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义务教育 >2021年惠民保(惠民保什么时候结束)

2021年惠民保(惠民保什么时候结束)

发布时间:2024-07-28 13:43:24 义务教育 923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2023年1月1日起,多地2023年给付保险产品正式生效。近年来,惠民宝走红大街小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推出260余款惠民保险产品,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参保人数已达1亿人。

总体来看,多地新产品保费在与上年持平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保险范围、降低了免赔额、提高了报销比例、增加了保障责任和增值服务。业内人士指出,惠民保险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保持较高的参保率和续保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1年惠民保(惠民保什么时候结束)

产品新年生效

2022年12月31日24:00,北京普惠健康保险关闭人身保险渠道2个月。项目方表示,截至上述时间点,项目参保人数达343万人。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1月1日,多地2023年给付保险产品正式生效。部分地区保险渠道有不同程度推迟。例如,2023年“江苏医保一号”、“重庆御快保险”等保险渠道已延长至2023年1月31日。

总体来说,各地民众的福利有地域特色,但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受到地方政府支持、产品性质是普惠性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保险公司深度参与产品设计、技术支持,在数据共享和推广中发挥重要作用;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保费门槛低,保险条件低,涵盖重大疾病特药及其他增值服务。

260余款产品多地上市

复旦大学中国保险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近日发布《2022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知识图谱》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日,我国共推出惠民保险产品263种,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

从产品费率来看,《图谱》显示,86.59%的惠民宝产品采用单一价格,其中80.09%的产品费率集中在0-100元之间。从参与主体来看,我国惠民宝的参与主体形成了“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第三方平台公司”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

在保险公司参与方面,目前不少城镇福利保险项目采用多家保险公司组成的“共保体”模式。分析人士表示,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惠民宝项目的整体运营稳定性,充分发挥各运营主体的专业优势,一定程度上缓解惠民宝严重同质化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2022年和2023年的惠民宝产品,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覆盖了新的公民群体。例如,2023年,广州“岁岁康”将新增在市南沙区就业、生活、学习的港澳居民,满足新市民群体的保险需求。

提高可持续性

“惠民保险的优点是价格便宜,而且不限制年龄和健康状况。总的来说,惠民保险对老年人、身体不好、预算很有限或高危职业群体比较友好。”一位保险资深人士业内人士表示,“不过,消费者要有期待,因为惠民宝的报销门槛确实不低。如果不是大病,几乎不可能使用;如果是大病,还是很有用的。”

业内人士指出,应优化产品设计,防止“有效益无保障”。惠民宝要可持续发展,参保人数必须足够多,资金池规模必须足够大,保持足够的参保率和续保率,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尽可能形成风险分散机制。

普惠保险发展需要较长时间

于勇

近日,银保监会就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征求业界意见,并首次明确普惠保险范围。此类保险产品包括两种保障形式:普惠型保险和专属普惠型保险。具体来说,普惠保险主要包括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城镇定制医疗保险(俗称“惠民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农业保险等。此外,还有以下产品和服务:保费或保额相对较低的意外险、健康险、人寿险、财产险等也纳入普惠保险范围。

与传统意义上的普惠保险产品相比,征求意见稿中普惠保险的产品范围更广,这将推动普惠保险产品在市场上的拓展。目前,普惠保险市场仍面临服务广度和深度不够、创新不够等问题。保险供给与公众保障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产品创新、丰富产品体系,成为保险公司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

发展普惠保险,要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完善针对特定风险群体的保险服务;要提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主体的抗风险能力。要积极参与重点领域风险保障、鼓励发展专属普惠保险产品等。这三个方面既是发展普惠保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政策方向看,“鼓励发展专属普惠保险产品”尤其引起各方关注,因为草案不仅为保险公司发展专属普惠保险产品提出了基本要求,还规定了特殊的优惠政策。具体来说,按照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创新开发的专属普惠保险的保费率应低于一般保险产品的保费率。同时,保险公司在申请审批或注册专属普惠保险产品时,还必须提供该类保险的商业计划书,详细说明产品设计、保障对象、定价、保险方式、预期效果、风险控制等措施。

优惠政策方面,监管部门还将优化专属普惠保险偿付能力计算规则,减少专属普惠保险产品资金占用,完善专属普惠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机制。显然,这一政策导向将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开发专属普惠保险产品的积极性。

从长远来看,普惠的保险业务既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一劳永逸”。保险公司应明确普惠保险业务主导部门,建立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相关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识别和防控。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普惠保险的发展既是创新的机遇,也是挑战。想要在这个事业上稳健、成功,就必须在战略上建立长期科学的业务发展观,在战术上建立稳定可靠的战略。持续的盈亏分担机制,可以避免赔钱和赚钱的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公司还可以尝试建立专属普惠保险产品的定期审核机制,及时优化调整产品设计,实现持续稳定经营。保险公司参与政府主导的专营普惠保险业务,可以在“亲民保险”业务的基础上探索与政府部门的分工合作机制,从而促进普惠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

综合经济日报(作者于勇)、中国证券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