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公众号 7 年,聊聊我的方法(坚持写公众号 7 年的文章)
如果你想过坚持写作,或者想通过写作产生一些内容,你能做什么?本文作者写公众号已经7年了。随着经验的积累,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写作思想和方法。你不妨看一下。
2010年,高考结束没几天,我们就拿到了答案,开始评定分数。我对数学、英语、综合科学的预估分数很有信心,但语文我不太确定。
后来分数出来了,果然,除了语文,其他科目的实际分数和预估分数的差距都在2分之内。
但我的语文遭遇了滑铁卢,90分,刚刚及格的分数。
我认为这篇文章偏离了主题,因为其他部分很容易预测。
13年过去了,谁能知道,那个语文刚刚及格的少年,那个庆幸大学里面终于不需要再学语文的少年——
已经坚持写公众号7年了呢。
01
我很佩服那些在各自领域都是专业人士的人。当我看到他们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时,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
有一次,我和伴侣聊“专业”这个词时,我问她:你觉得我在写文章这个方面算是专业的么?
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
我继续说:但我既不是作家,也不是很受欢迎。我擅长的是,我已经写公众号7年了。这算专业吗?
她接着说:但是你写作时有自己的逻辑和自己的风格。很多人看到文字就知道是你写的。这就是专业的结果。
我认为这似乎是真的。
于是我在资料笔记里记下了:说一下我这七年来坚持写作所摸索出来的一些方法。
我知道我的这些方法并不能帮助人实现网络上普遍提倡的写作变现,因为我自己没有做过。
但在实践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我可以在2小时内写出一篇相当不错的文章,更重要的是在文章中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
我相信这些方法对一个普通人的作用是,经过这样的练习,他们也可以通过写作来清楚地表达某种观点。
本文不会讲形而上的东西,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写作,写作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等等。
很多成功人士都写过这些事情,但我的文字在洗脑方面却显得无力。
我想跟你多聊的是,如果你决定开始养成写作的习惯,且真的希望写点东西出来时,可以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
我先讲素材库的积累,这是坚持写作的前提,然后是素材库的验证。如果你利用朋友圈,写短文,就可以看出你对素材的驾驭能力。
然后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包括逻辑结构、细节描写和结局安排。这些我们都应该在语文课上学过。我只是分享一些我的实践经验。
最后我想谈谈坚持写作背后的心态。可以说,凡是反人类的事情,想要坚持下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心理挑战?我想在最后和你谈谈。
好了,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02对于写作来说,素材库不是必须的。
但对于坚持写作来说,素材库不可或缺。
我是2016年开始写公众号的,一路走来,认识了很多申请公众号的朋友,发表了几篇好文章。最后都断更了。
有人告诉我,当他们决定申请公众号时,往往处于冲动状态。要么你心里有很多想法想要表达,要么你决定改变自己现在的状态,养成某种自律的习惯。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做一件事和坚持做一件事往往天差地别。
坚持的背后,意味着有某种机制推着人往前走,机制的存在,消除了主观上的最大不确定性。
什么是素材库?
对我来说,这是一份灵感的记录。只需用一句话或一行写下来即可。
是的,最关键的是要记录下来。内心再强烈的感情,在时间的腐蚀下,也会被遗忘,但记录下来的信息,回过头看,内心可能会有巨大的冲击。
我使用的工具也很简单,就是flomo。无论是手机、iPad,还是PC网页,我都可以随时录制,并跨多个终端同步。
我不喜欢在记录灵感的时候需要写得非常多,或者打标签。不要、千万不要,至少我建议不要。因为很麻烦,人是怕麻烦的。
最重要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记录最广泛的想法。
03现在你的材料已经很丰富了,接下来你会开始写作吗?
不,别担心。
你得先看看,当下是否具有驾驭这些素材的能力。
素材的记录往往发生在某些情绪激动的时刻,但冷静下来后,你可能会发现有些想法在这个阶段无法写出来。
比如,我在看书的时候,觉得书上的某一两句话写得很好,就用flomo写下来。但当我平静下来后,我发现有些话题是我现在无法写的,比如生与死、抑郁、诗歌和距离。
有些话可以冲击我的内心,但我不能以此为基础建立自己的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上限,这很正常,不用担心。
我以前就想,哦,这么好的材料,不写一篇文章可惜了。但说实话,能够驾驭、写得舒服,会比素材本身的好坏更重要。
千万不要让写作过程本身变得痛苦。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能否处理好眼前的材料呢?
