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状元(高考状元选择浙大)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陈旭创业前的经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学术大师。
台州中考状元、浙江省首届理科创新实验班尖子生、浙江大学优才生、保研、直博。用陈旭自己的话说,即使完成了博士学位,“第二名也没有幸运地获得第一名”。如果说这个过程中有什么麻烦的话,那就是大四成功考研后,他焦躁不安,选择了创业的不归路。
在陈旭看来,只有坚持才能成功,但也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无论对于创业还是学习都是如此。
海王教育创始人、董事长陈旭
01让天下没有难学的事
2006年,浙江大学的准研究生陈旭下定决心要尝试一些新的东西。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专注于教育培训行业。
“提高成绩、学习知识点很简单,如果难的话,应该是学习方法和习惯的问题,只要纠正并配合相应的训练和指导,问题一定能解决。”前半句是学术大师的“自以为是”,后半句有一些创业思维。当时,陈旭和打算一起创业的室友徐令嘉决定瞄准培训市场。毕竟,与“学习”相关的事情是尖子生喜欢做的,也是有能力做好的。
放假前,两人大致拟定了一个训练模型。假期期间,他们在各自的城市找了地方开设补习班,并进行初步的市场测试。
“不容易,他家里不允许,我家里也不支持,所以比较困难,当时连课桌椅都是借的。”经过一番努力,两个人终于在开学的时候走到了一起。3万元,这是格致教育的启动资金。随后,陈旭带着这个项目参加首届赛博乐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数千万元风险投资,成为创业明星。但别人只看到了台上的风景,却不知道台后的功力。
陈旭说,他创办格致教育的那些日子里,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工作日做项目,周末做讲师。他从早上八点一直忙到晚上八点。还没说完,他就回到了宿舍,把小桌子放到了单人床上。我继续努力,整理培训资料,编写管理系统。每天几乎忙到凌晨三点。
当时,陈旭减重不下15公斤。“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减掉了不到110公斤。我想我正处于最佳状态,我的外貌也处于巅峰状态。”说完这句话,陈旭一高兴,拍着肚子,现在在做海王教育,事业稳定,体重在130到140斤左右徘徊,成为了一个快乐的“小胖子”。
陈旭坦言,是格致点燃了他对教育的热情。被同学们喜欢,看到他们因为成绩明显提高而脸上洋溢着笑容,这种成就感比成为尖子生时更有成就感。
海王教育标志
“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确实很大,但培训有它的缺点。它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存在,不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但我们希望做得更多。对于孩子、家庭来说,教育是无可替代的那么学校教育呢?有没有可能发挥影响力呢?陈旭表示,这是海王教育的源泉,也是根植于每一位培训师骨子里的办学梦想。不同的是,大多数人都只是梦想,而执着的人却用行动去实现梦想。
02如果没有路,就磨出一条路
陈旭形容自己的偏执是那种即使撞上南山也不回头的人。
格致扎根培训领域,海王则专注国际教育。虽然同为“教育”行业,但两人的经验或资源都无法发挥作用。
“更何况,当时民办国际学校在办学领域还是个新鲜事物,整个行业包括监管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没有办学经验,也没有办学经验。”一个值得学习的人,所以更加困难。这很难。”陈旭说,当时他的目标比较明确,但真正真正去做的时候,他就有点迷茫,不知道如何迈出第一步。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旭得知上海有一位有相关办学经验的老人。仿佛迷雾中突然出现了一丝曙光,陈旭下定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抓住这个机会。
“老老师70多岁了,他从深圳受聘到上海当校长。第一次见面时,他直言,早上8点以后的工作时间是雇主的,不方便。但他转头说:“我可以起来了。”早上吧,六点我就到学校了,你到时候来的话,我们可以聊聊。”
直到现在,陈旭也不禁感叹,那段经历真像张良和黄石老人的故事:当时,陈旭的事业重心还在格致,但为了为转型做准备,他每周仍然会腾出3到4天。时间,凌晨三四点从杭州出发,驱车前往上海,只是为了在六点到八点的间隙时间和老老师聊天、喝茶、散步。“当时也是春天,我其实很困,但我想吸取经验。”春天过去了,夏至到来了,不仅解决了办学的疑虑,老老师还推荐了相关人才,陈旭至今仍怀有感激之情。
Noko学校的校园生活
2009年,格致教育成立已有三年。它已经在杭州拥有十多个学习中心,还建立了海王教育在杭州的第一所国际学校,规模还算小。但就在那一年,陈旭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彻底退出格致教育。
“‘全力以赴’是我做事的风格,但‘尽力而为’不是。如果你太分心,打不了两副牌,最后可能就做不好。”格致带领他进入教育行业。但海王是他一生想要奋斗的事业。就像一位新爸爸一样,陈旭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展示这个承载梦想的“新生孩子”。
但想出去却很难。
2012年,陈旭带领四人的开发团队进入郑州,通过与公立学校合办国际部的方式进入河南市场。陈旭表示,众所周知,河南高考竞争激烈。无论是分数线还是录取率都令人咋舌。海王之所以来到郑州,是因为他接受郑州同学的邀请,想给郑州的学生带来良好的条件。同样,我也想测试一下海王学校的复制和远程管理能力。但让陈旭没想到的是,让他沮丧的是郑州的这场战斗。
“前期准备了差不多一年,每个月都会去郑州,等半个月才回来。但开学时,80个名额只招到了13人。”陈旭苦笑道:“其实我两头都担心,另一半的时候,我担心的是上海。”陈旭解释说,2011年,海王教育进入上海市场。2012年,新成立的国际部刚刚开业。因为受到行业负面新闻的牵连,“差点被拍死在黄浦江畔”。他无奈,只得亲自前往上海亲自主持。
2012年,新市场开拓遭遇挫折;新的一年,是撤回杭州大本营保存实力,还是留下来继续战斗,成为当时摆在陈旭办公桌上的一道难题。几经考虑,陈旭选择了后者。“无论是郑州还是上海,如果学生因为信任我而放弃国内高考,我会为他们负责到底。即使有13个人,课程也必须照常进行!”
