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高考》观后感(央视纪录片《高考》在线观看)
我一直想宣传这部纪录片《高考》,让更多的高考同学看到。这部纪录片让我思考了高考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也让我坚定了不管有多困难也要继续走在高考路上。内容厚重、真实,是社会上大多数高考学生家庭的写照。
在高中,你可能会因为每天只学习而感到迷茫,经历排名的崩塌、成绩下降的焦虑,反复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感到压力重重,想到放弃。或者也许你听说高考不是唯一的选择,并觉得你可以避免艰苦而无聊的学习,仍然有所作为。但现实中,高考仍然是大多数人改变命运最公平的方式,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别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那微乎其微的反击概率上。作为一名学生,珍惜并把握高考。
《高考》选取社会不同代表性阶层,学生、家长、教师、校长面对2014年高考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他们的选择与教育和现实有关。
《毛坦厂的日与夜》:毛坦厂号称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学生3万多人。毛坦场镇常年租房的家庭有8000多户,是当地居民数量的两倍。学校里贴满了励志标语,老师每天多次巡视教室,与家长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他们甚至放学后和学生一起回家检查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高考前,他们贴心地请医生给女学生讲解月经期。缓解方法。学校保安每天都有巡逻。如果你在学校门口看到狗,你会感到受到威胁,担心会伤害学生。他们一大早就在大街小巷巡逻,检查非法网吧,杜绝任何可能干扰学生的因素。由于陪伴学生,大多数家庭只有一名家长工作。在他们看来,孩子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毛坦厂镇经济靠高考,物价常年上涨。然而,家长们却毫不犹豫,把一切都放在了孩子的高考上。他们迫切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大学,一家人能离开毛坦厂。
复读生何飞的成绩在二三之间徘徊,养家的重担落在了父亲一人身上。不过,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一家人还是咬牙在外面租了一套房子,让奶奶陪他读书。月考中,何飞的成绩上升到了班里的中游。她很高兴。原本沉默寡言的她,对着镜头说话更多了,对高考充满了希望。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月考,何飞的成绩下降了。她失去了控制,在办公室里哭了。她觉得是因为第一次没有认真对待高考,所以这次才这么痛苦。她一直说:这是报应。一些陪伴毛中的家长觉得毛中压制了孩子的性格。原本活泼的孩子们变得沉默寡言。虽然很后悔让他们去茂中,但是再苦也得通过考试。高考前,寺庙里摆满了家长烧的香火,学生们放飞天灯,载着他们的大学梦。
考场门口,家长们在灿烂的阳光下焦急地等待着,并开玩笑说:我们三年的辛苦,仅仅九个小时就结束了。最终,何菲只考上了三流大学,而她又无力再复读一年。吴世康的父亲为了孩子能参加高考,关闭了工厂,在毛泽东手下当保安。当孩子的成绩超过一级成绩时,他在镜头前泪流满面。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就预示着新一届复读生的报名开始。许多家长拿着一叠叠的百元大钞在毛泽东中学财务室门口排队……
《久牵的孩子们》:中国有超过2.7亿农民工,还有数千万随父母外出务工的孩子。他们如何在城市接受教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问题。2006年,张义超认为农民子女的劳动学校无法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于是他萌生了建设课外教育中心的想法。在《放牛班的春天》的启发下,他成立了“九千合唱团”,希望用音乐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由于上海的户籍限制,农民工子女虽然可以就读公办中小学,但不能参加高考。中专毕业后,刘艳霞进入一家制药公司实习。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她期待着成为一名全职员工。但实习结束后,她的毕业证书却因为保不住而保不住。她在房间里失声痛哭,后悔没有选择回家乡参加高考。2014年的上海,农民工子女入园、小学、初中、中专的门槛突然提高,让很多家长开始考虑是否继续在上海读书。九千合唱团的吴子轩和弟弟选择回到沛县老家参加高考。
2010年,张老师了解到世界联合学校(UWC)的留学选拔,该校在各国拥有15个分校,提供两年制大学预科文凭。林兰兰通过面试以全额奖学金考入英国UWC,但办理英国签证需要检查家庭经济状况,因此她的留学之路仍是未知数。等待期间,林兰兰前往云南支教。她叮嘱留守儿童要抓住学习的机会。林兰兰无疑是幸运的。她终于顺利拿到签证,即将开始出国留学。
《走出大山》:甘肃省会宁市,国家级贫困县、中国教育名县。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平均每户有1名大学生。高考几乎是每个家庭的选择,是摆脱贫困的一条出路。刘洋洋的成绩名列前茅,很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父母早逝后,她和叔叔一家住在一起,叔叔负责四个孩子的教育费用。阳阳奶奶总是说:等阳阳考上大学我就可以安心离开了,但阳阳只想着考上一所好大学,这样她就可以带奶奶上学了。她叔叔的家人很早就开始为她筹划大学费用,并卖掉了所有能卖的东西。这家出几百块钱,那家出几百块钱。一笔钱寄托在了家人的希望上。成绩出来后,阳阳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选择了师范学校,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学校为阳阳提供了新台币9000元的助学金,这笔钱来自社会捐款。
《留学大潮下》:2014年,中国有45万人选择出国留学。很多人放弃了高考。人们俗称出国留学考试为“国外高考”。仿佛这是另一种高考。也是奋斗与追求,潮流汹涌。刘云浩就读于北京一所重点高中。她和家人从小就决定去美国留学。云浩的父母都是通信和计算机科学博士。为了让云浩出国留学,母亲五年前就放弃了公司副总裁的职位,开始跟随云浩全日制学习。当她两三岁的时候,她的妈妈就下定决心要帮助她学好英语。到五年级的时候,她已经记住了托福单词,并准备出国留学。
SAT被称为“美国高考”。中国内地没有考试中心,香港是内地学生参加考试的首选。6月7日,全国有939万人参加高考。同日,美国SAT香港考点也开始考试。7月成绩公布,云浩获得了2360分的高分,满分2400分。但高分并不是进入耶鲁的唯一条件。国外大学更注重其他能力。为了展现优秀的领导能力,她和同学们来到农民子弟劳动学校组织演讲比赛。云浩在讲台上聊天,座位上的学生却神情冷漠,似乎不明白云浩在说什么,这个奇怪的姐姐在做什么。
