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紧缺的焊工是什么(最紧缺的焊工证是什么)
当了三十年焊工的老关提出了这个观点。对于像他这样出身低下、文化程度低的人来说,焊工曾经是最好的工作之一。
原因很简单。这个行业不需要学历,而且很容易上手。几十年来,寻找工作的人员一直短缺。靠手艺,不需要与人打交道,维持关系等,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对于其他类似工种,焊工收入更高,增幅较大,焊工的收入增高靠的并不是升职而是手艺提升。
老关的逻辑与年轻人更熟悉的“程序员是最好的转职方式”的观点非常相似。与程序员的工作类似,焊工工作非常辛苦,患有明显的职业病,只能吃“青春饭”。当然,这种青春比程序员的青春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可以持续到近50岁。在如今的建筑工地上,四十多岁的人真的只能算是年轻人。
当年焊工有多受欢迎?
老关对此有发言权。20世纪90年代,当他还是小关的时候,他通过媒人相亲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很快就结婚了。媒人对此很高兴,但也有些郁闷。毕竟他手里最好的单身男资源已经被消耗掉了,再找一个这样的女孩可不容易了。
当年在东北,如果你去技校学焊工,毕业后就可以进入机械制造业,到国企当工人,干上铁活。相亲市场上,车床、铣床、铆工、焊工等国企工人虽然无法与公务员相提并论,但在老百姓眼中依然是顶尖的,一介绍就脸色发亮由媒人。
1994年,老关从职业学校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国有制造企业,担任钳工、焊工。他的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制造油水分离器。偌大的车间里,车床工、焊工、锻工等工人像流水线一样工作。
当时,老关的月薪在200元左右,已经比一些普通的办公室职位要高了,而且还在逐渐增加。刚参加工作的老关非常喜欢焊工这个岗位。他不仅努力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工作之余还经常向师傅寻求技术指导。随着老关逐渐从三级工晋升为四级工、五级工、六级工,他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焊工作为技术工种,很少会在行政级别上有晋升机会,但在制造企业里,焊工的技术晋升渠道十分通畅。普通焊工会像老关一样随着技术提升,完成考核后级别不断提升,收入随之提高。更加优秀的焊工还有评为专家的机会。吉林城市晚报曾经报道过一名叫李万君的中车长客高级技师,曾获得“大国工匠”荣誉,被誉为“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他就是从一名普通的焊接工人,参加各种焊接大赛获奖,考取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资格证书等,不断晋升到如今的地位,成为高铁焊接专家。被誉为“中国第一焊工”、“火箭心脏焊接人”的高凤林也是焊工中的佼佼者,成为国家顶级专家。
这些名字老关都听说过。对于他们这样的普通焊工来说,这些行业巨头太遥远,只能仰望。对于老关来说,真正的铁饭碗是他不断提高的技能,而不是他在国企的职位。经历了2000年国企裁员潮后,老关走遍全国接手了多个项目,还曾到卡塔尔一家炼油厂制造机械设备。年纪大了不能出国后,老关找到了一份制造海上钻井平台的工作,并一直干到现在。
四十多岁的老关,每个月的收入只有一万多块钱,这比一个新的基础焊工要高得多,但比一个技术更出色、掌握稀缺焊接技术的焊工要低得多。老关领导大春说,他公司焊工的收入从几千到两万到三万不等。很多焊工的收入比经理高很多,甚至比他还多。
普通焊工大多在施工现场或生产车间两地作业,且大多在室外作业。老关介绍,几十年过去了,焊工的工作环境基本没变,只是防护装备变得更加全面、先进。
夏天,气温超过30摄氏度,老关必须穿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搭配秋装和长裤。因为工作服比较宽松,秋装和长裤可以防止零星火花烫伤皮肤。其他装备也必须齐备,包括头上戴安全帽、帽前戴焊接专用防护面罩、嘴上戴防尘口罩、手上戴长皮手套。穿戴好全套装备后,即使在室内也会感觉很闷热,更不用说拿着喷枪喷出上千度的火焰,暴露在30多摄氏度的烈日下。
冬天同样困难。即使在室内工作,焊接环境也没有暖气,每天都要在低温下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为了保暖,老关在公司定做棉质工作服时,会特意选择大一号的尺码,这样里面就可以多穿一件棉衣了。但需要保证双手灵活,不能采取太多保暖措施。夏天炎热的皮手套,冬天很容易被冻透,几乎没有保温效果。相反,它们就像生铁。
“现在我告诉你,你以为当一名焊工有多辛苦、多难,其实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没有多大意义。我问你,什么样的工作不累?什么工作?”什么样的工作不会让你受冻、受太阳、下雨?你不是总是要加班,担心失去工作吗?没有哪个职业是容易做的,但每个职业都有它的优势。说到工作,老关从来不愿意抱怨。
