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的高考(各国的高考制度)
就在前天,随着考场里清脆的铃声响起,2019年高考终于落下帷幕。
我们看到很多考生走出考场后都非常兴奋。一些学生开始撕毁试卷、扔掉书本。有的邀请同学上网唱卡拉OK。有的学生喊道:“终于解放了!”“我要睡三天三夜!”“让我们一起征服农药之王吧!”……这一幕就像高压锅的泄压阀被打开,积攒多年的情绪终于释放出来。
在中国,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如果我们放眼世界,就会发现我们的高考并不是最理想、最灵活的考试方式,但也不是最残酷的。
今天,大家就跟随小乔老师,看看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是如何考入大学的吧~
01、韩国:四当五落
与中国相比,韩国的高考更加糟糕,其恐怖程度更加骇人听闻。2016年,韩国推出了纪录片《学习的背叛》,记录了韩国高考的激烈竞争。
韩国高考全称为“大学学术能力考试”,简称“学能力考试”。有媒体戏称为“比死刑还要残酷”。考试在每年的11月中旬举行。考生要在一天内完成5门考试,然而最终的大学录取率只有50%。
韩国高考前,低三学生跪下为考生加油。
在韩国,关于高考有一种说法叫“四五五”,意思是每天睡4个小时的学生可以被选中(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睡5个小时的学生小时将会失败。
然而,仅仅努力学习是不够的。家庭状况也会影响候选人的表现。据统计,首尔地区的考生比其他地区的考生被首尔大学录取的概率更高。此外,父母收入较高的候选人通常表现更好。
韩国父母去寺庙拜神
韩国高考从早上8:40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考试当天,韩国公共交通将于早上7点至8点密集运营,以确保考生准时到达。政府机构办公时间推迟一小时,股市开市、休市时间也推迟一小时。此外,家长还会在考试当天去寺庙祈福,长时间磕头,保佑孩子获得金榜题名。
02、印度:离死亡最近的考试
印度“高考”没有全国统一考试,各大学自行选题。
这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但也变相给考生增加了更多的考试负担。有的考生在一个考季,就参加了20多次入学考试。
《环球时报》据悉,在印度普通大学学习普通专业的人,毕业后每月只能挣1500元左右,相当于新德里一名摩托车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一旦考入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毕业前就会被各大IT公司录用,未来的薪资将是普通学生的20倍。
因此,对于印度的年轻人来说,只有考上顶尖大学,他们的努力才算白费。
印度电影经典台词《三傻大闹宝莱坞》
所有考生都来挤进名校独木桥,必然导致录取率低。英国《卫报》以前称为印度名校的录取率相当于牛津剑桥的1/10。
考入印度理工学院对于印度考生来说是一个神话般的追求。虽然其录取率只有2%左右,但每年都有超过20万名考生从全国各地前来备考。
在火车站,睡在地板上的考生随处可见。他们每天凌晨3点起床,赶去4点的辅导课,然后再去学校,应对快节奏的日常课程。
科塔是印度著名的补习之都,是印度考生的梦想之地,也是一座死亡之城。据当地政府统计,自2013年以来,共有77名来科塔补习的学生在准备考试时自杀。
因此,有媒体称印度高考是“最接近死亡的考试”。
03、日本:复读率不能更高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学历的国家。因为日本的精英社会基本都是名校毕业生组成,所以一个人是否出身名校,对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影响很大。可想而知,日本的升学压力并不比中国小。
日本考生冒着雪去考场
日本“高考”当天,大多数考生都穿着黑色衣服。据说,穿得太花哨的人大多心虚,对高考没有信心。为了鼓励自己,看上去沉稳的黑色几乎成了考生的统一标志。
与韩国高考类似,日本高考试题一度发展为难度较大、偏题。很多娱乐节目经常用高考题来尴尬嘉宾、讽刺“这种题目连研究人员都不一定能做出来”。
在日本,学历会直接影响职业和薪资。另外,日本崇尚“诚信”。很多高考落榜的人都不愿意轻易放弃,会选择来年再次奋斗。这类复读生被称为“浪人”。
据日本雅虎新闻报道,2018年日本大学新生中有79%是应届毕业生,这意味着“浪人”占了1/5。
顶尖大学的数字更令人震惊。日本经济新闻称,在日本最难入学的东京大学,“浪人”曾占考生近半,近年来从未低于30%。
“浪人”原指武士中失业者。用来形容日本的复读生,多少有些心酸和无奈。
04、法国:用哲学“烤”人
与亚洲压抑的高考风格相比,欧美国家的高考显得轻松很多。
法国高考,又称Baccalaurat(高中毕业会考,也称业士考试),简称Bac。
每年,中国高考第一场语文考试一结束,问答题就会与法国的进行比较。原因是法国高考第一部分也考作文。
不过,法国人对哲学有点痴迷,他们考的是哲学论文,叫philo。例如,2018年文科题如下(三选一):
文化使我们变得更加人性化吗?
