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李雪梅(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李剑心)
封面新闻记者朱兴智实习生辛其林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1998届校友,道桥98-2班团委书记,现任中国铁建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二级经理第十六局组。连续多年被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授予“铁路建设先进个人”。2019年荣获集团公司“劳动模范”。2020年被中华全国铁道联合会授予“机车奖章”。
2019年,李洪恩在元宝山隧道工作
结识建源,开启建筑生涯
“我和建源的缘分源于我的父亲。我第一次记事的时候(四五岁),我的父亲是村里的‘基建承包商’,当时他带领着20多个叔叔在县城修路。和乡镇道路,铺路,每逢节日都会有很多人来我家收钱,当时我就觉得父亲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我常常想,长大后我要当一名像我父亲一样的‘道路建设者’。”李洪恩回忆道:“初中毕业,面临择校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工科学校。作为国家重点中专,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自然成为了我的第一选择,从此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生活”。
全面发展,经验快速成长
学习期间,李洪恩表现优异,曾荣获优秀编辑、优秀宣传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毕业后,作为实习生的李洪恩勤奋好学。白天,他跟随同事在工地上虚心请教。工作之余,他自学书本知识、看图纸、查资料。他学得深入、透彻,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很快李洪恩就晋升为技术主管,随后参与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工程的建设。李洪恩很快就熟悉了公路桥梁的施工技术。经过历练,他很快成长为公司的骨干。
助力黎乡铁路竣工,行程缩短9小时
黎乡铁路是滇藏铁路前期工程。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中段、青藏高原南缘。地质结构复杂,高山峡谷众多,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桥隧比达100%。隧道占98.8%,3.5座隧道总长27.182公里。这条全长27.5公里的铁路,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黎乡铁路于2014年10月28日开工建设,全长139.6公里。铁路从丽江站向北,在虎跳峡附近跨过金沙江,经小中店到达香格里拉。铁路建成后,行程将由以前的十个小时缩短为一小时。李洪恩参与了黎乡铁路建设项目。
软岩大变形是李洪恩在黎乡铁路工地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硬钉”。管段4座隧道均出现较大变形,尤其是全长4083米的白岩子隧道。施工一度“停滞”,一直是困扰项目部的问题。这时,李洪恩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立即前往工地。面对安全风险和施工进度的双重压力,他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作用。一方面,他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大量技术论证,制定方案,确保安全、控制变形,快速恢复施工;另一方面,他积极收集信息,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联系业主、监理、设计院等相关方,召开现场“诸葛亮”技术研讨会,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2019年5月以来,通过“白岩子进口软岩大变形施工方法观摩会”,滇西铁路黎乡线、大林线施工单位组织一线施工人员到现场学习并多次交流。李洪恩的专业也为滇西铁路快速建设克服软岩大变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李洪恩六年的坚持和不悔的奉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15年至2018年,李洪恩连续四年被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授予“铁路建设先进个人”。2019年荣获集团公司“劳动模范”。2020年被中华全国铁道联合会授予“机车奖章”。谈及这些工作经历和收获,李洪恩表示,自己只是想为云南“留下一片云”。
披荆斩棘成大路,克服艰难险阻再次出发。今年6月初,李洪恩转战工程难度最大的昌平二号横东工区,进行现场帮助指导,为攻克“最后一公里”拦路虎贡献力量长平隧道内。
2019年5月白岩子隧道入口观摩交流会
勇于创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2016年10月,“李洪恩(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李湘铁路项目部成立。该工作室以黎乡铁路项目为依托,采用“高强度地区抗压围岩单线铁路隧道施工控制关键技术”。以“研”为本的创新工作。研究成果为黎乡铁路建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技术支撑。他们不仅搭建了解决荔香线关键线路复杂技术问题的平台,还为后续工作储备了大量极具指导意义的技术。
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李洪恩带领工作室成员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成员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项、铁路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施工工法4项。发表论文12篇。这些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高强度地区软弱围岩施工、大断面施工等技术难题,节省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团队也成长为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创新能力强的长隧道施工技术队伍。
工作室牌匾
工作室内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举报。一旦采用,我们将获得奖励。举报材料微信:ihxdsb,举报材料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