从准备SAT考试到真正出国,一个留学家庭所投入的精力不亚于高考。许多出国留学家庭选择求助留学机构。周成刚就职于中国最大的海外服务机构。他和俞敏洪每年在全国各地举办数百场留学咨询讲座。在周成钢看来,中国追求全面发展,各方面都是好的。海外国家只要有各领域的专长,就有发展的可能。曾在国内外留学、了解中国文化、掌握西方管理理念的跨境人才尤其具有竞争力。2014年,有36万名在华留学生完成学业回国,占当年出国留学人数的79%。自费留学欧美四年的经济费用约为150万元。在国外名牌大学的毕业招聘会上,大多数招聘人员对中国学生不太感兴趣,这让他们感到沮丧,并希望回国发展。同时,他们也希望回去看看中国的发展。
出国留学的文化和心理准备是无法衡量的。很多人选择国际学校,希望为自己未来的出国生活做好准备。在这些国际学校中,中文课程逐渐被边缘化。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放弃了高考,准备美国SAT、托福和AP考试。在国际学校教中文是一项孤独的事业。讲台上的老师热情洋溢,学生们却冷漠无情,甚至觉得老师很可笑。王老师认为,作为孩子留学前的最后一位普通话老师,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尽可能多地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他开设了书法选修课。报名的有11人,最后只剩下5人了。国学选修课的第一节试讲,学生们陆续离开了教室。学生们连基本的中国文学知识都不懂,这让王老师感到非常难过。
《校长的选择》:中国有2400万高考学生,6万多所中学。无论是执掌衡水中学12年的校长,还是北大附中立志改革的校长,还是带领学生出国留学、从不参加考试的实验者,高考是他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全国不同地区的校长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而努力,与各种意见作斗争,希望为优质教育带来更多可能。
李校长上任之前,石家庄精英中学是一所四流学校。它只招收其他普通高中不招收的学生。现仅招收石家庄市排名前5000名的学生,学生人数由原来的3000人扩大到8000人。这一切都得益于李校长热情教育、学院课堂、精细管理的教学理念。李校长希望将石家庄精英中学打造成全国知名学校。曾任衡水学校校长十二年。衡水中学以前只是一所贫困农村的高中,李校长离开后,衡水中学成为全国名校。后来,李校长担任了几年教育局局长,但他仍然相信当校长会对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于是辞去局长职务,来到石家庄精英中学担任校长,扛起重任。出教育改革。
泉源中学实验班创始人张亮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除了日常的文化知识学习外,他每年还进行游学活动。起初,他在江苏农村建立了一个实验班,学生和老师参与与当地社区融合的活动。张校长希望通过游学,学生能够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体验世界的丰富,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在实验班中,涉及他人或公共领域的事项必须协商决定。墙上没有挂着所谓的规章制度。每年一次的游学,意味着张校长要带着孩子们长途跋涉数百公里,对孩子们的安全负责。教育局不会批准这么远的游学。面对镜头,他说:他已经准备好了。当他回来时,他的手上可能戴着手铐。如果这对学生有价值,他愿意冒这个险。在大多数人看来,分数似乎是判断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张校长认为,学习纯粹是个人的事情。如果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可以回到宿舍或者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一切后果自行承担。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最初都是通过熟人介绍跟随张良的。实验班本来没有考试,因为家长担心孩子的未来,和孩子争论要不要留在实验班。为了给家长一个交代,张校长决定在全国高考的同时,对高二学生进行一次模拟高考。虽然有一个孩子已经高二了,高三高考卷子取得了高分,但他的父母仍然选择让他回到学校准备高考。
学生会是北大附中的一门公民教育课程。主要由学生讨论学校活动和工作,制定决议。附中将学生分配到不同学院进行管理,学院院长对理事会课程直接负责。高一、高二的学生入学时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学院。学院是他们未来两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在每个学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没有固定的班级。附中,高一、高二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到了高三,又回到了封建时期。参加重大比赛的主要是一二年级的学生,高三基本看不见。附中校园开放日,由高中生组成的高年级组负责全部接待工作。如果你在高一遇到任何困惑,可以向高年级组寻求帮助。
王校长对附中的教育改革在高一、二年级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基础后,计划从高三开始实施改革。第一步,消灭班主任。与传统的备考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希望给学生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的改革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此附中设定了60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的目标。王校长希望在教育模式上进行新的尝试,但他必须对高三的高考成绩负责。
其实,无论是否参加高考,在求学的路上,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踮起脚尖,只为不辜负自己的光阴。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感觉高考路上我们并不孤单。我们的家人和老师正在尽力提供帮助。感谢自己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早上5点30分就起床去教室背单词。我小睡了七分钟。为了节省学习时间,我大四时不吃晚饭。我两天写了黑笔,一周写了红笔。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记得考完的第二天,有人告诉我:不管成绩如何,能坚持到考完高考,真是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