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义务教育 >中国考古学科最新榜单解读视频(中国考古学科最新榜单解读图片)

中国考古学科最新榜单解读视频(中国考古学科最新榜单解读图片)

发布时间:2024-07-27 18:14:19 义务教育 521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从巴蜀出土的三星堆面具造像,到豫章旧县发现的海昏侯车马简,近年来举世闻名的考古项目,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辉煌成就和意义。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我国考古成果的不断涌现离不开高校考古师生的参与,考古学科的创新发展也是我国考古事业进步的关键要素。

排名方式

中国考古学科最新榜单解读视频(中国考古学科最新榜单解读图片)

9月21日,2022年中国最佳学科排行榜正式发布。中国优秀学科排名指标体系由人才培养、科研项目、获奖成果、学术论文、学术人才五个类别组成。它由17个指标组成,包括50多个测量变量。关于2022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具体排名方法。

由于某些指标在不同学科类别中的适用性和重要性不同,中国最好的学科排名对不同学科采取了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其中,考古学科指标体系如下:

排名结果

2022年中国最佳学科排行榜中,考古学学科共有39家机构参与,共19家机构(前50%)上榜。本次排名中,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继续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实力顶尖;吉林大学紧随其后,时隔一年重回第三位;中国人民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取得明显进步,排名上升一个档次。

“三星堆”考古大学继续霸榜,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成果层出不穷

今年,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再次并列考古学科排名前两名。无独有偶,这两所学校也是三星堆考古工作的重要参与者。

早在1922年,北京大学就建立了考古研究实验室。百年来,不断探索形成了“调查—发掘—整理—报告撰写”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以中国考古学为“体”、科学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学科体系。作为“用”和国外考古学为补充,为考古事业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

自2017年中国最佳学科排名发布以来,北京大学一直牢牢占据考古学排行榜榜首,彰显了雄厚的学科实力。在2022年中国最佳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考古学在“学术人才”、“获奖成果”、“人才培养”等多项指标上表现出色。北京大学“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等项目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创建《清官式大木作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等多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彰显了雄厚的学科实力。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晓红教授团队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系统的碳14测年,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三星堆遗址年代的争议。北京大学考古队承担了八号坑的发掘工作,出土了象牙、玉石、黄金等千余件。出土的文物中,既有造型神秘的大型虎头龙身人兽立像,也有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多层人物青铜祭坛,刷新了人们的想象。一次又一次的三星堆。

北大团队部分成员与新发现的虎头龙身铜像。资料来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官方网站。

在2022年中国最佳学科排行榜中,四川大学考古学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二,与北京大学一起构成我国考古学科建设的第一梯队。2016年至2021年,四川大学承担了“三星堆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新甲骨文词典”、“四川新出土南朝造像整理与综合研究”等多项重大重点项目。项目总数处于领先水平。

四川大学考古与三星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34年,时任华西联合大学博物馆(1952年并入四川大学)馆长葛维汉教授率队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发掘。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川师生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多次勘探,出土了青铜神树、青铜纵面具等神秘精美的文物。2020年,四川先生再次出击,承接了三星堆5号、6号、7号三个祭祀坑的发掘工程。借助先进的考古技术,川大团队在近2000平方米的钢制考古小屋中工作,从五号坑出土了“含金量”极高的黄金面具,再次震惊世界。

四川大学团队出土的三星堆黄金面具。来源:四川大学档案馆网站

吉林大学重回前三考古新技术引领潮流

在2022年考古学学科排名中,吉林大学从去年的第五名跃升至第三名,回到了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人民大学不仅排名上升了一位,而且从前30%上升到了全国第二位。排名前20%,而复旦大学则表现稳定,保持在第9位。高校优异表现的背后,是疾病考古、古代DNA研究、陶瓷考古等引领的科技考古新趋势。

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自建校以来历经多次院系调整,在五十年的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优势,形成了“中国考古学、外国考古学、科技考古学、文献考古学、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学”。一体化的学术研究体系已成为吉林大学的一面旗帜。2017年至2022年,吉林大学考古学五次跻身榜单前三名,学科建设成效显着。

