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史(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伴随着时代的步伐,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桂电)从1960年建校到现在,走过了60年的历程。
60年艰苦奋斗,不断自强不息。60年歌声不断,繁荣昌盛。经过60年的奋斗和变迁,学校从一个“竹席大棚”发展成为占地4100余亩、建筑面积100万多平方米的校园。图书馆藏书纸质图书212万册,电子图书269万册。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校学生从早期的600人发展到现在的41000余人,教职员工从早期的1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100余人,专业从早期的6个发展到现在的76个,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设有专科、本科、研究生和继续教育体系,成为一所以电子信息学科为主体,工、理、经、管、法、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高校、国家国防科工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央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和西部大学》被评选为广西重点大学和重点大学。
60年来,贵电人用辛劳和汗水谱写了艰苦创业的励志之歌,用智慧和责任谱写了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志向,向党和国家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人民。
筚路蓝缕,创业维艰
寻找峥嵘岁月,追寻历史记忆。六十年来,创业之路艰难。坚定不移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崇德、强学、敬业、创新”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
为适应国防工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技术干部,培养具有现代技术的工人,1960年2月12日,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成立“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和“桂林机械专科学校”。桂林市技工学校。4月,两校合并成立“桂林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此时,国家连续三年处于“困难时期”,学校建设面临重重困难。当时,学校距市区(中心)约5公里,交通极为不便。唯一的单身教师宿舍楼被改造成临时教学楼,食堂是毛竹和油毡搭成的简易棚。教职员工的住宿条件极其恶劣,几十名年轻教职员工住在三栋房子里。床晚上睡觉用,白天学习、工作用。
20世纪60年代的桂店校区
为了早日建成一所好学校,学校成立的最初几年,全体师生以“延安精神”和“抗日作风”勉励自己、约束自己。他们经常在午饭后、晚饭后、周日参加学校建设的义务劳动,或搬运砖瓦,或推土、挖沟。
学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伙食标准低。为了给师生提供良好的伙食,学校设立了占地数十亩耕地的农场。它不仅种植粮食作物,还种植花生和蔬菜,饲养鱼、鸡、猪、奶牛。它规定每个教员每年必须筹集粮食。必须参加农活一到两个月。
1960年至1980年的20年间,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对当时电子工业发展的低估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学校经历了数次调整、更名、更名,学校摇摇欲坠。1962年4月,学校由专科改为中专,更名为桂林机械工业学校。1965年8月,桂林机械工业学校改制为学校和工厂。1966年至1971年,因“文化大革命”被迫辍学。1972年春,学校恢复办学,更名为桂林广播学校。
桂店先辈冷静地面对极其困难的处境,精心衔接分部整编,听从号召,勤俭办学。张家军、田俊川、唐景星、李光荣、林建宇、林家荣、尹东、梁世秀等老一辈桂院领导勇挑重担、披荆斩棘,让校园钟声悠扬地敲响。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校园里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生机勃勃。自治区人民政府向机械工业部提议,在桂林无线电学校基础上建立一所大学。1979年2月14日至3月2日,第四机械部在成都召开学校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在桂林无线电学校基础上组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负责支持。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四机部转发教育部通知,同意在桂林无线电学校基础上组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院隶属于机械四部,接受机械四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双重领导,主要受机械四部管理。
由中专改造成大学,原来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师资结构都是有缺陷的。为学习一些重点大学办学的有益经验,了解高等教育的工作规律,学校走出校门,虚心向兄弟大学学习,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大纲的实施从智力政策落实到后勤如何服务教学,从师资安排到学生管理,都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为办好大学做好了充分准备。
回望现在,追溯过去,我们就能辨认过去和现在。正是老一辈贵电人信念坚定、肯吃苦、勇于奉献,才让贵电不断发展壮大。今天,我们在为学校的发展和成就感到鼓舞和鼓舞的同时,更要牢记创业的艰辛和前人的功绩,对老一辈桂店人的精神表示无限敬意“努力工作,不断自我完善”。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如此珍贵,我们应该永远铭记、永远学习、永远珍惜、永远珍惜!
