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李劲(湖北工业大学力创实验室)
校园风光
江河奔流,弹指间七级。2022年10月6日,湖北工业大学将迎来建校70周年。
70年来,一代又一代沪工大学学子不断奋斗、创业,不断攀登阶梯、不断前行。在大学前进与区域发展相辅相成、共存繁荣的故事中,他们完成了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中专学校的转型。学校已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地方高校第一方阵。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学校坚持立足湖北、服务行业。在“诚信、博学、务实、创新”的校训精神指引下,以推动高质量内涵发展为主题,努力成为一所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努力工作,锐意进取。
学科专业呈现鲜明特色
“作为湖北省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现有56个专业与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对接。”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德福表示,“在服务湖北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中,适应需求,我们的学科建设快速发展,为湖北工业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绝缘与监测实验室
湖北工业大学是我省唯一一所以“工业”命名的大学。具有产业背景深厚、工程体系完善、服务行业广泛的特点。进入新时代,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学校围绕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的需要,挖潜、发挥优势。2012年开始实施“135+”学科发展战略:明确做强绿色工业、强化制造相关学科的总体目标;重点发展生物化工制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三大优势学科群;加强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文化创意与产品设计、区域产业生态发展、新材料与绿色加工、集成电路与微纳制造五个特色学科群建设;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兴交叉学科。
湖北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集聚区之一。初步形成了从集成电路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到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但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瓶颈”。湖北工业大学参照国家示范微电子学院建设标准,建立湖北省高校首个芯片产业学院,开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具有投资3000万元。建设芯片设计及工艺实验中心,为湖北芯片产业发展培养有效、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以国家芯片产业研究院和“科技部/教育部微电子与集成系统学科创新智力基地”平台为抓手,汇聚中外专家团队,开展科研攻关。与湖北芯片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光学芯片、射频前端器件、三维存储芯片等领域,解决了许多制约芯片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工艺问题。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华为、长江存储、烽火通讯等领域知名企业。
目前,学校已设立芯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艺术四个产业学院。其中,芯片产业学院入选国家首批50所现代产业学院。
此外,学校按照“学科-人才队伍-平台”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形成了九个特色学科建设区,集中学校人力资源和资源进行重点建设。根据“135+”确定的学科领域和湖北绿色产业发展需求,近10年新增大数据、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制药、智能建筑等9个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已开设、关闭、转入与绿色产业发展相关性较低、办学水平较低的专业17个。
设计艺术节
经过近10年的建设,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博士授权单位和博士点均取得突破。多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和ESI学科前1%。1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评估;并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31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占一流专业的70%。
春风化雨,孕育桃李
办学七十年,莘莘学子遍地。数十万学子展现爱国情怀、立志强国、报效国家。他们坚持科技创新,发挥服务基层作用,在创业第一线追逐梦想和青春。他们把生命的意义嵌入时代的车轮,让生命的光辉闪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5月1日全国劳动奖章获得者何新超毕业六年后,带领团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自主核心技术激光打印机“PANTUM”,打破了日、美、韩企业30年的激光打印机霸主地位。这个行业。多年的垄断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桌面激光打印机核心技术的国家。中建巴基斯坦公司董事长肖华率领团队历时三年建成了中巴经济走廊下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PKM高速公路,成为巴基斯坦南北交通大动脉。钱立泉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帮助近百名大学生就业,并荣获2017年全国“十大大学生创业英雄”等荣誉称号……
这里有森林和绿树成荫。莱克理工大学的沃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行业领袖和企业精英。建校以来,莱克理工大学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进入新时代,学校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产业发展趋势,以系统理念构建优秀教育生态系统,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学生。国际视野、绿色理念、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人才方面,切实落实“721”人才培养模式。
“721”分别代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三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针对70%左右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企事业单位的骨干技术力量;对20%左右的学生实施“1+X”双专业(学位)拓展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创新创业,培养企业高管和创业先锋;针对10%以下的学生,依托创新学院实行“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鼓励学生到国内知名大学攻读研究生培养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未来学术精英。
按照“七实、二广、一深”的总体思路,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各专业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育评价机制,开展夏季4周、冬季2周的短期实践教学,融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精心打造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
多年统计显示,该校本科生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升学比例超过30%,创业比例达到2%。湖北就业率从10年前的不足40%上升到60%以上。2021年大学生学科竞赛排名全国高校第61名。学校入选“首批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国家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承担科技创新责任
目前,全国首条环保型气体绝缘开关生产线正在湖北省襄阳市建设。一期生产线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湖北工业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院张晓星教授团队在多项关键技术问题上取得创新性突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与传统设备相比,每台设备的二氧化碳等效减排率可达99%,即将实现量产。
