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 经济(中国古代经济梳理)
2018年高考已正式进入正式高考复习阶段。今天东方就带你用22天攻克高考史上22大专题知识点,帮助你对2018年高考进行一轮复习。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纲解读】
(一)主要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二)手工业发展
(三)业务发展
(四)资本主义的出现和“重农抑商”、“禁海”政策
【考点梳理】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铁农具和牛耕及其发展
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炼铁技术,出现了铁制农具;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广泛推广。
春秋末期出现了畜牧业,战国时期已盛行。从此,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方式演变过程:
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犁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不断改进)
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隋唐时期出现曲轴犁,我国犁耕技术日趋成熟
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开发流程:
开始施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崩溃及原因: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度的生产方式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许多私有领域;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推动土地逐步由国有转为私有,逐渐形成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度逐渐瓦解。
(2)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式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建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多种所有制形式(分为三种形式)
国有土地所有权:由国家经营,主要用于奖励和土地出让(如均田制度、耕地制度)
土地私有权:(包括君主私有土地所有权、地主土地所有权、自耕农土地所有权)
地主土地所有权
地主主导土地所有权,兼并土地成为地主扩大房地产的主要方式;(土地兼并的危害:减少税收;激化社会矛盾和动乱;导致佃农关系的出现并日益普遍)
农民土地所有制:(又称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形成:春秋战国
特点:家庭是生产、生活的单位;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实现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自农经济)评价
积极:封建社会初期,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热情;是国家税收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反面:封建社会后期,即明清时期,小农经济日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规模小,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现代社会的发展;非常脆弱,税收收入难以保证;容易引发生态冲突
小农经济现状(影响):
中国封建经济始终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它长期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缓慢发展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主要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
经济思想:以农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理解:土地制度改革调整本质上体现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规律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1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和农业分离
夏商周三代,手工业被政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了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式。
主要手工业部门及成就
冶金行业
铜冶炼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青铜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十分先进
炼铁技术: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工具;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普及;西汉时期以煤为燃料冶炼铁;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先进的补钢方法;宋代用焦炭炼铁
制瓷业
现状:瓷器是中国发明并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代表性成果:
东汉时期: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时期: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瓷窑体系,景德镇成为瓷都。
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生产
明代:斗彩、五彩瓷
清代:粉彩、珐琅
影响:唐朝开始出口;明清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出大量货物
纺织业(中华文明的象征)
丝织业: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古代已能养蚕、缫丝西汉的提花机、“丝绸之国”、丝绸之路唐代的缂丝技术
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蔓延元代黄道婆;松江成为中心,棉纺织业成为新兴手工业明代:棉花取代丝、麻、毛,成为人民主要衣着材料
2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官营、私营、家庭)
官营手工业:
政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层次高;资金充裕;在明初的手工业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私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的兴起;明代中叶以后,超越官营手工业而占据主导地位,形成雇佣劳动关系。
3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官办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业态并存。
部门数量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1商业发展历程
(1).商业的兴起
商代:出现了“商人”,货币是贝壳;特点:商业受政府控制;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特点:政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表现:对外贸易发达,涌现众多商业中心
隋唐时期:城市繁荣,城内“城”与“坊”分离,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
(2).商业的繁荣
宋代:城镇界限完全打破,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饺子”出现;海外贸易发达
宋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逐步放宽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城市和地区的界限,包括早市和夜市);
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各地涌现出许多区域性商人集团——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布全国。
2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商业诞生后,不断发展,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内贸、外贸全面繁荣
政府逐步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但长期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快速发展。
商业永远是自然经济的补充,并不占主导地位
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明朝产生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必要条件。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新兴行业:私营手工业中的纺织业、陶瓷业等
出现标志:手工作坊的出现(即当时“机房”的出现)
关系:“机主出资,机工出资”。机器所有者和机器工人之间是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目的:增加利润,扩大再生产
(2).清朝发展
到了清初,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表现为手工业作坊规模扩大、分工更加细化、部门和地区增多。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大趋势
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而且稀疏、薄弱。
资本主义的萌芽发育得很慢,始终徘徊在萌芽状态,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4).阻碍因素:
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一方面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促使统治者实施一系列抑制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具体表现在:
国家政策(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国内市场狭窄;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
2“重农抑商”政策
(1).产生:
它起源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2).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封建统治的巩固
(3).推行目的:
直接目的:保证税收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4).主要内容:
把农业作为国计民生的基础,更加重视和保护;压制商业活动
(5).重农抑商政策的特点:
贬低商人的地位;限制经营范围;赋税重;禁止对外贸易
(6).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积极影响:
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的重视,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
负面影响:
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萌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是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而且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3、“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
防止西方殖民侵略和反清斗争统治者的盲目傲慢
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内容:
禁止中国人进行海外贸易;限制外商在中国进行贸易
危害:
阻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它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