抢抓机遇,华丽蜕变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沐浴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带来的芬芳,享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对口支援的浓浓亲情,学校抓住机遇,扬帆起航,从1980年到2005年大力发展,实现华丽蜕变。
1980年3月,四机部正式启动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西电)对口支援计划。8月30日,西电支援的第一批教师干部共36户抵达广西;10月18日,第二批援助人员抵达广西;11月23日,第三批援助人员抵达广西。分三批,由122名专家教授、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家属组成的西电援建队伍,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举家从繁华的古都西安搬到了千里之外的南疆偏远桂林。犹豫。把青春和汗水洒在八桂这片火热的土地上。
部分当年援建教师合影
经过25年的拼搏,贵电开创了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谱写了抢抓机遇、华丽转型的新篇章。学校管理体系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体系。本地管理是主要重点;成为国防生培养单位;专业数量由学院成立时的6个增加到39个;在校学生人数从700多人增加到15,200多人;专任教师由229人增加到900余人;数名本科生顺利通过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良好”;批准硕士学位授予权;首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唯一最高奖“索尼杯”;“打印头机械参数测试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建成金鸡岭新校区、花江新校区。
贵电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对学院的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1990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同志来学院视察教育情况。1990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来学院视察,并愉快地为学院题词:“为电子工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唯有感恩,才能长久。重温这段历史,我们只能心存感激。感谢党和国家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关心,感谢西电对高校建设的慷慨支持,感谢老一辈贵电人的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奉献精神。
跨越发展,争创一流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6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贵电来说,也是跨越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共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教育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贵电不断创新在发展中发展,在创新中发展,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篇章。2006年,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协议;2018年,国家国防科工局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协议。签订共建协议,贵电成为“部区共建”大学。
今天的贵典校区
15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大国际合作交流,大力弘扬传承优秀文化,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15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会议精神,牢牢掌握思想工作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党风建设加强校风和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和组织保障。学校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是目前广西唯一一所大学。
学科建设方面,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5个增至19个,成为推荐硕士研究生工作的大学;4个学科获批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学科获批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工程”学科、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引进国家杰出青年3人、国家百千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科技人才1人、“百人计划”人选5人。中科院“人才计划”,实现国家级人才的历史性成就。突破;全国高校新增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专任教师由900余人增加到近1600人,其中博士教师增加6倍,达到600余人。
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招生人数由15200余人增加到41000余人;专业数量由39个增加到76个,新增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设有5个特色专业,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已获得高等教育资格。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拥有全国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被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学生多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并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金奖。
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科研经费由4200万元以上增加到1.55亿元;每年批准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增加10倍以上,2019年达到70多项;高水平论文产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获批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现国家创新平台零的突破;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高校。基地、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被认定为广西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桂林花江智慧谷电子信息创业产业园、深圳桂电电子信息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南宁产教融合基地成立。服务国防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新型智库也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留学生人数由26人增加到1000多人;与柬埔寨马德望国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东盟共建贵德-东盟职业教育中心(北海),与柬埔寨共建贵德-柬埔寨职业教育中心。培训基地(北海)与柬埔寨劳动和职业培训部-贵电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金边);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卫星导航国际合作联盟。
在改善校园环境和民生方面,建设北海校区;花江校区便道、供水工程顺利通车,两个人工湖基本建成;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四个创新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基本建成。新的自助餐厅拔地而起;新铺的柏油路通向校园的各个角落;一批批“消暑、冬暖”空调已引入学生宿舍;新的体育场馆受到师生的欢迎;六合路、花江校区家属区共1000余套教职员工住房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教职员工的居住条件;环湖步道、湖边夜景灯光投入使用……学校师生的学习指数、工作指数、幸福指数显着提高。推动。
只有明确目标方向,才能前行。进入“十三五”,学校加强顶层设计,精心谋划布局,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创建一流本科教育。学校第三次党代表大会提出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三步走”总体目标:到2022年建成广西一流大学,为建设广西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到2027年,力争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基本建成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到2037年,建成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完成学校发展史上的历史性跨越。
“一批批的数据和成绩是贵电快速发展的最好证明,相信正在大发展的贵电未来会迈出更大、更扎实的步伐。”校党委书记唐平秋说。
“我们要共同打造推动贵电内涵发展的新奋斗者文化,共同规划贵电发展新蓝图,共同展望贵电征程新辉煌,共同谱写贵电成为国内高水平企业的故事。”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二级大学。新华章。”校长徐华瑞说道。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进。贵电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广西大地,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建设具有鲜明电子信息特色的国内高水平大学步伐。我们相信,只要全体贵电人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努力谱写教育进步的新时代,建设贵电“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梦想,一定会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