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义务教育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发布时间:2024-10-27 04:05:11 义务教育 780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囿于传统“天朝帝国”观念的束缚,缺乏对国际法的了解,因而屡屡遭受损失。鸦片战争后,清朝虽然战败,但仍称西方国家为“野蛮人”,未能充分重视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对待条约的态度没有明显变化,势必再次遭受战争之苦。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也正式唤醒了中国。

推荐阅读: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手,俄罗斯煽风点火,中国被困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一,咸丰皇帝想用武力拒绝履行条约

1858年,清朝分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条约内容相似,即: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旅游、传教、经商;将通商口岸增加10个,其中长江流域有镇江、九江、汉口三个;赔偿军费和商欠各200万两;英法军舰可以自由进出各口岸;中英法外交平等,不准使用“蛮夷”的称号;修改关税税率;以后每10年修改一次条约,一年后在北京互换条约。

咸丰帝只把签订条约视为缓兵之计。他想等四国撤退后,等待机会废除。他说:“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随后,他就召集桂良等商议,试图和英法等国修改条约。《天津条约》中的条款最不能让咸丰接受的就是“公使进驻北京”。

在中国传统的诸侯体系中,中国是“天国”,其他国家都是劣等蛮夷。只有中国可以派使者驻扎其他国家,其他国家决不可以派使者驻扎中国。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派遣使节是一种主权行使。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清朝仍然称英法等国为“野蛮人”,并没有平等对待。在清皇帝眼里,所谓的《南京条约》只是软化蛮夷的一种手段。

为了让英法放弃公使驻扎北京这一款,咸丰不惜以关税全免作为代价,然而英法依然不肯退让。最终,英法为了加快修改关税税率,同意大使不必常驻北京,但是需要定期到北京换约。

无能的咸丰皇帝

1858年10月,清朝与英、法、美签订合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和《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中国海关聘请英国人帮忙征税:中国海关对进出口货物及时按货值的5%征税:外国货物在大陆销售只需缴纳2.5%的税-扣税并免征公斤税;鸦片贸易合法化。

大沽口炮台遗址

另一方面,咸丰皇帝下令僧格林沁修缮、加强天津的防御,试图组织英法到北京换约。僧格林沁立即整顿军队,增加大沽口水师,修复和增加白河口的炮台。经过大规模的布防,白河口两岸建设了3座炮台,安装火炮60门,其中1.2万斤大钢炮两门,万斤大钢炮9门,5000斤钢炮2门,西洋铁炮23门。炮台一周修建有围墙,挖掘了壕沟。不仅如此,在北塘地区也安装了大炮24门,双港一带安装大炮81门。

从这些工事的修建和准备情况来看,僧格林沁决心打一场硬仗。

二,天津的两次交战,俄国泄露机密

根据《天津条约》的规定,1859年2月,英国全权大使普鲁士和法国公使格罗托赴华交换合同,桂良通知他们必须在上海交换合同。英、法使节不肯让步,坚持赴北京交换条约。咸丰皇帝妥协,允许英法人员进入北京,但限制人数,规定不能携带武器、不能乘坐轿子。

截至5月,英法16艘军舰、1300名官兵抵达天津海河口。清朝告知他们将在北塘口登陆,但英法两国无理取闹,坚持在海河口登陆,并要求中国从天津撤防。僧格林沁态度十分强硬,拒绝了英法两国的要求。

英法舰队见僧格林沁不妥协,立即向大沽口开火,挑起战争。僧格林沁下令反击。一时间炮声轰鸣,英法舰队几乎被炮弹淹没。最终英法军舰击沉4艘,受损6艘。英军伤亡430人,清军仅阵亡38人。直隶上将史荣椿、副将龙汝元在战斗中壮烈殉国。英法舰队只能逃往上海。这是鸦片战争以来,英法军队在中国遭遇的第一场大败。

眼见英法舰队惨败,美国公使狡猾地听从了清朝的建议,从北塘进入北京,成功地与清朝交换了条约。事实上,英国和法国可以像美国一样去北京交换合同。然而,英国和法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两国海军在中国遭遇如此失败,让他们颜面尽失。因此,两国决定扩大战争。找回脸。

1860年四月,额尔金、葛罗带领1.8万英军,7000法军到达中国沿海。钦差大臣何桂担心英法扩大战争,就建议咸丰帝向英法妥协,答应英法联军的要求,然后再引英法联军进攻太平天国。咸丰大怒,认为这就是卖国,于是撤销了他的职务,让薛焕代替。咸丰虽然选择强硬,但是却下令“仍存先战后和”,以免“兵连祸结,迄无了期”,并派遣恒福与英法谈判。

