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义务教育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好吗(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的好处)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好吗(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的好处)

发布时间:2024-04-02 19:39:46 义务教育 496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木兰辞》不是文言文,而是一首叙事诗。我国最长的叙事诗应该是《孔雀东南飞》,

1935年,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考官问了吕佩如一个奇怪的问题:“《孔雀东南飞》这首古诗中,作者为什么没有说‘孔雀向西北飞’?”卢佩茹回答:“西北有高楼,高如浮云。”这意味着西北方向有高楼,所以孔雀只能向东南方向飞。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好吗(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的好处)

白居易有两首著名的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以后我会让孩子背诵这些著名的叙事诗。

我们先看《木兰辞》的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花木兰从军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河南豫剧有《花木兰》个。

迪士尼还拍了一部电影,《花木兰》,由刘亦菲主演。

一首诗可以演变成一部电影,有些电影是由一首歌词演变成的,比如《幸福的黄手帕》。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坐在织布机边上,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唧唧就是叹息的声音,白居易《琵琶行》里说:“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也是白居易在听到琵琶女的身世之后的叹息。有人说唧唧是织布的声音,就不对了,因为下文已经说了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到木兰的叹息的声音。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人们自然想知道木兰为什么叹息,是在思念什么人吗?或者是少女怀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几句像是自问自答,我没有什么思念的。然后说出了自己叹息发愁的原因。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昨天夜里看到了征兵的命令,可汗要兴兵,发布了十二道征兵令,每一道都有木兰父亲的名字。

《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叙事诗。南北朝时期,西晋灭亡后,司马氏南下建立东晋,并建立了宋、齐、梁、陈等政权。东晋时期。这就是所谓的南朝,“南朝四百里”“八十寺,烟雨多少塔”的南朝,

至于北朝,则是同期在我国北方建立的政权,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这些政权基本上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我们熟悉的歌曲《敕勒歌》也是一首北朝民歌,同样描写了少数民族的生活。“天高地阔,草被风吹牛羊低。”这是典型的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

《木兰辞》中提到的领袖也变成了“可汗”,

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这是少数民族政权招兵买马,但是他的战争目标是什么呢?从后面一句“但我听到了胡启明和燕山的推文”,我们也可以推断出他是在和其他少数民族打架。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父亲没有成年的儿子,木兰也没有长兄,所以木兰愿意买好战马,替自己父亲出征。从后文中我们其实是知道,木兰有姐姐,有弟弟,但是她的姐姐和弟弟都没有替父亲出征,为什么呢,可能是为了表明木兰要比姐姐弟弟更勇敢,更能替父分忧吧。然后,替父参军还得自己准备马匹,就好像现代战争,参军了国家不发武器,还得自己准备枪支弹药。这有点像当年沙皇俄国让农奴参军还得自备马匹一样。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分四个市场买了骏马、鞍子、辔头和长鞭,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这当然是写诗的一种表现方式了。这种手法叫做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

古汉语中不仅有“虚数”,还有“虚位”。“东市买马”等句子中的“东、南、西、北”都是想象的而非实际指代的。这只是夸张地形容木兰出发前准备工作的紧迫性。说实话,这是不合理的。下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中的“东”“西”二字也是虚构的,在现实中没有任何意义。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很常见,如《捕蛇者说》《东西呼唤,南北雷鸣》中的“东、西、南、北”,“左持刀尺”手和右手一把尺”《孔雀东南飞》中的“令洛”、“左、右”等,这些方向词都是“虚位”。这些方位词的连用通常是为了营造某种气氛,而不是指代它。该“虚数位置”与上述的“虚数”相同。这是中国古代的习惯规则。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从家乡奔赴战场的过程,只用了两句来表现,但是非常高明,把木兰对于父母亲的思念和眷恋,与征途中的场景以及战场中的情景相交织在一起。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跨越万里奔赴沙场,奔赴边关,千万里行军打仗,置身于繁忙的军务中。(风尘征战间,)时光飞逝,已是跨越了重重险阻,渡过了千山万水。把战斗写得很艺术,《游击队之歌》里面有这样的歌词,“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可以说和《木兰辞》中的这两句异曲同工。

我们都知道,有一位革命烈士,名叫王若飞。他的名字来源于“关山杜若飞”。不知老革命“万里”的名字是否就来源于这首诗呢?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朔风凛冽,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它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战士气质。尽管边地生活是艰苦的,周围寂静得只听见忽断忽续的刁斗声,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胄,随时准备战斗。

新风是北风。京剧《野猪林》中的林冲有这样的唱段:“大雪纷飞,打在人脸上,新风凛冽入骨。”

