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大战一触即发(俄乌之战)
中俄关系
沙俄本来是东欧内陆国家,与中国大陆没有边界。清朝以来,沙俄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占领了中国的部分领土。
1949年10月2日,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苏联解体后,中俄于1991年12月27日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确认俄罗斯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友好的国际贸易伙伴。
近现史上的改革
废除农奴制与改革
1.时间:1861年。
2.原因
(一)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二)直接原因: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加剧了俄罗斯社会矛盾。
(三)农奴处境十分悲惨,骚乱频发。
3、目的:巩固沙皇统治(根本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增强国家实力。
四、主要内容
(一)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改变身份和职业。
(2)经济上:农奴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土地,但必须付费赎回,而且支付的价格高于现在的土地价格。
5.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六、历史意义
(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扩大了资本主义市场,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局限性: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统治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俄罗斯现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影响着俄罗斯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代史——社会主义制度探索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一)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连战连败,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战、要求社会变革的声音日益高涨。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到底,引起民众更大的不满。1917年7月,前线的俄军惨败,俄罗斯经济濒临全面崩溃。2、时间:1917年11月(俄历十月)。
4、特点:中心城市骚乱、武装夺权。
5、结果:俄罗斯苏维埃政府成立,列宁当选为主席。
6.意义
(1)对俄罗斯来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从此,俄罗斯走上了一条独特的现代化道路。
(二)对世界革命运动: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向世界: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把人类带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世界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社会制度已从理想变为现实,带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四)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经济政策
一、背景:经过几年的战争,苏俄经济状况极其困难,社会矛盾激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广大工农群众的不满和抵制。
二、主要内容
(一)农业:以粮食税取代剩余粮食征收制度。
(二)工业:允许中小企业私营经营。
(三)商业: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工资制度。
三、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意义
(一)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苏联的建设成就
1.苏联的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入了苏联。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2、苏联20、1930年代的建设成就
(一)产业化
概述:1928年至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强国。
评价:一方面,高度集中的指令计划使苏联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除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固定下来,导致后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日趋僵化。
(2)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3.苏联模式
(一)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2)本质: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
美苏冷战
1、时间:1947年-1991年。
2、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讲”,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3、苏联措施: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联与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缔结《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沙条约”。
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的改革
(1)时间:20世纪50年代(1953年开始)。
(二)主要内容
农业(改革重点):开展土地开垦运动,广泛种植玉米。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三)结果: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苏联模式产生了一定冲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弊端。
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一)时间:1964年开始。
(二)改革重点:重工业
(三)结果:改革只是修复了苏联原有的经济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一)时间:1985年开始。
(二)主要内容
经济上:落实加快经济改革的计划。
政治: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主张“开放”和“政治多元化”。
(4)影响
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迷惑人心,蔓延无政府状态,局势很快失控。
苏联解体
一、原因
(一)根本原因: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矛盾激化。
(2)历史原因:苏联改革和政策失误。
(三)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4)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2、旗号: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3、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4、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结束。
五、练习题
(2019.4?浙江高考?23)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照例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斯大林发表讲话:“让我们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场战争中激励你们!让伟大列宁的旗帜引导你们走向胜利!”红场阅兵所表现出的信心和意志鼓舞了苏联士兵,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由此看来,这场战斗的意义在于()
宣告德国“闪电战”破产
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迫使德军无法向东线发起全面进攻
A。B。C。D.
【测试点】二战扩展——莫斯科之战
【解析】根据《1941年11月……在这场战争中激励你……并最终赢得这场战斗》的材料,结合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德军于1941年10月对莫斯科发动大规模进攻,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所以是正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点,所以这是错误的;《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签署的,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最终结果,所以是错误的;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法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故正确,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B
(2017.11?浙江高考?34)【补充试题】“一战”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日益受到外部挑战的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材2残酷的战争:俄罗斯战前就已经浮现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垮台了。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佳时机已经到来。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俄罗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还不成熟。然而,列宁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把布尔什维克党推上了一条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首先在十月夺取政权,在1918年退出战争,然后解决国家发展问题。……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就有了伟大的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了列宁“把布尔什维克党拉上新道路”的重大理论探索,解释了俄国革命给“全世界人类”带来“伟大希望”的原因。(6分)
【测试点】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分析】第一小题探讨。结合所学到的材料和知识,得出结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俄罗斯革命。俄国革命的成功使俄罗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探索了一条新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首先在最落后的资本中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二小问其原因,结合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得出结论:俄罗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无产阶级斗争树立了榜样,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和实践。指导提供了现代发展新模式。
【答】探索: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停止战争;帝国主义战争变成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
理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斗争榜样;为民族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范式。(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