“研发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成为引领区域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这不仅是高水平绿色产业大学的使命,也是绿色产业大学的使命。”还要支持高层次绿色人才的培养。”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彭钰源表示,2015年以来,学校以“135+”确定的方向为研究领域,围绕“节能减排、降耗、发展绿色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绿色产业技术引领计划”。
学校明确要求师生在选择科研课题时要聚焦科技前沿,主动满足区域绿色产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在平台建设、人才项目选拔等方面提供重点支撑。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共享16个产业研究院、69个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或校企研发中心),启动了“百名博士‘企’项目,近400名教师常年在全省230多家企业‘工作’,瞄准关键技术领域,精准匹配产业需求,解决企业发展关键问题,取得了黑臭水气相协同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工业固废湿法粉碎制备低碳建筑材料技术、先进聚合物发泡关键技术、天然纤维-基于可降解过滤材料、超快激光清洗技术、阵列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等,通过有效改造,在该领域取得国际领先,填补了国内技术和行业空白,成为我省绿色产业先进前沿技术的重要来源。
学校还积极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国家科技成果赋能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出台政策,一次性赋予所有研发人员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调谁、如何调、调多少”由研发人员自行决定。90%以上收益归团队或个人所有。通过科技资源配置和使用、纵向和横向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科研评价和绩效奖励、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等一系列政策改革,提高科研管理和成果转化的有效性率显着提高,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实施“绿色工业技术引领计划”以来,学校已与3272家企业合作,为500余家企业提供长期服务;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研发平台83个;目前有国家工程中心等各级平台166个。与企业科研合作经费和科技成果转化经费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200余项绿色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环境教育人,默默滋养人
走进湖北工业大学,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千年寻思河蜿蜒流过学校东侧,像护城河一样静静守护着校园。校园人文景观浓郁,文化氛围浓厚。青少年学生每天都沉浸在其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丰富。“办大学就是营造氛围,建设高水平绿色产业大学,必须有优质的育人环境做支撑。”刘德福说道。
致远阁
“教育课堂在学院和大学里随处可见。”学校着力打造沿河生态景观带和工业文化长廊,推进景观石、路标等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还十分重视功能空间的建设,打造了追梦咖啡馆、里书店等各类新型公共空间;在校园主干道沿线打造四季分明的巡逻景观树;努力在建筑物之间的开放空间周围建设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景观斑块;形成生物多样性高、四季分明的环境,花团锦簇、风景如画的“生态花园式校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优美的环境。
文学会
学校持续开展“我创文明校园”主题活动,探索凝练校园景观精神文化内涵;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活动,评选表彰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和个人,发动师生员工“共建文明校园”。共享”热情,营造教育空间;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安全稳定风险,营造平安祥和的教育环境,增强校园软硬环境的教育功能。
“相约博学堂人文讲座”、“国学诵读”、“我们的节日”、“约在梧桐”……学校实施校园文化质量工程培育工程,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开展劳动教育践行,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内举办校园文体活动、CUBA篮球联赛等非传统文化体育活动,每月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连续8年举办湖北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中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成长并成为有才华的人。
图书馆广场
学校与世界各地数百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与交流。五年来,与海外知名大学学者合作开展线下、线上讲座500余场,国际交流沙龙600余场,定期举办“中外教师互学论坛”等活动”。在校留学生人数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频繁,浓厚的国际化学习氛围让学生不断拓展视野,更加主动地拥抱广阔的世界。
学校还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修养教育、感恩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融入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形成“6+1”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对于大学生。帮助学生扣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处处都是育人之地,天天都是育人之时,人人都是能育人的人。优美的环境、齐全的教学设施、独特的文化氛围,都默默地陶冶着师生的情操,成为师生诗意生活的精神家园。
追波逐浪,天地广阔
但望着来时的小路,却看到了淡淡的绿色天空。学校始建于1952年。1984年,原湖北农业机械学院和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70年的风雨历程,也是湖南工业大学追梦的成长史、奋斗史、奉献史。
70年来,莱克理工大学持续作为一所拥有自己的务实与创新的大学,将每一个困难踩在脚下,将每一个辉煌铭刻在岁月的深处。70年春秋,奠定了湖南工业大学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底气,也坚定了湖南工业大学奋发进取的决心和勇气。
寻泗河景观带
2021年,学校第三次党代表大会明确了未来五年“四个四”的发展思路。——聚焦高质量发展“四个聚焦”,即聚焦一流学科和专业课程建设聚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四个融合”,即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产教融合、推动科教融合、推动国内国际接轨;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出路。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核心举措“四大工程”,即推进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工程、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推进科技创新工程、推进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努力确保“四个走在前列”,即确保人才培养走在前列、确保科技创新走在前列、确保服务地方经济走在前列社会发展走在前列,确保国内外合作发展走在前列。
立足新阶段,开拓新征程。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已经启动,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莱克科技大学发展目标明确,愿景坚定。努力以最务实的方式推动发展,增进和谐,凝聚最广泛的发展共识,加快改革创新。做出决定后立即行动,做出决定后迅速行动。继续解放思想,团结奋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回答时代的问题,努力谱写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建设新篇章。
作词:陈凌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乃至世界重大事件。不仅为用户提供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新闻、实用便捷的资讯,还推出了掌报阅读、报道、学习、在线互动等一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