截至2022年6月,吉林大学考古学学科拥有青年拔尖人才多名、文科学术骨干十余名,形成了基础扎实、体系完整的人才梯队,这也为考古学科的交叉学科建设提供了基础。考古学。2021年底,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成为我国考古领域首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试点实验室。实验室运用考古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地质学等跨学科方法,在疾病考古学、古DNA、法医考古、动植物资源利用、环境适应等研究方向上实现重大突破。经过多年探索,吉林大学科研团队先后实现了世界首次古小麦全基因组破译和中国北方古人全基因组高精度测量分析,为探索古小麦全基因组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图片来源: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在2022年中国最佳学科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位列第7位,排名连续三年上升。是中国人民大学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学科之一。中国人民大学考古系成立于2004年,自成立以来迅速发展。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方面集中了学术力量和突出优势。确立了“立足北方、关注西域、挺进中原、开发长江流域”的教学科研方向。

2016年至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院承担了一批重大重点项目,是考古排名上升的重要推动力。其中,陈胜谦教授主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考古学理论体系研究”充分发挥人民大学在理论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立足于我国百年考古发现,“把西方变成中国”,吸收国际经验,融合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哲学等多学科知识,致力于填补我国考古理论空白,为现代考古学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考古学,探索新的研究路径,使之更加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

在2022年考古学学科排名中,复旦大学保持第9名,“文科学术骨干”和“培养学术人才”指标均名列前茅,体现了学科深厚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造血能力。复旦考古学院依托文博系,借力文博考古快速发展的契机,致力于培养既能从事文博考古研究、文化事业和产业管理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里的精英人才遍布世界各地。我国文化博物馆行业的各类机构当中。其中,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上海博物馆原馆长杨志刚教授是领军人物。

2016年至2021年,复旦大学考古学科承担了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均与科技考古相关。2017年,复旦大学成立科技考古研究所,汇聚了环境考古学、生物考古学、陶瓷考古学、丝绸之路考古学等领域的学者。先后开展了殷墟遗址人体骨骼基因组学、龙泉窑考古、宋代黑体青瓷考古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用先进方法丰富了考古成果。如今,科技考古已成为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许多高校考古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杨志刚教授来源:论文

深耕区域考古资源,中原大学考古独具特色

2022年中国最佳学科排名中,中原地区的郑州大学、山西大学、河南大学考古学分列第6、10、11位,均为学校领先竞争学科。三所大学立足家乡,利用当地丰富的考古资源,为师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考古学的发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学科建设的重点推力。

郑州大学考古学科成立于1976年,是全国高校最早设立的考古学科之一。也是河南省第一批优势特色学科“中原历史文化”学科群的主要支撑学科之一。在2022年最佳学科排名中,郑州大学考古学排名第6。2017年至2021年,该学科多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对整体排名的提升至关重要。

中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郑州大学考古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帮助郑大在中原史前文化、夏商周考古、秦汉、宋元考古、田野考古、科技考古。郑州大学考古队围绕中原考古,开展了“中原地区周济时期动物考古研究”、“商代玉器使用制度考古研究”、“综合考古”郑州地区手工作坊植物考古研究”、“彝区出土青铜器多学科研究”等研究项目,不仅拓宽了考古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深化了学术界的认识。了解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郑州大学校园来源:郑州大学官网

2019年至2022年,山西大学考古学始终保持在学科前30%。山西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于1978年,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学校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支持,并参加了山西省历次文物普查。2022年6月,山西大学与山西省文物局联合成立“山西大学文博学院”,利用山西省丰富的文物资源,融合考古、文物、博物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经验,文物保护技术学科建设水平全面提高。

2016年至2021年,山西大学主导了多项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为学科排名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以谢耀庭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山西宜城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发现与综合研究》对西周出土陪葬品进行了多角度研究,通过对出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发现了“霸权”的存在,而这种诸侯国是历史上从未见过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西周诸侯国关系、誓刑制度以及古代文字的发展演变也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来源:山西大学官网

河南大学坐落于古都开封。其考古学学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殷墟第四次发掘。在2022年最好学科排名中,河南大学考古学位列第11位。其中,2017年至2021年“普青项目”数量和2021年项目增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旗舰,河南大学考古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是“黄河文明学科群”重要支撑学科,得到河南省重点支持。

河南大学教学楼来源: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官方网站

河南大学开展的地方考古研究中,曹金平教授主导的《开封明代永宁宫遗址考古发掘报告》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是明代周诸侯王的宫殿。宫殿规模宏大,建筑规格高。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对研究我国明代王府规制具有重要意义。对遗址出土文物的分析研究,还可以揭示明代社会发展、阶级结构、物质文化等关键信息。

自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掘以来,我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历史已超过一百年。近日,国家文物局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考古中国”重大工程,继续深化“中华文明发现工程”,实施国家考古人才振兴计划,推动考古事业建设世界一流的考古机构。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大学将大力支持考古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考古工作者将不断探索未知,揭示起源,为讲述中国故事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