工作了几十年,老关看到了车间里体力劳动者的辛苦,看到了国企下岗后失业人员的无奈,看到了建筑工地上大小工人的工作强度和低收入。相比之下,他觉得自己做焊工要好得多。“至少我不会失业,也不会再辛苦工作,我会绰绰有余。”
五年前,老关在一次事故中险些丧命。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地下焊接暖气管道,突然听到“轰”的一声,眼前顿时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了。几秒钟后,老关恢复了意识。他感觉全身疼痛,背上的泥土压得他无法动弹。“这是山崩地裂,我当时就想,这里大概就能解释了。”
在老关的意识里,他在黑暗中坚持了很久。当他绝望的时候,他终于感觉到有人在挖土来救他。事实上,据救人的工人介绍,从塌方到开始挖掘救人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直到工人们掐着老关的腰和腿把老关拖了出来,老关才发现自己的命有救了。老关告诉同事,他的一条腿疼得动不了,而且还气喘吁吁。工人们将老关放在架子上,用吊车将他吊到地上,然后联系120将他送往医院。当时没有人记得使用起重机吊人是严重违反安全规则的行为。
那次事故中,老关腿部和肋骨骨折。他必须休养半年多才能重返工作岗位。事故发生时正值夏天。他原本打算不告诉家人。他在青岛待了半年,刚刚回国过年。但后续的工伤鉴定、赔偿标准等手续还得有人办理,老关只好通知了妻子。完成最后的手续后,妻子带着他回到东北老家休养。
老关说,焊工常年在工程现场工作,属于高危职业。除了山体滑坡,他遇到的风险还包括触电、物品坠落受伤等。“山崩并不常见,但触电、坠落砸伤人等事故每年都会发生。”
大春说,像老关这样的安全事故很少见,但烧伤、跌倒等轻微事故时有发生。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通常会显着下降,双手也会变得不稳定。“应该与他们长期接触强光、红外线、紫外线有关。电工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都会出现一些眼部疾病。”另一种职业病是尘肺病,近年来越来越为人所知。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如果吸入大量粉尘而没有足够的防护,很容易积聚成尘肺。近年来防护要求越来越严格,设备质量也越来越好,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
“听力障碍和皮肤病也很常见,我现在听力不太好,每天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难免会出现这些问题。”
去年夏天工作时,新来的焊工小吴经常向老关抱怨:“太热了!”“我受不了了!”“我不干了!”
当时老关就知道,孩子可能活不了几天了。果然,一周后,小吴办理了辞职手续,经家人介绍去一家公司当保安。
“那小子又高又壮,长相也不错,当保安挺合适的,轻松又不用受风吹雨打,只是挣的太少了,大概只有两三块钱。”“一千个,这里连三分之一都不到。但他还年轻,还不到为钱发愁的年龄。”
大春还记得一位三十多岁的焊工辞职的事,他的技术水平很高。这几年,大春还能准确地念出自己的名字。该男子离职后担任快递员。他告诉大春,他觉得焊接比较危险,会影响他的健康。他担心自己万一出事,会成为妻子孩子的负担。
大春手下有像老关这样的电焊工三十多人,90后有两三人,80后有20多人,像老关这样的70后有七八人,60后还有1人。从来没有00后一代。
“焊工年纪大了,视力变差,手抖,无法继续工作。学焊工的年轻人很少,新人也进不来,短缺现象很明显。”
为了解决焊工短缺的问题,大春与公司领导商量后想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他们定期到山区、偏远农村去招人。只要身体健康、肯吃苦、踏实、有能力,不需要焊接技能。招收新人后,我们安排高级焊工接受培训。那些灵活、学得快的人大约一年左右就能独立。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愚蠢的想法,但它还是有用的。以前,没有读书的贫困孩子没有多少选择。焊接比在工地搬砖好。现在贫困孩子少了很多,而且“他们还可以送外卖、快递。如果你有一些基本技能,你可以租车开滴滴,收入不低于焊工,而且也没那么累。”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焊工排名第十一位。在各个论坛上,一方面,很多培训机构都在打广告招聘焊工,在软文中描述焊工紧缺、收入高;另一方面,焊工则发帖劝退,告诉别人这份工作有多累、有多危险,职业病有多危险。多么严重啊。
做了三十年焊工的关先生对其他人是否要进入这个行业有这样的建议。“如果你能上学,就一定要好好学习,找个轻松点的工作,别像我一样又苦又累。但如果你不想读书,想学一门手艺,我还是觉得焊工好,收入稳定,永远不会失业,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
作者丨刘亚洲
责任编辑丨甜瓜VV
排版编辑丨s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