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防工业技术职业学院校训(陕西国防工业技校)
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六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特能集团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等陕西军工企事业单位建成火星探测尖端装备。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西安市鄠邑区,已有60多年办学历史。坚持军工报国的志向,培养了大批具有军工特色的技术技术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陕西军工企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也为火星做出了贡献。此次探索,有国防职业学院人民的贡献。如今,学校已与航天六院共建新时代航天工匠人才培养基地,与北京发那科公司共建智能制造中心项目,与多家科研单位联合研发小卫星制造项目。同时,学校新成立智能制造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服务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用军工文化培育大学生“大国工匠”精神
军工文化是学校高举的红色基因旗帜。学校自1958年建校以来,一直是“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它隶属于钱学森早先盛赞的兵工845厂,与军工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血缘传承。连续多年承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技能大赛,得到了兵器集团和陕西省总工会的高度认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确定了“立足陕西、面向国防、争创一流”的发展目标。坚持立足军工、服务国防的办学初衷,用军工文化培育大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在长期服务军工事业发展中,学校被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和“国防科技工业军事文化教育基地”,两名教师入选国家国防教育专家数据库。
创新培育理念,树立工匠之志。学校充分发挥报国军工情怀,以育人为本、全过程、全面育人为目标。它将思想政治教育上升到立德树人的战略高度,确立了学校走什么路、培养谁、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正确方向的人才,着力培养具有“忠诚祖国、爱岗敬业、博学多才、修身养性、热爱军工、技艺高超、坚韧坚韧”的高素质军工工匠,追求卓越”,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作出贡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支撑。
学校高度重视军工文化研究,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出版图书《军工文化教育读本》册,为全校开设军工文化课程,联合申报“军工文化培育工匠精神研究”大视野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项目被立项为教育改革重点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得到多所高校的高度评价。
军工文化渗透学生塑造“大国工匠”品格
学校将军工文化有机融入学校理念、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中,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影响中潜移默化地积淀着“大国工匠”的品格。打造具有军工特色的教育文化。学校重点利用校园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资源,在校园内设置歼7飞机、装甲车、火炮等实物,以及军工浮雕、吴云朵等艺术设施。雕像、军工文化墙,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军工文化,实现了校园环境育人的目的。
实施军工文化培育工程。搭建“国防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高端交流平台,邀请“时代模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顶尖技术人员来校讲学。学校,形成“人文滋养”特色品牌。近年来,涌现出不少“西安工匠”校友奉献在军工第一线。他们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为学生树立了积极的榜样,有效激励和坚定了学生刻苦学习、发展技能的决心。
打造军工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学校在西安北方惠安化工有限公司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传播红色军工文化,将军工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我们将更好地向年轻一代传承“一切为党奉献”的民兵精神,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打造军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特征。
以军工文化培养行业高端技术技术人才
学校围绕高职学生特点,创新校企合作关系,牵头组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与中船重工872等13家校企合作企业建立工作站工厂以互惠互利为前提,弘扬红色军工精神,构建立体工匠培训体系。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防科技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9万余名具有军工特色的高端技术技术人才,从根本上履行了培养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级劳动模范,以及辽宁工匠、四川工匠等专家学者、技术工人和行业精英。辐射全国。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军工集团就业比例持续上升,就业质量持续提高。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以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为契机,继续深化与陕西科技大学的本科联合办学,充分发挥军工特色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杨建伟陈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