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义务教育 >专家解析2017年高考语文数学试题及答案(2017年高考试卷语文)

专家解析2017年高考语文数学试题及答案(2017年高考试卷语文)

发布时间:2024-04-15 18:27:57 义务教育 322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今天上午,2017年高考语文第一科拉开帷幕。今年全国高考语文科试卷共9份,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发放3份,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独立发放6份。

今年是高考改革全面推进之年。语文学科论文有哪些新的变化和发展?试题如何反映考试内容的变化?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教育报邀请了多位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育研究学者进行分析。

专家解析2017年高考语文数学试题及答案(2017年高考试卷语文)

紧扣时代,将德育融入人的整个命题

“如果我们还把自己锁在教室里看书,那是不行的!”深圳中学语文特级老师王木森收到试题后,边浏览边感叹,“引导学生加强对人生的思考,关注社会。我用笔写下了我的心声,这是我们要表扬的是今年高考语文试题。”

“江苏试卷的务实题包括刺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带一路’的全球意义等热点话题,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强化责任感和责任感。天津试卷阅读总结的‘词云图’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进程中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王木森说道。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题专家表示,语文学科在高考学科体系中具有“以文化育人、以文化育人”的独特优势功能。2017年高考语文的首要任务是运用有利于终身学习必要的语言、文学、文化知识标准,提高语用水平,塑造思维品质的关键能力标准,提升审美境界,陶冶人文素养。精神纪律素养标准,强化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核心价值标准,推动德育根本使命的实现。

据介绍,今年高考语文科目也突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一方面,选材注重展现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情操。例如,浙江卷在《论语》中引用了孔子、子贡、颜渊的两段对话。同时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古文中,也指导着古人对平等的评价,“好学、好学、勤奋、谦虚、服从”等良好品质。王木森说:“另一方面,让传统照进现实。比如国卷二讨论课文《青花瓷的兴起》,引导历史回顾和现实观,考生了解古代丝绸。道路及其意义。”

取消选修考试并全面覆盖学科素养

“今年语文科目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解说、应用、文学课文阅读全部为必修题,实现了全覆盖。”河北省张家口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说。

“以前,文学类和实用文阅读题都是二选一的方式回答。据统计,一些省份90%的学生因为觉得自己搞不懂文学,所以选择了实用文阅读,逐渐不再这样做了。”默认。”王木森解释道。

北京大学教授温如民告诉记者:“事实上,早在2017年语文考试大纲修订时,这一变化就引起了很大反响。有的学校和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文学教学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趋于淡化,现在三类题都要考,这将很快扭转语文教学一线的应试偏向。”

记者看到,实用文本阅读方面,国家卷一的“央视记录频道”展示了中国影像的发展,国家卷二的“垃圾分类”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教育部考试中心一位高考出题专家表示:“这些试题都是文字与图形相结合,要求考生输入带题文字,搜索、锁定、区分、提炼关键信息,从而达到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是对能力的关键考验。”

文学文本阅读方面,国卷一收录反映军民团结、民族和谐的小说《天嚣》,国卷三收录反映平凡温馨生活的散文《我们的裁缝店》。专家表示:“命题均涉及思想情感、人物形象、叙事艺术、语言风格等文学阅读的核心要素。在全面考察考生文学素养的基础上,考查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凸显。”

在论述文本阅读方面,《国卷二》探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青花瓷崛起”,《国卷三》解读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村记忆”。

“我们一方面继承以往,重点考察对文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努力做出新的探索,加强对讨论方法、论证方法、批判性思维的考察。”专家指出。

回归本源,“说话得体”成考题

“今年有一道题专门考‘得体言论’。”温儒敏告诉记者,今年国卷第20题考察的是“还笔比”、“打扰一下”、“询问”、“羞耻”、“弟子”、“指教”等恭敬谦虚的词语。在交际环境中适当使用。“别小看这5点,它预示着语文教学回归标准的趋势。”

王木森也认为,得体、连贯、流畅、简洁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却很少重视这一点。“口语得体的考试肯定会对一线教学产生影响。”

