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义务教育 >我们的时代 十年敢想录(我们的十年时间)

我们的时代 十年敢想录(我们的十年时间)

发布时间:2025-01-09 16:26:29 义务教育 589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原标题:我们的十年|伟大时代,下岗女工卷土重来

编者按:

我们的时代 十年敢想录(我们的十年时间)

2022年7月,49岁的张晓莉刚刚获得李永波全球业余羽毛球锦标赛中年女双亚军。

张小丽身高不到1.6米,肤色白皙,腿部肌肉线条明显,一头乌黑的头发总是用纯色橡皮筋扎得紧紧的。他看起来很老练,根本看不出他已经年近五十了。

在十几米的场地上,她可以在两秒内完成半场穿越;每一次高远射都清脆有力,她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的能量在击球的那一刻完全释放出来。

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北省张家口市下岗工人,张晓丽从一个在公园空地上挥舞球拍的女孩,到创办第一家羽毛球馆、羽毛球俱乐部、第一位合格的羽毛球教练在该区域。一个人努力扭转局面、克服困难的故事。

但在她看来,这一切不过是爱情和时间的结晶。在她人生的几个重大转折点上,都是伟大的时刻推动着她迈出步伐,朝着自己热爱的方向前进。

十年前他是下岗工人,十年后他是羽毛球教练

以下是她的自述:

1.从木球拍到碳素拍

上小学的时候,我和朋友去公园,看到一群人在看羽毛球比赛。那天,我的眼睛一直盯着羽毛球。

回到家后,我让父母给我买了球拍。经过一番“跟踪”,父亲得到了一只木拍。我立刻和一个朋友开始了一场随机的争吵,这场争吵一直持续到今天。

能和其他羽毛球爱好者互相学习、提高球技,其实我已经很满足了,但直到区里举办的区域交流赛,我才第一次和区外的人比赛。我在15分的局中只得到4分。这个结果让我一度怀疑自己,但我也意识到,天外有人,山外还有山。

那时候,区里没有专门学过羽毛球的人,我身边也没有前辈。我只能去图书馆翻看书籍,找一些羽毛球理论知识和动作图解,开始学习前后场步法、击球要点和动作,每天按照计划开始对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书里。

技校毕业后,我在一家气动电厂工作。我经常要搬铁、挥锤。我的力量越来越强,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当时,我用省下来的工资买了一只价值60多元的“强力”牌碳素球拍,在厂里找了一块空地打羽毛球、画线、搭网。

羽毛球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项密不可分的运动。在玩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同样在工厂工作的丈夫,结婚了,完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2.做教练、开球馆、办俱乐部

1997年,我成为裁员浪潮中的一员。失去工厂工作后,我和丈夫别无选择,只能到处打零工。期间,我帮助其他工厂的工人跑单、提货;我丈夫也当过一段时间的卡车司机。

在经济拮据的生活中,抚养孩子和照顾老人是必不可少的。这时,羽毛球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差不多十年过去了,身边的朋友都想让我教他们的孩子打羽毛球。当我想到当教练可以让我继续打羽毛球,或许还能改善家里两个下岗工人的处境时,我立刻产生了兴趣。当然,我知道,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我是无法直接授课的。毕竟自己玩和教书不是一回事。

几经周折,我联系了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位老师,他同意我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训练。我每天训练两节课,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效率。几个月后,他顺利通过考核,成为该地区第一位拥有教练资格的羽毛球教练。今年,我34岁了。

在寻找教学场地时,我发现了区体育馆周围的一块小空地。恰逢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家的运动情绪高涨。我和老公一商量,就打算租下这片区域作为专门的羽毛球场。首先,我们可以从事羽毛球教学,其次,我们也可以为当地的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一个场所,第三,我们夫妻俩也可以把羽毛球从一种爱好变成一种职业。

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俱乐部内部比赛,“友谊第一”一直是我们的口号。现在,我们俱乐部的容量已近200人。

由于当时环境的限制,我们的羽毛球馆仍然是木地板,而不是专业的橡胶地板。每个人在打球时都更容易滑倒和受伤。直到2012年,我们将俱乐部从区体育馆搬到当地最大的中学——宣化一中体育馆后,我们铺设了7块橡胶地板,绘制了专业的标准球场线,并设置了专用网。

十年前,一个球馆的平均价格是5元一小时。那时,我只有十几个学生,大部分是小学生。现在一块场地每小时的平均价格在30元左右,我的学生年龄跨度也从5岁扩大到50岁。最早的几位学生现在已经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毕业后从事职业生涯。大学。羽毛球教学。

一年365天,我几乎每天早上最晚7点就到达球馆。早上,我和俱乐部里的朋友们一起比赛和训练,有课的时候我也会教书。下午,我像服务员一样看管球场。疫情期间,我需要关注访客扫码、测量体温。晚上9点30分闭馆后,场馆将进行清洁、消毒、熄灯。十点钟,关上门回家。十四年来每天如此,我已经与赛场融为一体了。

3.遇到伯乐,与羽毛球一同成长

有了更多的比赛时间后,我逐渐恢复了训练的强度,并开始参加一些比赛。在一次与北京球手的交流赛中,我认识了一位姐姐,她将成为我羽毛球之路上的好帮手。

从2014年开始,我和大姐开始在全国不同的赛区、赛场比赛。我人生中获得的第一个冠军是在和姐姐的女双比赛中。能出去玩游戏我很兴奋,很有动力。在这场21分的比赛中,我们连赢了两场比赛。那场比赛之后,我的信心突然增强了。主办方还赠送了我们一些球拍和高尔夫球包作为奖品。我的心情和来的时候一样,高兴地继续期待下一场比赛。

张晓丽(左一)在2021-2022年李永波全球业余羽毛球锦标赛上获奖合影

每次我出去打球,我都会遇到新的高尔夫球手,我们一起打球并学习技能。从2014年到2020年,我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出去参加1-2场比赛。他们大多数是要求我参加的高尔夫球手,也有一些是在网站上主动报名的。其中就有全国性的比赛,比如李永波杯。

近年来,国家倡导将文化体育活动引入学校。我们还受一些中小学的邀请,为学校的孩子们讲解羽毛球规则和专业动作。

有时我在想,如果我在那个封闭的时代知道自己可以成为一名职业羽毛球运动员,我还有机会加入省队吗?但如果没有如果,我注定不会成为一名职业羽毛球运动员。我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无论如何,我很幸运能够把我的爱好变成职业。即使我今年快50岁了,只要身体强健,我也可以继续做下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