金陀(tu)的意思是“刁斗”。古代军队使用的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大量的将士们会战死沙场,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朝有一类诗人,被称作边塞诗人,他们写了大量的描写边关将士们的诗,比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百战归来,天子在宫殿中接见他们。明堂就是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明堂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出自《吕氏春秋通诠》:“左出谓之青阳,南出谓之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意思是记载功勋的册子足有十二本那么多,赏赐的(财物)成百上千。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强,有余。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汗问所欲,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赏赐,跟前面“可汗大点兵”相呼应,可以看出是少数民族政权。木兰不想要高官厚禄,只想骑着千里足回到家乡。这里的“千里足”究竟是千里马,还是骆驼,历来有争论,因为有的版本写的就是是“愿借明驼千里足”,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应该是骆驼,但问题是,骆驼跑得没有马快啊,为什么要骑骆驼回家呢。据《酉阳杂记》中说,有一种骆驼,跪着的时候,“驼卧腹不贴地,屈足漏明,则行千里”。也许是骆驼可以负重,木兰要把可汗赏赐的各种珍宝一起带回家,所以才向可汗要骆驼?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爷娘闻女来”以下六句,总的在写听到木兰回来的消息之后全家人的喜悦。这种喜悦,作者巧妙而准确地采用了完全合乎人物(爷娘、阿姊、小弟)身份的独特行动。阿姊“理妆”、小弟“杀猪“、爷娘“出迎”把它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并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相”这句也是和木兰出征的时候两次所说的不闻爷娘唤女声“”相呼应,再次表现父母和木兰深厚的感情。

“出国拥将”就是“出国迎木兰时,父母互相扶持”,《孟子》表示“城三里,国七里”,内城称“城”,外城称“郭”,孟浩然诗“青树近村,青山斜外”。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和前面所说的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一样,这里所说的“东阁西阁”也是虚位,就是在讲木兰回到家之后对于自己曾经生活的环境的眷恋。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现在有一个笑话,同伴们其实早就知道木兰是女人了。原因是她要跑四个市场才买完一个市场的所有马鞍、辔头和鞭子。原来她是个女人。是的。

《木兰辞》其中我喜欢用数字词“十二”,比如“兵书十二卷,每卷都有爷爷的名字”、“十二轮兵役,奖励几十万英雄””、“在一起十二年了,我不知道《花木兰是个女孩》。我们现在认为十二是一个虚数,它有很多含义,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但十二确实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在古代,我们有天干地支,地支有十二个。在古代,木星被称为年星。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12个地球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月球绕地球公转大约十二周,英语中的diste,就是十二次,一打我们基本不用现在,是英文的。音译。

因此,至于《木兰辞》中为何有如此多的“十二”字,在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出现之前,我们会假设这只是一个虚数。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整篇木兰辞中最著名的一句,但也是众说纷纭的一句,扑朔和迷离究竟是什么?一般认为,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但是如果两只兔子一起在地上奔跑,就分辨不出雌雄了。

但这种说法只是一种猜测。这首诗只能让我们感到这首诗的真正含义很扑朔迷离。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木兰辞》在艺术修辞上的特点。

1.问自己并回答自己

《木兰诗》中的“问女孩在想什么?问女孩记得什么?女孩什么也没想到,女孩什么都不记得”这四句,采用了提问的修辞手法。诗人采用提问的修辞手法,不仅介绍了征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读者思考木兰为何叹息,而且通过这一问答,为诗增添了浓厚的人情味。

2、反复强调

主要目的是强调、强化节奏感,增强感染力,提高表达效果。例如:早上告别父母,晚上留在黄河边。没听见父母喊姑娘,却听见黄河哗哗的水声。早上离开黄河,傍晚到达黑山顶。没听见婆婆呼唤姑娘的声音,却听见燕山上骑手的鸣叫。用同样的句型,把对父母的思念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既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情,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3.隐喻修辞

含蓄含蓄,使诗更显趣味,寓意更深刻。《木兰诗》最后一段用了比喻(转喻),“公兔脚抽搐,母兔眼神迷离,两只兔子并肩而行,如何分辨我是公兔还是母兔?”女性?”诗人借兔子不分雌雄的说法,比喻木兰乔装打扮后,性别难辨。这样,既表现了木兰的纯朴与机智,又给诗增添了幽默的趣味。

4.平行修辞

在修辞学中,指代相同或相似的结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具有一致语气和相关意思的句子或句子成分并排排列而成的修辞手段。在于强化语气、强调内容、加深情感等。《木兰诗》中,“东市买马、西市买鞍、南市买辔头、买辔头”四句中北市鞭”,诗人用排比列出了东、西、北、南四个方向,表达了很多东西。意义。这样,通过安排,既营造了军事紧急、营造忙碌的气氛,又使木兰的故事在紧张的战斗氛围中展开,从而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又如,“婆婆听说女儿来了,就出去助将;姐姐听说妹妹来了,就负责红妆;弟弟听说了,就出去帮忙”。得知姐姐来了,他就磨刀霍霍地杀猪羊了。”诗人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排比,不仅表现了家人团聚的心情,描绘了欢乐团聚的场景,而且赋予了诗一种活泼跳跃的美感,呼应了“父无长子,花木兰无长兄,我是愿意当市场鞍马,从现在开始我就代替你了。”“叶正”的亲情。

5、夸张和言辞

在修辞学中,作者有意识地放大或缩小对客观事物的夸张描述,以强调和突出其本质特征的修辞技巧,称为夸张法。其审美效果是突出事物的本质,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强调作者的情感。《木兰诗》,“兵书十二卷,各有祖名。”诗人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军情的紧迫和形势的紧迫,表明应征入伍是必然的,为木兰代父从军铺平了道路。又如,“兵役十二轮,赏英雄数十万”。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木兰功绩的特殊性和皇帝的丰厚赏赐。

《木兰辞》写得真漂亮,风格苍劲、热烈、朴实。与《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长篇叙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