我们可以放弃真理吗?
评论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一段摘录《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看到法国如此深刻的哲学话题,不禁感叹:有一种差距,叫思想……
但一切都有另一面。作为一个测试,它显然没有标准答案。评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分老师的主观判断。
有法国媒体曾将同一篇考生作文发给10位不同的阅卷老师,评分结果却大相径庭。难怪法国候选人抱怨:得分如同“摇奖”。因为运气的成分真的太大了!!
05、英国:考前放假两周
英国高考全称为A-level,全称是GeneralCertificateofEducationAdvancedLevel。中学最后两年,有四次参加A-level考试的机会,一年两次,如果考试成绩不满意,还可以选择补考。
在英国,好的高中通常提供20到30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计划申请大学开设的专业,并选择至少3门课程参加考试。
英国学生高考前休息两周
然而,A-level成绩并不是大学录取的唯一标准。考生填写A-level成绩并申请大学后,还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面试,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逻辑分析能力、思维敏捷性等综合能力。
而且,与中国高考前的紧张风格不同,在A-level考试前,英国的学校会放假两周,让学生们回家自己读书复习,老师也不会搞什么猜题或模拟考试。这真的是很佛系了。
06、美国:一年能考好几次
美国高考有两种:SAT和ACT。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或两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同时参加这两项考试。
SAT测试推理和语言能力。考试内容千奇百怪,与教材关系不大。例如,“蟾蜍有听力吗?尝试证明一下。”因此,很多初中生经常进入考场检验自己的技能。
ACT更像是一门学科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测试科目有:英语、阅读、数学和科学。
因此,市场上有一种说法:“好学生”善于考ACT,而“会考试的学生”善于考SAT。
SAT每年举行7次,ACT每年可以考5次,二者都可以选最好的一次成绩来申请大学。
此外,考试成绩只是美国大学录取的一方面。高中成绩单、老师或社会组织领导的推荐信、参加社会活动等都是学校考虑的因素。
美国的高中毕业生大部分都可以上大学,所以与中国、日本、韩国的学生相比,很多美国学生并没有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考试,家长也不会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孩子们。不过,如果你想考入美国名校,那就另当别论了。
07、高考并不意味着结束……
纵观整篇文章,欧美国家和亚洲国家的高考基本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和终身一考的考试制度,决定了亚洲国家高考的残酷性,让很多孩子和家庭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这种持续十几年的高压学习状态,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很多考生眼中,考上大学就是完成任务,就可以放松休息了。
每年都有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名校的学生因沉迷网络、成绩不佳而退学。
还有不少学生考入重点院校。他们上大学后发现“很无聊”。他们睡到凌晨12点,中午让室友带饭来,下午就睡了……
央视纪录片《高考》
这些学生还不够好吗?绝对不。改为他们在高考结束后,就早早地失去了人生的航向和目标。
每年学生进入高中,很多家长都会鼓励孩子:要努力,是“黎明前的黑暗”,熬过这三年,就会有光明。
说实话,高中生活确实很辛苦,家长的话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但事实并不正确。因为这样很容易给孩子带来麻烦》高考即是人生目标”的错误引导。
其实,高考只是一个阶段的考核。接下来,孩子们将进入大学,进入职场。前面的路还会很长很长。如果你认为高中毕业后生活就解放了,孩子很容易在大学里浪费学业,挥霍青春。
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在小乔看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跑步比赛,那么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
在这场人生的长跑中,胜利的关键并不一定是起跑线上的爆发那一刻。更重要的是你在漫漫征程中是否有足够的耐力和持久的毅力,能否找到正确的方向,努力坚持地奔跑。下去。
严格来说,包括高中在内,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其实都算是人生长跑的起步阶段。
所以最后,小乔老师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有眼光和格局去看待孩子一生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更加关注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而不是把高考作为终点。孩子们努力到达后,却失去了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