我的微信朋友都知道我经常在朋友圈写短文。这种短文其实也是我验证自己驾驭素材能力的一种方式。
如果点赞的次数越多,就说明你的话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鸣,也就意味着你可以沿着这个材料继续深入挖掘,最终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如果你觉得写短文很困难,而且发送后没有反馈,说明你还不适合写这个话题。
短文本身不需要关心一些逻辑,更多的是从情感冲击走向理性思考。比如你在看历史书的时候,某一句话让你觉得写得很好,你就记录下来。
然后当你需要验证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去扩展:当你读到这个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你想到了什么,它为什么触动你的心,它是不是某种现代生活的表现等等。等待。
无论你想到什么,你都可以把它写成一篇更口语化的文章。
如果从主题到小短文都无法完成,那极大概率说明,你暂时hold不住它。
04
写文章的第一要义,是让读者能够看懂。而有逻辑的文字表达,是让别人理解你在写什么的关键。
如果你只把写作当作一种自我表达,你只需要自己去理解它。其他人的反馈并不那么重要,但您可以忽略这一部分并继续阅读。
但如果你想让这个表达方式能够被别人更好地理解,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共鸣,那么一个清晰易懂的逻辑框架就是你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在写每一篇文章之前,我都会先写出它的框架。这是我即将发表的文章的逻辑主线。
这个框架确保你的内容不会飘,有一个稳定的产出质量,同时也能确保你的产出结果。
没有逻辑框架的写作,很看你当时的状态。状态好,就文思如泉涌,很快就能写完。状态不好,对着电脑发呆,一天就浪费了。
过度依赖状态,就无法形成机制,对普通人来说,就很难坚持下去。
我常用的逻辑框架有两个:
总分结构中的总分:通常是结论或问题。
如果是结论,那么就得在分割部分写论证来验证结论;如果这是一个问题,那么你必须写一个问题的分析。
所以我按照产品模块并行描述了几个关键要素:数据模型、表单项、表单容器、模型驱动、字段关联等。最后,结束了,文章就差不多完成了。
并行框架特别适用于写干货类的文章,因为要写的对象本身很可能就是结构化的。
第二,由问题串起的链式结构,往往适合对某个话题做深度解析。
其逻辑类似于5WHY面试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面试官都会深入挖掘5层“为什么”,来测试你对这个问题是否有非常深入的思考。
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写作。
比如这篇文章《聊聊字节》,我的主要内容是这样串起来的:
你厌倦了在字节跳动的工作吗?很累,因为开会都是多字节跳动。为什么这么多会议这么累?你如何坚持?一个重要因素是薪水。我换了工作,离开了字节,工资也下降了。我是如何与自己和解的?就这样,我以工作强度为出发点,最终聚焦于人生的规划和选择,这样的变化慢慢被问题一一串联起来。
有人会说,如果你陷入逻辑之中,你就会失去创造的可能性。
我的回答是,是的。但普通人写作这件事,往往到不了PK创造力的层面,能把内容写得让更多人看懂,就已经战胜了绝大多数人。
05
逻辑框架有了,接下来就是填写内容了。这是很多人困扰的地方。他们不知道如何充实他们想写的主题。
解决内容缺失的方法可能有很多,但我认为最直接的方法是让这些内容带上你自己的烙印,那就是——
描述你眼中的细节。
不可否认,语言的艺术和美丽有时取决于天赋,但细节的捕捉是普通人也可以做好的。
细节来源于观察。
不知道你有没有观察过,在你家楼下摆摊的新手小贩,当有人经过他们的摊位时,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新手供应商往往比较害羞。当顾客经过时,他们有一种想大喊大叫的冲动,所以他们会向前走一点。但由于内心的害羞或恐惧,他们不会看顾客,而是假装用眼角的余光看着自己的摊位。不经意间就融入了人群。
你看,把你所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的对象自然就更充实了,内容也更多了。
观察没有诀窍,就是要不断地练习练习练习,再真实地记录下来。
我自己的习惯是,当我们想表达某种主观而模糊的情绪时,能否用更加真实而客观的细节填充进来。当我开心时,我的真实状态是怎样的,当我焦虑时,我回家开门之后看到的景象又是怎么样的。
很多时候,丰富的细节不仅能充实内容,还能让你的文字更有力量。
因为细节往往是具体的,而具体的场景往往会带来共鸣。
如果你的话语引起了某些人的共鸣,那么在他们心中,你的话语比表面上表现出的力量更强大。
