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义务教育 >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是什么(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是)

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是什么(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是)

发布时间:2025-02-16 14:21:25 义务教育 265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下简称《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战略任务。其中,有四个关键点必须准确把握。

一是高标准教育现代化目标。《2035》全面提出教育现代化目标,包括进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大国、人才大国;明确宣告新时代中国将实现从普及教育向建设高质量教育转变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为未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教育数量、规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或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但质量仍存在差距。建设高质量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使命。中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向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提升是客观要求。这是教育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因此,教育现代化首先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也可以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目标的主要内涵是建设高质量教育,而建设高质量教育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按照教育方针要求,培养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用人才,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这是教育现代化适应经济的关键。社会和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和殷切期望,是时代的必然使命。建设高质量教育,要特别注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突破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和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教育高地,增强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华文教育。力量。

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是什么(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是)

二是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2035》把发展世界领先的中国特色优质教育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主题。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提供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诡计。我们要建设的优质教育是面向未来不断创新的教育,是消除传统教育弊端的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当前我国还存在各种影响创新的顽症问题。例如,中小学“应试教育”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职业教育与产业、教育脱节,工作与学习分离,学生掌握新技术困难。技术,提升新技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度不高,支撑和引领创新发展的能力不足,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这些顽症不解决,就很难真正落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社会贡献的任务,更谈不上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成为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关键。《2035》在发展高质量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坚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所有人”“因材施教”“融会贯通”的基本理念知识和行动”已被明确提出;系统系统提出了全面落实德育人的根本使命、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等重要举措;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改革创新设计整体性、综合性的政策。

三是教育体系现代化,适应社会转型。《2035》着眼服务终身学习和各级各类教育整体发展,把教育体系现代化作为教育总体目标。教育体系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多学科的庞大系统。建立灵活多样、开放的教育体系,是实现终身教育、充分发挥教育体系整体功能和效率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机构分割、交叉管理,教育系统内的各种教育组织形式各自为政、互不沟通,没有形成功能合理、完整的教育体系,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学习者多形式学习,多渠道成才。要实现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良性互动。终身教育体系。这一体系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突破了单一封闭的人才成长通道,丰富了教育主体以及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加了学习者的选择性,必将进一步催化各子系统、子系统的发展。教育领域。教育机构与社会的教育合作和资源共享。《2035》对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的制度环境进行顶层设计,包括:完善招生制度、灵活的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化渠道等,帮助学习者成长成才,建立健全国家教育体系学分银行制度,建立学习成绩认证制度。这些举措将为不同人群随时随地学习提供学习环境,有效推动并最终形成人人都想学习的文化氛围,建设“人人都能学”的中国特色国家。

四是突出教育治理体系和依法治教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教育领域的全方位变革,涉及思想观念、组织结构、结构体系、运行方式乃至制度规则。必然导致和要求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法制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基础。要建立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完备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2035》提出提高教育法制化水平,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高综合运用法律、标准、信息服务等现代治理手段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促进社会参与规范社会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教育现代化治理将从自上而下管理转变为自上而下管理与政府、办学主体和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相结合的治理结构。

必须看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利益调整。这是一个艰巨的改革和建设过程,包括组织架构、治理结构和队伍建设。既需要良好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强人自断腕的勇气,更需要务实细致的组织实施。要继续大力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实行减政放权,坚持把一些不该管的事情交给基层和社会,精心管好政府强化监管职能,完善监管方式,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让政府有效履行监管服务职能,让学校充分体现主体地位发挥办学主体作用,让社会更好发挥参与监督作用,形成有序高效的治理结构,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要特别关注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利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换机制,充分发挥配套采集数据在教育治理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放管服”改革效率。

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和支撑。一百多年来,中国经历了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兴国的历程。到2035年,我国将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和教育强国梦。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