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义务教育 >高考是古代科举的延续吗为什么(高考是科举制演变而来的吗-)

高考是古代科举的延续吗为什么(高考是科举制演变而来的吗-)

发布时间:2024-08-03 18:40:43 义务教育 396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高考是古代科举的延续吗为什么(高考是科举制演变而来的吗-)

本文为Sasha原创,任何媒体不得转载。

【萨沙讲堂第1391期】(历史系列第679讲)

高考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延续吗?1977年12月10日,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举行。

毫无疑问,高考和科举没有本质区别。

现在很多人攻击科举制度。事实上,在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华文明最伟大的瑰宝之一。

更不用说春秋战国时期了,那是世袭制,诸侯将相各有千秋。

平民永远是贱民,肉食动物永远是肉食动物。

这种世袭制度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比如陈胜、吴广,他们能够发动这么大的起义,说明他们是有能力的。

哪怕是“大楚崛起,陈胜王”的招数,整个秦国也没有几个人能得逞。

但这样的人才只能沦为低级军官。要知道,秦国借助商鞅变法部分打破了世袭制。如果真是这样,其他国家很容易效仿。

汉代是一个封建王朝,实行孝廉制度,代替科举考试。

曹操是一个因孝顺而被选中的人。

所谓弘扬孝廉,实际上是一个推荐制度。由于汉朝还有春秋战国的遗风,地方实际上都被权贵家族所控制。

所以,巨孝廉推荐的人才,大多都是权势家族的代言人。

换句话说,弘扬孝道和诚信仍然是世袭制度的一种变体。

世袭制的问题不仅在于国家没有人才,而且他们都是一群失败者。

更重要的是,缺乏阶级流动性意味着有才华的普通人永远处于最底层。

谁都知道人只有这一生,没有人愿意浪费它。

有才华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取得成功。

因此,社会存在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一旦有机会,比如中央腐败、外敌入侵、经济混乱等,这些野心家就会跳出来兴风作浪,造成无穷无尽的内患。

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即使是普通人,只要努力学习,有一定的才能,也可以轻松当官。

我们所熟悉的晚清名臣,如林则徐、李鸿章、曾国藩等人,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

诚然,科举后期,只是垃圾陈规,但至少游戏规则是固定的。

即使是八分作文这样的文字游戏,也只有思维敏捷的人才能获胜。当然,也有擅长考试的书呆子。

科举让中国的阶层流动,底层的人有机会凭借自己的才能向上层阶级迈进。

这极大地缓解了社会矛盾,同时为国家选拔了一些人才。

可以说,科举是中华文明领先世界的重要元素。这在古代绝对是一个超级先进的系统。

当然,这个制度至今仍然有效。

到清朝末年,八足文已被废除,开始类似于今天高考的选拔考试。

1949年民国时期,各大学自行决定考试,没有统一的高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到各个大学参加入学考试。如果他们没能进入这所大学,他们仍然可以去那所大学。

1952年,中国实行新的高考制度,即全国统一高考。

1966年,高考因“知识越多越反动”、“工农兵领导一切”而中断。

文革期间,全中国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审查”的方式,招收两名以上的工人(工业)、农民(农业)、解放军(士兵)。多年实践经验,初中以上学历,可上大学。“工农兵学生”上大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读书,而是“用毛泽东思想上大学、管理大学、改造大学”,即“入学、管理、和改革”。

国家副领导人林彪也认为,“这种情况再持续几年,各行各业都会出现人才短缺的情况”。

因此,1973年,邓小平回来后,再次举行了高考。

这不是真正的高考,而是增加了文化考试,推荐和选拔工农兵上大学。

这里需要说明一个重要人物,就是白卷的“英雄”张铁生。

张铁生是辽宁人,只有初中文化。他被分配到农村,在大队当了仓库管理员。1971年,他当上了生产队长,加入了共青团,并与当地农村姑娘小侯相恋。

1973年,张铁生被生产大队选为工农兵实习生。他只有初中文化,考试前一天才收到复习材料。显然,他不可能通过文化考试。

6月28日第一天考试是语文,张铁生已经摸不着头脑了。

29号上午是数学,下午是物理化学。

考虑到工农兵学生文化水平较低,可以在考场浏览书籍资料,甚至可以向监考人员寻求帮助。

张铁生的基础太差,对物理化学几乎一无所知。他只写了一些是非题和选择题。

鉴于考试成绩极差,张铁生在试卷后面写了一些话。他普遍认为,文化考试是故意让工农兵学生难堪,应该取消。

6月30日,张铁生的试卷被批改:语文38分,数学61分,物理化学6分(不是白卷)。

这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即使在今天的高考中,人们也经常会交出白卷,甚至写出奇怪的文字。

