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大人(时代变了作文500字)
高考的目的是选拔智商高、自律性强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重点培养。而且,国家对培训给予大量补贴。高考的选拔标准中,不存在有钱、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付费的父母。因此,如果你去参加外部K12培训来练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实际上是类似于喝兴奋剂的作弊行为。
不要说培训机构的产权是私人的,上级部门无权控制。培训机构教授高考内容,高考是上级制定的,上级有权维护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
这对中产阶级来说是不公平的,但别看它。如果中国80%的低收入群体要为钱而奋斗,他们根本无法与中产阶级竞争。然而,当局并不愿意这种情况发生。那么,什么叫考虑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呢?关键词:最广泛。
小中产阶级有一些钱,但也只是一点钱而已,没有别的,所以他们在尖叫。
以上内容是上一篇文章的留言,来自十多年前“同战壕”的网友钢仔先生。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反驳。至少比这种“时代变了,不再是别人做不到的中国一定做不到,而是别人做不到的中国才能做”。引号里的内容不再有任何智力活动的痕迹,只是赞美和赞美。不管你说什么,对方都会唱起忠诚的赞歌,情况就会更加尴尬。简直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怎么讨论这个.可悲的是,最后一丝尊重都消失了。
作为情感鸡汤领域的领军人物,我现在感到自己责任重大,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大胆地展示一下自己培育了十二年的经济理论基础。
有必要澄清“应该是什么”和“实际是什么”之间的区别。实际部分无需讨论。这就是现实和现状。每当有必要说些什么时,就是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向应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仅仅抛出一个结论还不如唱一首赞美诗。毕竟唱歌是感性的,用情感去表达永远比用理性去理解更好。
让我们从几个例子开始。例如,在某个国家的某个地方,由于医疗市场的控制,供应严重短缺。一般情况下,面对强劲的需求,资本肯定会进入。但监管是最大的障碍,通常以特许经营许可证的形式出现。普通资本不再可用。毕竟不像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比如开个淘宝店,注册一下就可以了。这时候就有一些身体比较灵活的人,通过一些灰色手段,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行贿,获得了资质,开了几家医院。赚很多钱。
如果您愿意,您可以用其他受监管的行业取代医疗保健。这就是过去一句严厉的说法:“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的由来。但这个过程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有的人能开医院,有的人不能?就像几十年前一样,为什么有的人能开出租车,有的人不能?然而,这种“润滑剂”的副作用是,企业和个人一旦获得了特许经营权,自然就会信心大增。许可证是最大的护城河。自然,各种“坑蒙拐骗”的医疗事故层出不穷。拒绝出租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你的服务态度不好怎么办?最有趣的是,这种明显由监管造成的负面后果,最终会让“市场化”背上罪魁祸首。
这里还有两个例子。在过去最严格的一孩政策下,有些人为了多生孩子,干脆接受了惩罚。也就是说,只要有能力,就可以生更多的孩子。同样,这在很多人看来也是“不公平”的。为什么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矛的方向又错了。显然,当时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二三孩”政策相继出台,鼓励生育的迹象显而易见。
现在让我们回到刚在前几段的观点。高考的规则一定是公平的,所以任何人都不要补课,否则就是作弊,这是不公平的。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根本经不起推敲。因为只要逻辑一致,要求绝对公平,还是有很多现象是必须“根除”的。
今天高考各地区的招生比例都一样吗?山东考生与北京、天津考生是否存在公平竞争?不。再说说同城的师资队伍。家长们都在想尽办法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一定不是学校宏伟的建筑,而是师资队伍。优秀教师与平庸教师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我们如何才能缩小这方面的差距?是不是中国从小学到中学的每所学校都应该全面、合理地重新分配师资?否则绝对不公平。第三,校外辅导材料的存在。基于实际考虑,既然是为了照顾80%的普通贫困家庭,培训机构又不会提供,那么辅导材料是不是应该全部下架呢?由于参考资料的可获得性对学习成绩影响很大,一些家庭买不起。最后,父母之间也存在分歧。有的父母不但有时间而且有能力辅导孩子的作业,而有的父母却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养家糊口上。那么我们如何消除这种差异呢?
如果你想象以上所有的都被消灭的话,那不仅仅是教育,整个趋势都会非常可怕。
还有更多的细节我就不赘述了。高考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与其说是“公平”,不如说是带有历史印记的惯性。它的特点是简单、粗暴、高效。当前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应该是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手段是否得当又是一个问题。
事实上,政策意图十分明显。如果每个人都上大学怎么办?总会有人去工厂,总会有人送快递、外卖。社会工作不会因为大家都成为了大学生而立即改变。
如果,我是说如果,人才选拔制度改革一下,比如说每个学校都有自主招生的权力,每个学校自己规定考试时间,一年几次,就更有针对性了。与此同时,国家也在考虑整体就业问题。如果一定要做的话,可以建立一些职业技术学校的典型案例。全日制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与各企业联合办学,解决就业后顾之忧。
只有对现有的游戏规则进行一些尝试,才能突破当今的群体焦虑。因为只要高考还在,就不要指望家长改变自己强烈的想法。
这种“必须考上名校”的强烈观念正确吗?它一定会带来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先把它放在一边,但只要这个观念持续存在,强烈的需求就无法消除。有了手机,就可以以极低的价格享受名师在线辅导,几乎已经普及。如今,恐怕只有真正有钱的家庭才能聘请私人家教进行家庭辅导。这部分是绝对压不住的。最终只会加剧不公正现象。
另一个看不见的危害是庞大的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带来的就业。很多人已经在网上哭了。
如上所述,每个地区的入学比例不同,孩子就读的学校的老师差异也很大。怎样才能算是公平竞争呢?说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彩票是最公平的。
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人们总能对一切教育政策进行合理化,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像某些人那样连声赞叹。从真实的供需关系和真实的游戏规则出发,只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多的资本和技术变革,普惠性利益才能在现有规则下尽可能接近公平,有利于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尤其是普通贫困家庭。比如没有机会去好学校,师资整体水平薄弱。不管有多少线上线下的培训,都可以弥补这个区域造成的先天不足。虽然自上而下的规划看起来很理想,但最终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时代变了,人口政策变了,教育也必须变,但应该如何变,值得探讨。对于教育这么大的事情,相信有关部门愿意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有话就说吧,不要急着唱赞歌。别急,别急,你在好评榜上有你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