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髙考等级赋分(2021新高考等级赋分怎么算)
极其不合理。
原因是选修课的成绩效应被放大了。
假设对于某一门学科,比如化学,这是大家在选科时都热议回避的学科,如果只有各学校实力最强的班级选择这种组合,比如强化班、基础班等,不建议中学生和普通学校选择此组合。科目方面,高考的成绩很可能会集中在高段,缺乏低段。按照指定等级换算后,原90分将折算为55分或更低。
这样一来,一门选修课就严重改变了高考的总体成绩排名。结果,这群原本知识点掌握得很好的孩子,仅仅因为积分制度,就被无理地推到了排名垫底,无法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即使大学专业他们选择的可能根本不需要高中选修课)化学专业)。
实行禀赋制度的理想前提是,选科分班时,学生群体要均衡,强生和弱生都要均衡。事实上,目前高二学生选科的现状是,大家都回避那些被认为只有顶尖学者才会选择的科目,这使得该群体的学生很有可能获得上图中橙色笔的成绩。当他们参加高考时。想想看,这种评分带来的偏见,将选修课的重要性放大了多少倍?
江苏高考原来的ABCD评分制度乍一看与评分的概念类似。但ABCD制度并没有放大某门选修课对高考总分的影响。学生可以根据选修课程的成绩选择申请大学的专业。如果选修课成绩好,就选择要求高的专业。如果你某门选修课成绩不好,就选择不需要该科目的专业。基础科目总成绩不受影响,也不存在因计分制造成的总成绩差异。
我们以上图作为分数的例子:
计分制:A生原分550+90(=640),B生原分520+99(=619)
分配分数后,学生A为550+55(=605),学生B为520+98(=618)
A的原分数比B高21分,分配分数后,A比B低13分。
是否有一门子课程决定了世界的意义[擦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