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把名字写错了怎么办(高考把名字写错了有影响吗)
转载于篆刻第一网
1913年,一位年轻人报考了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班。他表现得很好,高高兴兴地回家等待好消息。没想到,结果公布时,并没有他的名字。他非常失望!
此后,一直为失败而遗憾的年轻人意外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有趣的是,告示上写的三个字是沈德明,与他自己的名字相差一个字。
办理入住手续时,小伙子发现,填写登记表时,字迹潦草,“洪”字看起来像“明”字。
写到这里,相信书友们都知道他是谁了吧?一代文学书法大师——茅盾,原名沈德鸿
点击查看茅盾作文
茅盾部分手稿拍出1207.5万元
茅盾
正是报考北大这件事,让茅盾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茅盾写给巴金的信
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这就像网络上流行的一个笑话。他的名字明明是“楚中天”,却念成“林丹达”!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普通人身上,那就算是一件普通的有惊无险的事情了。
首届全国美展题词
但当他来到实力更强的茅盾身边时,他认为这是一个纠正自己对书法态度的机会。从此,他一笔一划地写,工整,从不马虎。直到80多岁,他才用毛笔写下了自己的回忆录。字迹、字迹清晰、俊秀。
茅盾行书《西江月》
茅盾书法
茅盾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正如碑派老师卢伟照在最成名时屡屡遗憾地评价自己:“没想到自己最终会成为一名书画家”。
茅盾文学研究会成立时照片
不仅是卢伟钊,还有朱熹、马一浮。说他是书法家,他们会气死的。事实上,中国古代从来没有专业的书法家。书法与文学是并驾齐驱的两驾马车。就像卢伟照说的,如果让我一开始就去做书法家,这个就非常非常小,而且不太好!
茅盾书法
茅盾写作是为了实用,并不把它当作艺术创作。谈及自己的书法,他曾说:“这不是一个好书法,以前见过,但还没学过。小时候看过董氏美人碑,然后就乱写了。”
茅盾《动摇》手稿第76页
茅盾老人
作为新中国首任文化部长,1970年75岁高龄的茅盾在那十年的动乱中仍然牵挂着子孙们的学习和生活。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孙子们都失学了。茅盾亲自上阵,自己编教材,教子孙写字。
茅盾到了晚年,还能用手毛笔写出如此宏大的教科书,真是令人惊叹!茅盾所坚持的这种“地下教育”,是维护中华文化命脉的行为。
茅盾《子夜》手稿,原名《夕阳》
他之所以如此重视文化教育和书法传承,是因为茅盾有一条波澜壮阔的书法学习之路。
在北大读书时,他直接受到沈尹默、沈健时等人的影响。他的书法在燕柳楷书的练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也从书法史上的草书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古诗楷书注释部分
上海档案馆收藏的茅盾亲笔信
改革发展开放后,茅盾开始与许多老朋友书信往来,不少朋友向茅盾要“书法珍品”。求话的人越来越多。
其中,不少人被要求为期刊、书籍、学校题名,为名胜写对联,甚至负债累累。
茅盾书法
茅盾的文学写作意识非常高,尽管他无意成为书法家,但他在实践中仍然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这与鲁迅的经历非常相似。
俗话说“无心插柳成荫,有意插入字墨如海”。
茅盾成功地将文学写作与书法写作结合起来,两者都将“永存于墨”。
茅盾书法
同时,他对书法的功利热爱和拒绝被称为书法家的审慎态度,值得我们当代书法界反思和学习!
茅盾书法
茅盾抄录、注释古诗的部分笔迹
现在很多书画家都有一种牛逼的感觉,这与他们“没想到竟然成为书画家”的崇高追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以天下为己任。
就像徐渭也会说,他最终成为了一名书画家。他写下“笔下明珠无处卖,投野藤中”等诗句。其实,中国书画最伟大、最动人的地方就是文人情怀。
茅盾书法
中国书法本身并不是一门单独的纯粹艺术,它是综合性的,必须有语境。
比如现在的书法家,追求的是视觉效果和震撼力。现场书法表演就像杂技表演,只不过是为了唬人。
茅盾书法
以茅盾为代表的文人书法风格,是基于家国情怀和治国平天下的崇高追求。他们最看重文化脉络的延续和发展。
有很多大师自称是书法家,但在其他领域却没有什么成就。书面文字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他们不认识它们。面对非议,他们借“创新”之名,创造出一堆无人理解的新术语来忽悠人,兜圈子扩大人脉,提升个人影响力!
茅盾行书《西江月》
与这些本末倒置的“职业书法家”的庸俗追求相比,以茅盾为代表的文人书法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纯粹的出发点,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