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洪家光从技校毕业,当了一名普通工人(辽宁洪家光)
2022年10月16日,万众瞩目的“二十大”正式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代表满怀喜悦地前来参加这一盛会。
这些代表大多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其中一位洪家光是沉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的首席专家。
洪家光
洪家光有一段很励志的故事,他出身平平,学历不高,却在39岁的时候,破解了西方的秘密技术,还荣获了国家的800万奖金。这位叫做洪家光的代表人,到底有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出身贫困
洪家光,1979年12月出生于沉阳市,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新中国的发展虽然好,人民生活也逐渐过上好日子。
但相对而言,洪家光的家庭还是很穷的。他一家人只靠务农为生。洪家光的父母身体不好,常年需要吃药。
这使得洪家光一家的经济状况更加入不敷出。为此,洪家光从小就懂事,经常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洪家光
洪家光6岁时,村里建起了机械制造厂。他从小就买不起什么玩具,所以对机械制造厂里的一切都很好奇。
没事的时候,洪家光就喜欢到机械制造厂附近去玩。对他来说,机械制造厂就像一个大玩具,填补了他童年的许多空白。
在成长过程中,洪嘉光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也开始主动学习,洪家光对所有关于机械的知识都充满了期待。
虽然家庭贫困,但洪家光的父母也明白读书是出路。所以,他们也省下了一切开支,只为了支持洪家光的学业。
洪嘉光很懂事,也很勤奋。上小学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初中。初中三年后,洪嘉光依然刻苦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洪家光
高考即将来临,洪家光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明白,如果继续上学,会给家里带来很大的负担。上高中然后上大学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于是洪嘉光放弃了高考,进入黎明技工学校学习车床工程。他想早点出去工作,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这也与洪家光的童年经历有很大关系。
毕竟他从小就对机械非常好奇,并且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决定并不是洪家光一时兴起,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技校三年,洪嘉光更加刻苦。他自己很喜欢这个东西,学习能力也很强。在学校里,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以节省住宿费和伙食费,减轻家庭负担。洪嘉光选择走读。他经常乘坐木制小火车往返学校和家,伴随着火车嘎吱作响的声音和喧闹的推销吆喝声。
洪家光
在这样的环境下,洪家光在车上看书。在打发无聊时间的同时,钻研所学的知识。三年的时间,他把4本技术书都读熟了。论理论知识,洪家光已经成为人才。
1998年7月,洪家光毕业了,他学业有成,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被分配到了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中,第58号车间。
此时洪家光的脑子里全是理论知识,但他并没有真正见过发动机。然而,当他进入公司后,为航空发动机行业做出贡献就成了他毕生的理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等到洪家光真正工作的那一天,他才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洪嘉光每天都要反复在机器前工作,加工零件。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机器人,所学的理论知识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洪家光
洪嘉光只需严格按照设定的步骤进行即可。根本没有“实际”的机会。
虽然单调的工作让洪家光有些无聊,但他对设备的热爱却没有减弱。他也有更高的目标,想成为一名更好的“技师”。
好在工厂里的工资不错,洪家光赚的钱可以用来贴补家里的收入。在他的努力下,家里的生活改善了很多,这也让洪家光更加热爱机械行业。
勤劳努力
洪家光熟悉了厂里的环境后,对一切都感到好奇。闲暇时,他就去其他作坊“偷偷学技艺”。
洪家光0
洪嘉光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不同机器的操作方法是什么,每个零件的尺寸规格是什么。
渐渐地,洪嘉光开始向更高的机械技术迈进。他非常勤奋,工作也非常努力。2000年,工厂的生产任务尤为繁重。
面对这样的工作压力,洪家光并没有退缩。而是把行李搬到了工厂,在工厂里生活、工作。他的精神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很多老师傅也对洪家光刮目相看。
繁重的工作量下,洪家光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坚持完成工作,加班加点执行生产任务。
长时间的工作让他身心俱疲。有一天,洪家光在工作中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同事们见他痛苦地龇牙咧嘴,就问他怎么了。洪嘉光只是微笑着说道:“不小心磕到了一下,没事。”
洪家光
洪嘉光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在受伤的情况下完成了工作。直到晚上,他的手部受伤才被发现,相关人员立即将洪家光送往医院。
经医院诊断,洪家光手指骨折严重。由于没有及时救治,现在伤势已经很严重了。医生建议洪家光休息几个月。他的手已经不能动了,需要好好照顾。