然而,张铁生事件涉及政治斗争。

文化考试是邓小平要求的,四人帮和邓是政敌。

张铁生在辽宁参加考试,而与江青关系不错的毛远新恰好是沉阳军区政委、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分管文化、教育、文化等)宣传)。

敌人拥护的就要反对,所以张铁生就以身作则反对高考。

197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转发了《辽宁日报》发表的《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并添加编者注:“7月19日,《辽宁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的文章,讲述一个下乡的男人。一封知青的来信,并附有编者按。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省。后来杂志转载时《红旗》发表了评论者认为,文化考试的推出是“旧高考制度的恢复”和“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反击”。

1973年的文化考试很快就被取消了。

1973年9月,根据张铁生学习兽医或农田水利的愿望,有关部门分配他到辽宁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学习,并在特殊情况下被录取。

于是,文化考试落榜的张铁生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并顺利毕业。

有趣的是,张铁生考上大学后,立即甩掉了村姑女友小侯,与女大学生董丽萍相恋,并在出狱后结婚。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张铁生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他受到江青、王洪文的接见,成为政治明星。

邓小平仍然坚持高考一定要考文化,知识绝对不是无用的。

事实胜于雄辩,邓的主张显然是正确的。

即便如此,毛去世前邓小平仍然悲痛欲绝。

相反,张铁生被树立为榜样后,他的地位不断提升:1975年8月,张铁生被任命为铁岭农学院领导班子副组长、学院党委副书记。

在这几年的大学生涯中,张铁生也学到了一些政治方面的知识。

他还以颜色:1975年11月29日,张铁生发表《辽宁青年》,批评《对教育界某刊物上奇谈怪论的批判》第10期发表的文章《教育革命通讯》。张铁生在文中指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企图借我们实现‘安定团结’、‘振兴国民经济’的机遇,利用全国各条战线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教育战线上打开缺口,恢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着我们学校的旧教育体系。”这篇文章被“四人帮”誉为张铁生的“新答卷”,后于1976年1月6日发表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正确道路》。

此时,张铁生正与四人帮捆绑在一起。

1976年7月13日,新华社刊登了出席辽宁省召开的上山下乡知青代表座谈会的吴献忠、张铁生等19名知青代表于1976年6月12日写的信。信中指出,邓小平是“连根拔起”复辟总代表,是破坏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罪魁祸首。7月14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电报全文发表,标题为《人民日报》。

张铁生的举动引起了公愤,特别是那些在农村艰难生存的知青们,对他恨之入骨。

在他们看来,张铁生作为一名普通知青,为了摆脱恶劣的环境而通过政治炒作,却对昔日的同学进行侮辱,这是无耻的行为。

在任何政治斗争中,都有赢家和输家。不幸的是,张铁生是失败者。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镇压后,张铁生也作为“四人帮”成员被捕。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复职,并迅速作出两项重要决定。

1977年10月21日,新华社宣布中国政府恢复中断11年的高考制度。1978年10月,全国派遣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知青上山下乡,妥善安排知青返城就业。

此举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张铁生被判处15年徒刑,1991年出狱。

事实上,张铁生并不是一个好人,也不是一个坏人,他只是政治浪潮中的一颗棋子。

他除了写过几篇文章外,并无任何恶行。虽然有一些政治猜测,但这在那个时代是司空见惯的事。说白了,他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政治小丑。

1977年12月10日,暂停10年的高考正式恢复。

1978年,全国实行统一高考。

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的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在此之前,像军队干部子弟王朔这样的社会上层人士,可以毫不费力地参军。那时候参军以后,分配是有保障的。在部队服役期间,享受着很好的福利,社会地位也很高,比现在的公务员要好得多。

没有背景的普通孩子只能在农村务农。不管你有多么的才华,也是没有用的。

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后,一批人才迅速涌现,解决了长达10年的人才短缺问题。

第一次高考极其重要,国家也非常重视。

由于试卷打印纸张不足,特批专用纸打印粗选。

在当时,这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据统计,当年报名人数为570万人,录取人数为27万人,录取率为4.7%。如今看来,这个录取率太低了,100名人才录取的还不到5人。在这些大学中,真正有名的大学还不到五分之一。

在那个年代,只要能上大学,就有铁饭碗,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一位年轻的小学老师回忆道:考上大学后,我向暗恋多年的女孩表白了。以前我觉得自己的地位太低,配不上她,所以一直不敢说。成为大学生后,我觉得自己有资格,就当面告诉她。

陈述: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