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有哪些技术革新(木工匠的那些事情)
对于不支持的音视频格式,请尝试刷新重播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按住拖动视频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仍然有人坚守着祖传技艺祖辈们,其中包括像陈泽坤这样坚守红木家具制作技艺的年轻人。“机械化大规模工业生产确实挤压了部分木匠的就业空间,但也凸显了高端手工制品的稀缺性和价值。”陈泽坤说道。
值此5月4日五四青年节之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推出了以“湾区技能+”为主题的系列微视频。第三个视频讲述了陈泽坤的故事。
陈泽坤和父亲一起研究红木家具工艺
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世锦赛并获奖
陈泽坤成长于一个以制作红木家具为主业的家庭。他从小就接触木匠和红木,通过耳朵和眼睛爱上了这门手艺。2015年,陈泽坤考入广州轻工技师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因为我决定当一名木匠,选择这个专业更有利于将来传承木工技艺。”
刚进校园的时候,陈泽坤有些慵懒。经过老师和父亲的提醒,他很快就调整了状态。“工作要有工作态度”——这句话从此就印在了他的心里。
上二年级的时候,陈泽坤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机遇。“实习期间,部门领导鼓励我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界技能大赛),我很感动,也很高兴,我觉得这是一个考验我技能的舞台。”
为了备战比赛,陈泽坤全身心投入高强度训练。“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训练,持续了三四个月。”
回忆起自己备战比赛时的情景,陈泽坤依然记忆犹新。“训练不仅是训练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训练心态,让自己变得更加细心、稳健。”
陈泽坤研究的精细木工项目主要考核作品的精细度,标准极其严格。“在保证作品完成的情况下,误差不能超过0.3毫米。如果想得到高分,误差不能超过0.15毫米,就像一根头发丝(一般很细)。”
面对严苛的标准,陈泽坤的高强度训练发挥了重要作用。“控制精度主要靠经验,没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冷静的比赛心态,很难做好。”
最终,陈泽坤保持平常心,踏踏实实做事,顺利获得了比赛奖项。“没有获得金牌有点遗憾,但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这项赛事,能够代表国家获奖,是一个进步的里程碑。我很高兴。”很自豪!”
陈泽坤专注于比赛(受访者提供)
创业:给红木家具带来更多可能
经历了世锦赛,陈泽坤的眼界开阔了很多。他相信自己能够通过木工技艺为红木家具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石斋的标准是0.15毫米,行业内的标准是1毫米。那么,我们能用石斋的标准来做产品吗?”
陈泽坤发现了可行的商业模式,与家人商量后,他决定创业。“很多客户听说了我获奖的产品,就来找我定制高端产品,要求是越精细越好。”
他为自己的新公司设定了两个创业方向:一是为客户定制高端红木家具,二是培养更多年轻人。
“创业也是学校的建议,现在的年轻木匠越来越少,学校希望我能带更多的年轻人来参与。”
陈泽坤跟老师傅学习红木家具制作技艺
两年过去了,陈泽坤的木工生涯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不仅有客户来找我定制产品,还有大学来找我定制木工教具!”在此过程中,他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木工爱好者。
在继承的同时,也有创新。陈泽坤还开发了一些创新产品,利用传统工艺设计制作年轻人喜欢的小家具、工艺品、小饰品,给传统工艺赋予了新的活力。
“木工技艺传承了几千年,其中有无数祖先的努力,现在我想让它走得更远。”陈泽坤说道。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英思通讯员岳仁轩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学明通讯员岳仁轩潘荣军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实习生刘畅通讯员岳仁轩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