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义务教育 >清华女生人数(清华女生占比)

清华女生人数(清华女生占比)

发布时间:2024-11-03 14:22:22 义务教育 335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据清华大学官网近日发布的相关消息,8月17日,清华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将错峰报到。清华大学新学年开始了!

清华大学2022年将招收本科新生3700余名,其中本科新生3400余名,来自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来自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省的本科新生80余名,外国留学生约190名。

清华女生人数(清华女生占比)

但我们注意到,清华大学2022年招收的本科新生中,女生数量有所下降。据统计,2017年至2021年,清华大学每年招收的本科新生中,男女生比例约为2:1。

也就是说,每年清华大学本科新生中,男生约有2440人,约占三分之二。女生约1220人,约占1/3。男学生人数比女学生人数多约1,220人。

然而,2022年清华大学新生本科生中,男女生比例却悄然变成了5:2。即,男学生约2,650人,女学生约1,06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出约1,600人。

这一数据显示,与2017年至2021年清华大学本科新生相比,2022年清华大学男学生数量将比女学生数量多出380多人。增长率约为31.15%,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难怪网友、家长和学生纷纷对清华大学女学生数量减少表示担忧。有网友表示,这可能不利于调动清华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女搭配,学习快乐”。女学生人数的减少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一些家长认为,清华女学生数量减少,不利于孩子在清华成长。约会是成人大学生的“必修课”。5:2的男女比例,让约30%的男学生很难在爱情领域有所作为。

男女学生之间性别差距的扩大,也会加剧男学生之间的矛盾,更会激化女学生之间的矛盾。这显然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也不利于学生的人生成长。

清华大学的学生也对这一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清华大学的男女性别比例本来就不正常,现在男女性别进一步失衡确实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涯。也不利于你未来生活的重建。

以上观点和意见,皆有道理。然而,清华大学性别比例进一步失衡的原因有八个。

首先,清华大学的专业设置对优秀女学生不利。

清华大学设置的主要专业中,经济、金融与管理、社会科学、法学、艺术等4个专业为文科专业,占16个专业门类的1/4,即25%。

从专业选择来看,文史类专业更适合女学生。理工科专业更有利于男生,这是不争的事实。

从这个专业设置来看,清华大学注定男学生多于女学生。

其次,清华大学的优势学科以理工科为主,不利于选拔优秀女学生。

从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来看,清华大学有53名学生进入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17个专业适合女生,占比32.08%。

理工类专业36个,占67.92%。在这些理工科专业中,女生缺乏与男生相比的竞争力。这是清华大学女学生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当前的高考改革不利于优秀女学生考入清华大学。

正是因为清华大学的专业和优势学科以理工科为主。不过,在目前的改革下,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组合的学生在填写高考申请表时将拥有更大的优势。

本来就不鼓励女学生参加物理考试,这使得女学生在新高考改革的“3+3”和“3+1+2”高考模式下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

第四,国家生育政策对女学生也是不利的。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大大降低了人口增长速度,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重男轻女”的观念和选择性生育的传统做法导致了性别失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女学生进入高水平大学的难度。

第五,传统的社会习俗导致女学生进入高水平大学更加困难。

不仅是“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还有“早婚早育”的习俗,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学生参与高水平大学竞争的难度。

一些家长宁愿投资男孩,也不愿关注女学生的教育和就业。“女子无才无德”的传统心态,导致相当一部分优秀女学生失去了进入高水平大学深造的机会。

清华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近年来,清华大学世界平均排名已进入前20名。在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和QS世界大学排名中均位列世界前20名。

考生们自豪地考入C9联盟大学、985大学、211大学和“双一流”建设大学,考入清华大学、北大大学作为他们光荣先人的不懈追求。

但由于女学生在智力发展和专业选择方面的先天劣势,以及传统社会习俗和思想观念的影响,考入清华北大确实存在诸多不利条件。

当然,女学生在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上也有自己的优势,在学习态度和努力水平上比男学生更有韧性。希望女同学扬长避短,考上清华北大等高水平大学,为家庭、为女性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