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招生条件是怎么样的(复旦大学2020年招生宣传片)
复旦大学的校名取自《尚书大传》,寓意“日月光辉灿烂,复旦大学在此”。复旦大学始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更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创办的高等学府。上海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27年的国立中山大学第四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并入上海医科大学。
作为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复旦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政策与去年相比总体保持稳定,部分细节持续优化;在保持原有惠生政策的同时,继续为学生多元化、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亮点1
招生政策保持稳定,“第一复旦”持续深化培养体系改革
“民族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质、国际视野”是复旦大学一贯的人才培养理念。复旦始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繁荣、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培养大批领军人才、产业支柱和社会人才,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掌控未来的复旦人。
2022年,学校共有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5个学科被评为A+,参评学科60%以上被评为A类学科;近50%的在建一级学科获得国家支持建设“一流学科”,无论数量还是比例均居全国前列;学校率先启动全国第一个“交叉学科”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建设,是唯一入选双一流学科的交叉学科。
踏上建设“第一复旦”新的历史征程,复旦不断深化培养体制改革,打磨复旦教育品牌;今年,实现了学校各院系“2+X”本科培养体系全覆盖,聚焦学生成长。以综合创新培养模式为中心,全面激发学生成长活力。招生工作始终服务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建设“第一复旦”的发展需要。总体来看,今年复旦大学的招生计划稳步推进。新增计算机科学拔尖人才实验班。数学人才实验班首次面向高中生招生。设有三个双学士学位项目。转专业渠道不断拓宽。PPE专业首次在校园内进行选拔,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和期望。
亮点2
新增计算机拔尖人才实验班,培养学院领军人才。
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成立于中国计算机工业发展初期。60年来,学校在我国计算机教学和研究发展方面创造了多项第一。长期以来一直走在前列,在计算机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2021年被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批准为计算机专业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日积月累的积累造就了国际声誉,在世界大学各类学科排名中名列前茅。
走得更远。深厚的学科积累为复旦大学独立培养计算机科学一流人才奠定了基础。新形式新任务下,今年新增设计算机科学拔尖人才实验班,采用“本科+研究型”培养模式,院士加盟、专家入座、实验学术导师指派班内全体成员,个性化培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人一策”;荣誉课程体系和研讨式教学提高学生能力;专注的学术资源配置拓宽学生视野,国际化培养国际顶尖计算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引领未来的计算机科学顶尖创新领袖。
亮点三
数学人才实验班首次从高中生中招收学生,培养未来数学家。
2019年,科技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强调强调数学领域“研究”和“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加强优秀数学人才培养。随后,作为“未来数学家摇篮工程”的建设计划之一,复旦大学与上海数学中心于当年11月联合启动了“数学人才实验班”计划。精英班一、二班的选拔均在校园内进行。今年首次面向高中生招生,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前置定位。
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以苏步青教授、陈建功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数学家,一马当先、一马当先,成就了复旦数学的辉煌;顾朝豪教授和其他数学家、教职员工紧随其后,将火炬传承下去,成就了复旦大学的成功。如今的“双一流”和A+学科,使复旦数学学院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
在这样的氛围下,“数学人才实验班”不仅是精英中的佼佼者,更是大家所期待的:继承复旦数学学科的优良传统,培养大自我、大责任、大担当的一流基础学科。新时代、新形势下的远大志向。天赋。创新机制、课程改革、导师制、科研指导、国际交流……“专门定制”的培养方案,为真正热爱数学的精英班学生提供了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发挥潜能的机会。
亮点四
双学士学位转专业新通道,提供多元灵活的发展路径
复旦大学始终坚持“2+X”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弘扬和践行复旦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理念,一贯实施专业招生——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多元化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发展机会。多元化的发展机会。选择的可能性。在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夯实学生核心能力的同时,我们根据学生自主发展需求,提供专业进修、本科荣誉项目、跨学科课程、双学士学位项目等发展路径。它让复旦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学科学习之外,能够接触到其他领域的各种课程和活动,激发更多的学习热情,发现更多领域的人才。
围绕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紧紧围绕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与学校“2+X”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依托专业的特色。优势:复旦大学提供双学士学位课程。复旦今年设立了三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均在校内选拔。他们是法经济学,培养既掌握社会正义秩序核心精神,又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培养起点高、基础扎实、学科背景交叉、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要的拔尖国际经济后备人才;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培养既懂病理学又懂管理学、扎实掌握的具有医学基础理论、预防医学专业知识、现代管理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应急管理理论,能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公共卫生人才实际问题。
为尊重学生个体成长,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复旦大学一直实行灵活多样的转专业政策。近年来,我校不断拓宽转专业渠道。除俄语、韩语、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只招收有专业志向的考生,入学后不实行校内转专业政策外,其他专业均给予学生最多两次转专业的机会。每个转出专业均不限制转出学生人数或学业成绩排名,给考生更多重新认识自己和选择专业的空间。今年起,将开通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双向转专业通道,为医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发展路径,始终关注学生发展。
亮点五
首正创新积极布局学科融合,培养综合性、综合性人才。
PPE专业是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专业,全称是复旦大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专业。它最初成立于1920年代初期。经过一百多年的历程,它已日趋成熟,培养了大批国际知名政要和行业领袖。精英和杰出学者,被誉为人文社会科学顶尖专业之一。国内,2008年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大学设立了PPE专业,收到良好反响,成为培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在国内大学。
学科建设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构建融合创新的学术共同体是复旦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复旦拥有多元丰富的学科资源,勇于突破现有知识体系、寻求创新。诚信创新,率先布局;多元化的观点和学术对抗。学科融合的核心是打造学术共同体,激发思想碰撞,形成学术合力。2022年第一批PPE专业学生已完成校内选拔。
作为一所文科和基础学科较强的大学,复旦大学肩负使命,积极布局新的跨学科文科;各学科寻求资源、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复旦大学PPE专业依托复旦大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双一流”教育部三个A+学科和上海市高峰学科,基础雄厚。还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办学经验,理论与实践并重。背靠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等资源丰富。它强调学生的实践性、现实感和领导力。致力于建设完善的国际化教学网络,培养全面发展、能够真正与国家和社会共同发展的学生。有匹配需求的学生;培养注重实际问题、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科人才。
复旦大学不会辜负你们的诚意
百年复旦星空随时欢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