06
逻辑清晰、内容充实、细节有力,还剩下什么?是的,开始、结束和联系。
好文章,我认为,开头要缓,结尾要硬,衔接要净。
这其实和看电影是一样的。
开始要慢,因为此时读者掌握的信息最少,你需要给他们一个基础,让他们进入你所构建的世界。
构建开头的方法有很多种:讲故事来介绍,描述细节来铺垫,或者写读者熟悉的内容来降低阅读门槛。
需要尽可能避免在开头出现陌生的概念,或者过多个人情绪的表达。读者的耐心是有限的,他们进入不了阅读状态,就会立刻逃走。
结局应该是强有力的,因为结局是读者获得最多信息量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你给出更详细的信息,他们就无法再消化了。所以我们要给他们一些硬食,无论是升华还是联想,总之要在结尾处给他们一个忘记不了你文章的机会。
连接必须干净,即必须解释清楚。上一个场景是上一个场景,这个场景是这个场景,就像地图上的导航线一样,指向需要清晰明确。实在不行,就用序号1、2、3、4标注出每个模块。
干净的衔接,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你的文章显得更有逻辑。
07
虽然我一开始就说了这篇文章不想写玄学的内容,但此时,我还是想谈谈坚持写作背后的心态。
我说的心态问题是一种没有变现金钱压力的心态,一种不需要写作来养活自己的心态。如果是变现的问题,抱歉,我没有经历过,无法回答。
普通人坚持写作的最大困难在哪里?
预期太高,失望太多。
当你认真写一篇文章,然后发出来的时候,感觉就像完全打开了自己的世界,然后在门口挂了一个牌子:欢迎访问。
这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来的客人要么是你的亲戚,要么是你的朋友。他们很高兴,把你的文章转发到朋友圈,看起来很热闹。
但第二章和第三章过去了,你的亲朋好友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你会发现来的客人越来越少,而你也终于因为这无人问津的惨况而打开了大门。感觉就像有什么东西刺痛了我。
这时,你可能会有一个想法:也许我不适合写作。
但你不会直接承认这个想法,而是会用“我太忙”和“他们无法欣赏我写的东西”之类的东西来合理化你的想法。
最后自然就停止更新了。
坦诚地说,我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过程:奋笔疾书、满怀信心、无人问津、自我怀疑。这是很正常的,谁都希望自己努力创作的成果被更多人认可。
关键是如何坚持。
坚持做一件困难的、反人类的事情,还不足以想象它最终带来的结果(更何况我现在没有任何物质奖励),有时候就是需要笨一点,迟钝一些。有人管这叫:
钝感力。
我们先建立一定的机制,从材料到逻辑到细节到点缀,先写10篇、20篇文章看看会怎样。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继续写作的动力。
我更新官方账号的原因有很多:
根据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您在一次恋爱面试中失败并受到打击。写一篇文章来证明你想对某些人说的话。你不能当面说。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对一位好朋友的告别。写一篇文章留作纪念。送礼物推销不顺利的咨询副业、写文章缓解压力……这些动力都自然地出现在我坚持的道路上。
08
写公众号的人一定问过自己:文字过时了吗?还有人在读这篇文章吗?
他们甚至可能想过要不要把文字换成图片去小红书,要不要把短视频换成抖音,要不要剪辑成人视频去B站。
当然,从业务实现效率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可能还有另外一种答案。但从生命力的角度讲,我相信文字没有过时,它依旧是这个时代可塑性最强的,流通最广的,进行个体表达的工具。
我不认为我是一个成功的公众号创建者,但我相信如果我的老朋友没有停止更新,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像我这样,表达观点,描绘生活,那我们会看到维度更多,更丰富,更有质感的世界。
这是我们共同的福祉。
专栏作家
大力哥,微信公众号:大力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位90后的产品经理,写公众号6年,通过产出实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成长。
本文最初发表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许可证。
本文中的观点仅代表作者自己。人人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