与其他人关注试卷“变化”不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晁宗琪关注的是持续了20多年的“不变”题型。“有的人认为听写是死记硬背,是浅薄的教育。有的人认为现在手机搜索就能找到,为什么还需要背呢?”在晁宗琪看来,学生除了记录语言,还要背诵优秀的诗词、散文。要能够在头脑中留下语言模型,塑造语言机制,获得情感教育和思想文化教育。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出题专家表示:“为了进一步区分试题,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客观分值提高了14分,总分提高了14分。”写作量减少了,但阅读总量,特别是思考内容却没有减少。降低了,试卷整体难度与往年大致相同。”

本报北京6月7日电

渗透数学文化,凸显创新应用

——名专家解析2017年高考数学题

记者董卢万龙

6月7日下午3点,2017年高考数学考试即将开始。“试题渗透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凸显检验理性思维和创新应用的能力;同时关注社会发展,注重引导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2017年高考数学试卷整体结构稳定,难度适中,对于科学选拔考生、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和实践能力,提高核心能力。

检查批判性思维并突出创新和选择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2017年高考数学试卷充分运用了数学的学科思维,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首要任务。命题考试。

“最明显的是,试题设置是有步骤、有层次、递进的,试题层次感很强,有利于区分考生的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举了一个例子。例如,国卷一(第21号)第21题第1)题要求考生找出导函数的零点,然后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在此基础上,问题(2)要求考生根据函数有两个零点的条件来确定参数的值。广度和深度层层递进,为考生的回答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湖南省首批高级教师、株洲县五中教学部主任、株洲高考研究专家组核心成员杨志昌认为,今年的全国高考试卷一稳重、创新,突出考查考生核心能力。

“比如国卷I文理科第19题是关于工厂生产线质量控制的,与去年的考试特点类似,但稳重、创新,注重统计思维和方法,不既考查概率统计知识,又考查应用意识,为了展示学生综合能力建设平台,突出考生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考查考生的核心能力,如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构造等,以及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杨志昌说道。

“数学思维方法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了数学思维方法,就能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讲解。

渗透数学文化,体现基础性和实用性

2017年新修订的数学考试大纲提出加强数学文化考试的要求。2017年数学试卷中,多渠道渗透数学文化,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思想性、创造性、民族性、世界性。”。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

例如,国卷二第3题考的是等比数列,试题引自中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国卷一的第二题是以我国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为背景,涉及到设计几何草图和几何概率计算问题。

“2017年数学高考强化了应用性,紧密结合社会实际,突出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杨志昌分析,例如,国卷I文科第二题以农作物种植效果为基础,考察了利用样本估算总体的统计思维方法;理科题12以大学生创业为背景,测试序列相关知识;文理题19是关于工厂生产线质量控制问题,考查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的应用意识。

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北京二中数学教研组组长庄素琴认为,京考总体结构合理,重考通用方法,淡化特殊方法和方法。技巧,给考生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有利于考生心态平静和正常表现。“试题的设计也颇有创新,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所学方法,打破常规,积极探索。”庄素琴说道。

突出普遍性,落实“文理不分”的要求

在上海、浙江开展的综合改革试点中,首次不分文理制定数学试卷,注重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必要能力要求,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注重考验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首批高级教师、元济高中校长陆明表示,在设计数学试卷时,不仅要照顾到自由性数学相对薄弱的文科生和艺术考生,也控制着理科的尖子生。对于学生来说,要取得高分,同时还要考虑到大学选考的差异化,并不容易。

他分析说,今年浙江数学试卷的进步首先是在论文结构上。2016年,全卷只有20题,今年是22题,还额外增加了两道选择题。整体难度上,很好地贯彻了从文科开始、以理科结束的命题策略。

“最简单的题是从文科生开始,最难的题是北大、清华的理科生。起点低,坡度平缓,中题数量多,这是有利于提高试卷的差异化,凸显考试的选择性。”陆明表示,简答题从第18题到第22题分布,综合考察三角学、立体几何、函数、解析几何等多个知识点。每道题均采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第一题难度较低,保证了学生的底线分数。期末题难度系数普遍在0.5以上,末期留题率较高。“一般来说,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课程标准,按标准教学,注重核心能力,学生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副教授刘春燕认为,2017年北京试题也体现和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方向。

《中国教育报》2017年6月8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