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等级赋分对照表(新高考等级赋分计算公式)
对于新高考模式中的“积分”制度,不要说不在教育岗位的家长,就连在职的老师,很多人都不清楚。就连高三的老师也很困惑。
很多人只知道给分模式看的不是原始积分,而是排名,但却记不住具体的等级划分。其实,积分制度的规则并不难理解。
今天“新高考前沿”就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赋分制,以及探讨一下为什么要实行赋分制,赋分制度公平吗?
以新高考3+1+2模式为例,评分模式分为A、B、C、D、E五个等级,评分起点为30分,学生比例每个年级的分数分别为15%、35%、35%、13%、2%,将原分数根据分数折算成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范围到数学公式。
公式中Y2、Y1分别对应原始分区间的上限和下限,Y对应原始分。
例如,如果一名候选人在政治论文上的得分为85,并且他的分数处于前2.39%,并且根据评分政策,他的分数属于前15%,则他是A级。该范围内第一名的原始分数为99分,最后一名的原始分数为83分。那么Y2对应99点,Y1对应83点,Y对应85点。
T2、T1对应转换分区间的上限和下限,T对应转换分。
那么因为考生是A级,所以T2对应100分,T1对应86分。那么问题来了,原始分99分相当于转换分的100分,原始分83分相当于转换分的86分,该同学原始分85分,相当于转换分多少分?
代入公式,T为87.8分,再四五相加,取整数,即为88分。
这就是等级赋分制!
了解了分数转换规则后,下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要进行赋分换算,这让很多家长感到迷茫。
如果分分后分数变高了还可以接受,但如果分分后分数变低了,家长就会有很大的反对。产生一种孩子分数被“偷”走的错觉。
事实上,实行评分制度是因为科目难度不同,高考录取必须保证公平、公正,所以评分制度应运而生。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学某专业要求物理,但其他科目没有要求。考生A选择的组合是物理、化学和生物,考生B选择的组合是物理、生物和政治。
在物理、生物、数学以外的科目原始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考生A在化学考试中获得了62分,在所有选择化学科目的考生中排名第一。候选人B在政治考试中获得了85分,在所有选择政治的候选人中排名第1000名。
那么这两个学生,到底谁更厉害?高校该录取谁?
如果我们参考原始分数,很明显选择政治的考生分数较高,考生B应该被录取,但这对考生A不公平。因为考试中的第一名是与第1000名相比,从条件上来说,从排名来看,候选人A的实力更强。
这样积分就换算下来,考生A的第一名变成了100分,考生B的分数变成了86分。那么考生A的分数较高,学院应录取考生A。
这就像一场体育比赛。你参加跳高,他参加游泳,我参加铅球。如果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原来的结果并不能看出谁更好。
但我们可以看看他们的排名。冠军明显比亚军好。积分系统通过数学换算来比较每个人的排名。自己学科排名越高的人,换算分数当然也就越高,这也意味着他们的能力更强。
所以,在打分的时候,如果分数变低了,那就是“打赏”,说明该学科得分高的人多了,你的排名很低。
综上所述,分数并没有被“偷走”,赋分规则是公平的。
讲了这么多,你了解评分模型的具体方法和原因了吗?如果你明白了,可以留言鼓励你多写。
当然,“积分奖励制度”还有一个问题。如果选择某一科目的学生人数太少,分配分数后,结果的偶然性很大,评分规则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赋分模式,从数学统计学角度,应该有大量的样本,即基数越大越好,这样才更加科学。
而一旦某科选择人数过少,又该怎么办?
此时,“保底”模式,我们下一期再详细讲。将被激活。
关于新高考模式,不管你懂不懂,赞同不赞同,它都来了,不会因为我们的个人意志而改变。
那么我们就应该认真研究它,理解它,然后合理地运用规则,让规则为我们所用。所以新高考赋分模式下如何合理科学地选科,就变得尤为重要。
新高考模式实施后,我是第一批班主任。我全程参与了学生的选科,并带了物理、化学、地理相结合的课程。
根据学生的选科和后续学习的不断跟踪,我总结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新高考选科是一门技术,也是艺术。
新的高考模式已经到来,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它。只要我们肯努力学习,选科就能够游刃有余,就能应对新高考的影响。
加油,共勉!
本文原作者:高考新前沿,感谢您的关注。
所有新高考最新资讯,尽在新高考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