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供不应求是什么意思(毕业生供不应求的专业)
原标题:职业院校陷入困境:有的学校甚至招收困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国两会后,教育部就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记者近日在湖南、江苏、广东等地制造业大省调查发现,一方面,热门职业教育院校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学生成为就业的“热点”。雇主们都在争夺;另一方面,冷清的职业学校甚至出现招生问题,生存难以为继。职业学校“冰火两重天”趋势日益明显,亟待整合资源、改善供给。
热门: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就业率居高不下
大一还没结束,全班学生就被企业“抢走了”。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民爆工程安全管理专业于去年开办,班内共有学生41人。今年3月,除3名公司聘用的实习生外,其余38名学员签订了三方就业协议。
“学院的招生控制线每年保持20分以上的涨幅,专业基本都是‘订单式’培养,企业如果不提前预约,肯定招不到人。”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院长郭超说。
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占地220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内,智能生产加工线上的蓝色机械臂正在工作。操作人员和学生站在生产线外,通过大屏幕监控生产过程。“公司把工厂直接搬进了校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湖南工业职业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吴俊辉说。
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一大批职业院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群体,订单班成为普遍的培养模式。在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每年订单班招生人数均占招生计划的50%以上。今年,学院计划招生3350人,其中“订单生”1800余人。由于企业需求旺盛,毕业生入门级薪资待遇较高,平均起薪达到4632元,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进入本科课程并就读职业学校而不是大学的学生人数也有所增加。2018年考入湖南工业职业学院的学生中,高考成绩高于三线的学生有317人。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近年来保持较高水平,甚至超过本科院校。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8%,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冷清:招生“未满”,生存成问题
虽然一些职业学校蓬勃发展,但有些职业学校却在艰难生存。尽管招生分数线屡次下调,并多次征集志愿者补录取,但学校仍面临生源危机。
由于办学经费与学生数量挂钩,许多职业学校在招生方面不敢懈怠。“学校招生人员赶着参加招生会,每年的招生费用不低于100万元。他们从3月份开始制定招生计划,五一后会到各个学校宣传,直到学生报到为止。”“8月底,一次招生就花了不少钱。这六个月来,招生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一位职业学院工作人员说道。
为了争夺生源,一些职业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不得不承担起招生任务。一些民办职业学校甚至明码标价,以近乎传销的方式招收学生。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职业院校,不仅学生报考率停滞不前,注册率也不容乐观。在大力扩招下,一些高职院校每年的申请率只有50%,报到率也只有70%-80%。有些学生宁愿复读也不愿上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是技术工人,进入产业大军。”一名职业学院院长无奈的说道。此外,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普通中专学校合并升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是由实力薄弱的普通中专学校改制而成的。改制以来,“双师型”师资短缺,专业设置陈旧,对学生和家长缺乏吸引力。
与普通高校相比,职业学校对教学硬件的要求更高。例如,数控专业的每台机器成本高达数百万元,还不包括维护和更换费用。由于生源不足、教育经费“捉襟见肘”,一些职业学校只能开设成本较低、毫无特色的文科专业,加剧了职业学校的死亡循环。
职业学校冷清的状况在产业落后地区尤为突出。“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没有当地的产业支持和好的就业机会,学生就更不愿意报考和学习。”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刘克勇说。
如何打破职业教育“冰与火”的局面?
湖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于伟良认为,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更多地从学生未来发展和国家发展需要的角度考虑,让接受教育的学生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尊重。有地位,受重用。
首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前所未有的篇幅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诸多具体要求,发布了“大幅增加高职院校投入”、“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诸多政策红利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更好地设计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待遇和福利,将逐步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念。
二要“帮弱学校”,整合资源。近年来,湖南探索实施19所示范院校对口支援贫困地区21所学校,实施送师上门、送培训到学校的模式,提高薄弱学校办学能力。
同时,湖南还成立了42个职业教育集团,组织同类型学校在专业、课程、实践实训、校企合作等方面共建共享资源。此外,湖南省职业学校课程联盟正在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平台,将实现全省职业学校的共建共享。
不少专家认为,对长期招不到学生、专业落后、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职业学校应予以合并,对部分行业企业举办的技工学校进行调整。对已停产或无法继续经营的,应当关闭、更换。改变。
三要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仅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邢峰介绍,广东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并以此推动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提升能力职业学校服务行业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