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义务教育 >杭州高中出国留学的比例(杭州上海国际外国语学校学费)

杭州高中出国留学的比例(杭州上海国际外国语学校学费)

发布时间:2025-01-09 16:46:59 义务教育 645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2018-05-1016:37|浙江新闻客户端|实习生陈洪成

还有一个月就要举行中考了。杭州育才中学八班的教室里,学生们正在认真复习。在紧张的气氛中,有一位同学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她叫宋乐怡。她陆续考入上海灵科大学。国际高中、上海七宝德国际学校、上海包玉刚学校,最后选择就读包玉刚学校。对于她来说,中考已经不再是她人生的决定性因素。

杭州高中出国留学的比例(杭州上海国际外国语学校学费)

据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就读国际高中或高中国际班。以育才中学为例,每年每个班级几乎有1至2名学生申请国际高中或高中国际班。班上有5个人。

“现在学生的选择越来越多,以前中考是学生唯一的出路,但现在学生可以有其他选择,比如参加国际中考。选择多了,学生就会觉得压力更小。”育才中学王东波老师表示,很多学生在决定出国留学之前,成绩都比较低。经过三年的国际高中刻苦学习,他们可以考入世界一流学校。

就读国际高中是进入国际名校的捷径吗?

“考上包玉刚后,我曾一度郁闷过。在同学眼里,读国际高中是通往名校的捷径。国际高中是有钱人去的学校。”宋乐怡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平时在学校的成绩也比较好,所以听到同学这样的评价我心里很不舒服。

“其实,这是他们对国际高中的误解。在我眼里,国际高中的目的不是为了进名校,而是全面培养人,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能力。”

宋乐怡在考入的三所国际高中中选择了包玉刚,她打算学习包玉刚的IB课程。IB课程是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设计的课程,被全球教育界公认为具有较高学术标准的教育项目。该课程为期两年,有六个基本科目。学生必须学习科学科目和人文科目。每个科目要求学生写一篇至少4000字的论文。宋乐毅开玩笑说,“五个学IB的人,至少有三个会得抑郁症!”

即将进入国际高中,宋乐怡心里有些忐忑。一方面,包玉刚身在上海,这是一个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地方,她只能独自面对困难;另一方面,她将面临全新的教育环境,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适应新的环境。校园生活。

“遇到问题,先分析、思考解决办法,然后再解决问题。”对于自己的不安,她说得很平静。她在申请国际高中的过程中学到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她遇到问题都会主动解决。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报考国际高中?

“参加国际高中考试最忌讳的就是纠缠,如果纠缠起来,双方都可能会耽误时间。”王东波老师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他认为,申请国际高中的学生首先要有出国的打算,家长和孩子要有广阔的视野。其次,孩子一定要热爱英语,喜欢英语国家的文化和教育。

宋乐怡从初二就开始准备参加国际中考。她英语成绩优秀,英语口语非常流利。虽然她平时性格内向,但当被要求用英语表达自己时,她会变得特别热情和有活力。

关于考试,宋乐毅认为,申请国际高中最难的就是平衡学校成绩和英语成绩。她同时准备这两方面的考试。学校的课程照常进行。晚上回家完成作业后,她会增加词汇量,做一些国际高中的练习。

宋乐怡表示,在备战国际中考的过程中,她的学习变得更有条理、更有效率。她不再像以前那样疯狂地回答问题。相反,她分析了以往考试的特点和题型,并通过纠错进行复习。

“我以前是一个‘好’人,父母说什么我就做什么。现在我发现父母说的不一定对,所以我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做决定。”

参加国际中考的另一大难点是择校。宋乐怡表示,在选拔过程中,她要考虑学校的师资、硬件设施、培养目标等问题。她关注了很多学校的官方网站,通过身边的朋友了解信息。她说,在这个过程中她学会了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孩子就读国际学校时,家长也可以随时关注进展情况

5月7日,宋乐怡的母亲张琼在上海玉岗包校参加采访。采访以谈话的形式进行。老师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谈话很自然。他们顺利通过了面试。

学习不仅需要孩子的努力,家长的配合也极其重要。张女士说,在申请国际高中的过程中,她陪着孩子听课、查找分析学校信息,一年下来她感觉自己正在和孩子们一起进步。

“目前国内高中竞争太激烈,90%以上的孩子因为学习而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我希望女儿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宋乐怡上初二的时候,张女士偶然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了国际高中。她认为这样的高中可以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发展前景也很好,所以她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考虑。

“我觉得孩子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我都会尊重她的决定。”在平时和孩子的沟通中,张女士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告诉孩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把最终的决定权留给孩子。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可以帮助他们好好成长,但父母却很难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读国际学校之后就是出国,孩子出国后可能会留在国外。

“如果孩子真的不回来,我们也会尊重她的选择,毕竟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过,张女士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回国发展,并不是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而是因为她相信中国有更好更大的市场,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国家给了孩子们这么好的教育环境。希望孩子们学成后能够回来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