陈旭的签名档案上有一句话挂了多年:“这件事是因为我而发生的,我会负责到底。”正是这句话,让他度过了最灰暗的2013年。
03打造个性化国际教育
时至今日,海王办学已经9年了。通过寻找合作伙伴、资源互补,已入驻4个省市,建立了十余所国际学校/国际部,在校学生近5000人。其中,郑州国际部每年招生均已爆满。陈旭表示,未来三年的计划是将学校版图拓展到8至10个省市,其中包括成都、西安等。但最让陈旭自豪的是,学校创办以来:在QS排名的全球前200名大学中,海王学生的录取率始终为100%。
海王教育团队合影
陈旭画了一张图:在横轴和纵轴绘制的四个象限中,分别标注着“核心课程”、“全球课堂”、“行走课程”和“中国文化”。理学院上海分校的教育特色是国际教育3.0版本,这也是海王的竞争力。
我国国际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考量课程输出能力到比较学校综合实力的转变。陈旭将此定义为国际教育从1.0到2.0的迭代,未来的3.0版本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
为此,一方面,海王不断提升课程输出能力,扩充课程库,将选课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6大学科群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从而形成一方面,开设个性化、定制化的“核心课程”;另一方面,开设“全球课堂”,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以假期游学、在线课程等形式向学生开放。通过这两部分的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学得更好。
在陈旭看来,所谓教育不应该只是教书,更应该“育人”。
选择职业就像选择配偶。大多数人只有经历过之后才能明白是否适合。海王“行走课程”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自己高中的方向,提前为未来的专业做好规划。陈旭解释说,“行走课程”是海王基于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具体项目的实践中学习知识,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就像海王和复旦大学化学系的合作一样,学生可以进入复旦大学的实验室,参与特定项目的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并报告结果。这使得对化学和生物感兴趣的学生能够了解科研工作,然后判断你是否可以终身致力于它。”
诺克学校“行走课程”之一:走进自然历史博物馆
同时,出于对学生未来的进一步考虑,海王还在教学中设立了“中国文化”模块。陈旭认为,培养世界公民是现阶段大多数国际学校的教育定位,但很少有人看到,缺乏文化认同感的“世界公民”就像无根的种子。虽然它们是免费的,但时间长了很容易变得混乱。海王要做的是“彰显中华文化的国际教育”。通过在早期国际教育中开设书法、国学等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课程,将民族文化和精神认同的“根”植根于学生的思维核心,成为自由的人,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不忘本。
“‘海王’取自‘海纳百川,民有德’,寓意吸收中外教育精髓,成为受人尊敬的存在。”这个名字不仅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我们对学生的希望。”
陈旭打了个比喻。如果把“核心课程”和“中国文化”比作人体骨骼,把“全球课堂”和“行走教学”比作血肉,海王就是那个“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好老师”。陈旭说,他在格致没做到的事,他在海王做到了。如今,海王这个承载梦想的巨人,正在扶持更多的明日之星,而他要做的就是:看好这个“巨人”,让它走得更稳、更远。
这也是为什么陈旭愿意放弃自己最喜欢的一线教学,但仍然愿意退居二线,专心管理。
更多精彩内容请移步【新零售100人】公众号:xinlingshou100ren
文字|克劳迪娅
品格顾问|姚碧波
图片|海王教育新零售100人
与浙江卫视六台合作
每周五/周六晚上11点11分联合推出
新零售人物系列纪录片专栏
法律顾问: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楼琪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