但僧格林沁认为英法军队擅长海战,不擅长陆战,所以集中精力守卫大沽关,忽视了北塘的防守。不久,俄国特使伊格纳季耶夫向英法军队通报了北塘不设防的情况。8月1日,英法联军抵达天津北塘登陆。清军奋战,大败。随后,英法联军由水陆两路推进,进攻大沽口。

咸丰皇帝见英法人来了,就命僧格林沁退守通州。结果,大沽口这样一个重要的要塞,就被英法联军攻陷了。24日,天津沦陷。咸丰帝派桂良前往天津谈判。英国提议派400名军队护送使节到北京交换条约,并增设天津为通商口岸。桂良表示接受其全部条款,但咸丰帝仍坚持拒绝英国人入京。不久,他又请僧格林沁应通州之敌,同时派出使者与英法谈判,搞得大臣们都摸不着头脑。

清朝官员与帕克斯谈判

不久,清使节抵达通州,与英国代表帕克斯谈判。咸丰帝得知后,要求载沅扣留帕克斯作为人质,但载沅还比较清醒,开始与帕克斯认真谈判。他同意了英国之前的要求,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就在谈判即将结束时,帕克斯提出会见咸丰。载沅认为英法使臣不可能下跪,咸丰也不可能接受,所以双方谈判破裂。帕克尔正要离开时,却被载沅等人扣押入狱。

三,从八里桥之败到圆明园被毁,清朝斗志被击溃

英国舰队司令额尔金闻讯,立即攻击僧格林沁营地。清军大败,退至八里桥。八里桥是通州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这里有灌木丛,比较适合防御。僧格林沁已经在这里筑起了壕沟和土堡,决定决战。9月21日,8000英法联军向八里桥挺进。僧格林沁、胜保毫不退却,与英法决战。

然而清军的武器太过落后,火枪也有限。蒙古八旗大多手持长矛和弓箭,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尽管他们不畏牺牲,勇往直前,但最终还是无法对英法联军造成大规模的伤害。杀。八里桥之战持续了5个小时。虽然清军最终惨败,但蒙古八旗的英勇给英法联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国军官吉拉德在《法兰西和中国》中写道:“光荣应该属于这些好斗之士,确是应该属于他们!没有害怕,也不出怨言,他们甘愿为了大家的安全而慷慨地洒下自己的鲜血。”

八里桥之战

八里桥之战,清军投入兵力6万,其中骑兵3万,损失1200人。英法联军仅伤亡51人。清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过于落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双方的武器装备差距并不算太大。然而转至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已经装备了线膛火炮和线膛步枪,使用了空心方阵和三排阵列的战术。英法军队经历了克里木战争的考验,战斗力也迅速提升了。

咸丰皇帝见八里桥失利,率群臣逃往热河,请恭亲王奕欣与英法谈判。艺馨的态度一向强硬。他要求英法必须先从天津撤军,因此谈判失败。不久,英法联军抵达北京,奕欣也逃往卢沟桥。英法联军在北京的野蛮一面暴露无遗,大肆掠夺。英法要求清朝交出帕克斯等39人,清朝只能答应。原来,使团的11名成员已经死在狱中。英法联军极大不满,要求复仇。

很快,他们冲进圆明园,一把火把它烧毁了。英法联军泄愤后,同意与清朝签订条约。当年10月,清朝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该条约承认了《天津条约》的内容,同时又增加天津为口岸,并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将赔款数量增加,并要求清朝为大沽事件“道歉”。

在这场战争中,咸丰帝的无知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懂国际法,也不关心国际局势。他在战争初期就被俄罗斯欺骗、绑架,结果失去了东北大片土地。后来,它拒绝履行条约条款并试图维持现状。战争爆发后,还有进一步的战乱和不确定性,最后他直接逃亡,成为清朝第一个逃亡的皇帝。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但带来的影响却远远大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在外交方面,清朝不得不改变过去的藩属外交,拥抱现代主权外交,允许外交部长驻京,设立外交使团。在领土上,俄罗斯趁势掠夺了东北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直接威胁清朝的“隆兴之地”,迫使清朝放松边境限制,实行移民边境;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让清朝真正感受到了西方列强带来的危机,认识到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启了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