休息了几天后,洪家光要求回到工厂上班。多位领导劝他好好休息,不要急于上班,要注意手上的伤势。
不过,洪家光并没有因此而选择休息。他说:“我一只手也能工作。”在洪家光的强烈要求下,领导还是同意了他继续工作。
考虑到洪家光的伤势,领导特地给他安排了一个更容易操作的位置。于是,洪嘉光一只手缠着绷带,另一只手控制着机器,直到伤势痊愈才停下来。
洪家光
无论经历多少困难,洪家光都没有丝毫怨言。他的行动和做法感动了很多人。
凭借着这份坚韧,洪嘉光也成为了众多大师的弟子,学习了各种机械制造技术,个人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洪嘉光刚进厂时,对金刚石滚轮加工技术非常有竞争力。这项技术是厂里唯一的“传承”,只有老刘自己知道。
洪嘉光想学习这项技术,但一直找不到机会。他只能通过经常观察老刘的操作来学习。
2002年,工厂给老刘布置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生产任务。恰巧老刘身体不适,请假休息。洪嘉光见状,急忙主动寻求帮助,想要练习金刚石滚轮加工。
洪家光
由于洪家光表现良好,工厂同意了他的要求。此时的洪嘉光已经掌握了很多机械加工方法,他对这款金刚滚轮充满了信心。
但结果却有些出乎意料。洪嘉光辛苦了一天,加工出来的产品尺寸全部不合格。这让洪家光非常生气。他对自己的技术充满信心,更有决心要掌握它。
为此,洪嘉光连续工作十天,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他经过无数次的改进和加工,终于突破了这项技术,彻底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不仅如此,洪嘉光还在这项技术上进行了创新。他使得金刚石滚轮阴腔精度提升至0.003毫米,比一根头发还要细上很多倍。
在别人看来,普通人需要学习几年才能做到的事,居然被洪家光十天就打破了。这一创新也为他日后研究航空发动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洪家光
终成人才
这次成功也彻底传开了洪家光的名声。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位年轻的技术人员取得了技术突破并获得了工厂的嘉奖。
2002年至2007年,洪家光自学操作数控机床,成为工厂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的高级技师。
这一年,洪家光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机械改善了洪家光的生活,让他变得更好。
2007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洪家光非常孤独。在当年举办的“振兴杯”全国青少年职业技能大赛中,他在辽宁省选拔赛中获得第四名。
洪家光
这个排名让洪家光遗憾落选,这成为他最悲伤的事情。也是在这一年,沉阳市高级技师杨师傅凭借自己开发的新工艺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当时,来参加杨建华事迹报告会的人很多,其中就包括洪家光。
这件事让他意识到,工人也能获得这么高的奖励。从此,洪家光就立下了目标,要获得如此高的奖项。
为了备战新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洪家光把每天的工作都当成了自己的比赛场地。
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每个零件的加工上。在调整心态的同时,他在加工速度和产品精度方面也从未放松。
洪家光
在2009年间,他还被公司授予了首席技师的称号。这个首席技师不仅是一个荣誉,还是一种压力。
公司内部的专家需要定期考核,公司非常重视学历和生产业绩。更重要的是,公司还对创新成果和创新项目进行考核。
每一位首席专家都是非常尖端的人才。同时,他们还要教导很多徒弟,每个徒弟的工作表现也与师傅的考核结果有关。
成绩不好的“专家”仍会被公司降职。洪嘉光自从担任首席技师以来,从未被降职过一次。
在此压力下,洪嘉光依然坚持创新、拼搏。2011年的时候,他“一雪前耻”,获得了“振兴杯”比赛的冠军。
洪家光
在此期间,洪家光也开始钻研新技术。“航空发动机叶片滚子精密磨削技术”,在洪家光的带领下,已悄然启动。
当时,国产航空发动机叶片存在一些大问题。与西方相比,呈现出明显的落后趋势。
在这项技术的突破中,洪嘉光还采用了金刚石滚轮加工技术。然而,将该技术应用到重要机器的叶片上也是一个大问题。
为此,洪家光重新拿起书本,开始带领团队进行研究。他完成了一系列学科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力学与空气动力学、化学工程、物理学等各种系统理论知识。
已成为首席技术员的洪嘉光,遇到问题仍不耻下问。凭借着这种精神,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洪家光
经过多年的积累,洪嘉光刻苦学习,全心投入。经过数千次实验,他们的团队最终将金刚石滚轮精密磨削技术应用到了航空发动机叶片上。
洪家光将航空发动机叶片精度提高到0.02毫米。这一研究成果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一举超越西方国家,成为中国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
2017年,洪家光凭借这项技术创新,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还被授予了国家专利。我国对这项技术给予了高度的认可,洪家光也荣获了800万奖金。
这项技术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洪家光被授予“国家工匠”称号。他成名后,很多外国航空公司都来招人,提出的条件比其他人都优厚,甚至远远超过了洪家全现在的工资。
为此,洪家光根本没有动心。他礼貌地拒绝了外国航空公司的邀请,仍然奋战在机床第一线。
洪家光
洪嘉光说:“我想一直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活,我要为中国的工艺未来,贡献我所有的力量”!
如今,洪家光已经成为中国非常重视的人才。他早已成名,获奖无数,并担任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
但他依然坚守在一线,做着平凡却伟大的工作,为祖国的发展默默贡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