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义务教育 >知乎西安交大(西安交大戏称)

知乎西安交大(西安交大戏称)

发布时间:2025-02-17 21:02:58 义务教育 828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严小青与光催化材料的“较量”之旅始于大一。那是五年前。当他看到学校创新培训项目的通知时,他羞涩地鼓起勇气报名,从此走上了“光催化材料降解有机废水”的科研之路。

从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到担任团队带头人指导本科生,从参与基金项目、获得创业大赛一等奖,到创办独立科技公司。今天的颜晓青,我们来跟记者聊聊吧。他表示,在西安交通大学“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氛围中,他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信心和成长。

知乎西安交大(西安交大戏称)

在西安交通大学,像严晓青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学子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两项特等奖;4项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获六项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科技大赛荣获11个奖项。项目.西安交通大学每年有3000多名本科生参加创新训练,占新生总数的3/4。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多达67个。

工程教育必须与工作和学习相结合

铁砧上放着一个铁砧,一把锤子,还有几卷中西书籍。这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徽——。“百年交大,工科精良”。该图案所代表的是“工程教育必须与工作和学习相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告诉记者,在西安交通大学,机电工程等百年学科的本质是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这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流的实践技能。

事实上,“重实践”不仅是西安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最鲜明的特色,也贯穿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深烙印在深厚的大学文化中。

进入西安交大,很多交大人都知道“重实践”的校史。时至今日,西安交通大学的“重实践”在全国高校中仍然遥遥领先:1982年,西安交通大学率先推行“社会实践”,后来被中共中央在全国推广。青少年联赛;1995年,创办教学实验中心,一改传统的“按课程、按专业设置实验室”,建设“以学科群、交叉学科为主的大专业基础实验平台”;2001年,首次提出“8个课外学分”;2007年,在全国首个“课外学分工坊”为学生实现“小创造、大发明”打造“梦想工厂”……

“在交大人眼里,‘重实践’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更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创新思维、勇于探索。”在这样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西安交通大学逐步建立了综合实验和实践的“三级平台体系”:第一级,校内专业平台重基础,夯实基础。技能,培养动手能力;第二层次,交叉学科平台强调创新,提高专业技能,锻炼科研能力;第三个层次Level,校外实践基地以应用为主,培养综合技能,激发创新能力。“这三级平台各有侧重,覆盖所有学生,是教育质量的坚实保障。”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徐忠峰说。

小生产,大发明

木偶“唱”秦腔、通过噪音发电、实现全自动照顾宠物猫的智能系统、三旋翼空中直升机……西安交通大学13000平方米的工程车间里充满了学生的创意火花。

借鉴麻省理工学院“校内实习工厂”和日本金泽工业大学“梦想考场”的成功经验,西安交通大学将现代“工科”与古典“作坊”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这种“小制作、大制作”的机会。“大发明”实践创新平台。

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可以玩耍机器人、智能汽车,还可以潜心研究软件和设计,展示木工和刺绣技艺。工程工坊自创办以来,突破了传统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以兴趣为导向,吸引学生成为真正独立实践的主体。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三学生赵毅的第一个作品是智能自动仓储系统。刚入学时,她就加入了工程广场的费舍尔创意活动室。“尝试使用那些不起眼的‘构建块’来实现你脑海中的设计感觉非常酷,”她说。工程工坊内建有费舍尔创意活动室等17个独立的学生科技俱乐部。三个功能区分为机械设计与加工、电子设计与加工、艺术设计与雕塑三个功能区。各区域配置的硬件设备代表了行业的先进水平。

“没有什么是你想不到的,但没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工程车间更像是一个自我挑选的“超市”。没有内容限制。整个过程中设备、材料、技术指导均由工程车间提供。你只需要发挥你的想象力,然后用手和大脑去实现,也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邀请导师,独立管理项目。“老师是我们的技术顾问,而不是创意总监。”赵毅说道。

经过九年的探索,这个开放的、跨学科的公共平台已经吸引了近9000人开展自主实践,实现了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生产、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在2014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工程坊首创的实践教育新模式荣获全国一等奖。

八大平台“几何”提升实战能力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徐嘉余最近一直在疯狂摆弄打地鼠机。普通机器通常由弹簧制成,但徐嘉余计划使用气缸和流体传动来实现更好的游戏体验。这是他选择参加CDIO的实践项目。从构思、设计、实施到运营,他和他的团队独立完成了一切。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构想、设计、实施和运营。这种模式贯穿于产品开发到运营的整个周期,让学生能够主动、实践,并以课程之间有机衔接的方式学习工程。

2010年,CDIO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全面启动。现已成为学院千余名本科生的必修课。“以前学生做项目时,从选题开始就需要一步步教,现在完全是目标驱动,老师只需要引导和检查,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独立的过程。”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段玉刚介绍,CDIO实施以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解决问题更加系统,实践能力更加突出。

去年以来,CDIO教育新增了一个平台:机电一体化创新实践平台。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优化利用校内空间和设备资源,投资3800万元启动机电一体化、智能电气、能源化工、生命科学等8个跨学科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医学,支持学生开展跨学科专业创新实践。

这八个平台每个都有两个或三个特殊项目。平台设立总工程师,配备导师团队,定期发布研究课题,开展行业企业动态讲座,吸引学生参与创新研究。

以“机电一体化”平台为例。该平台设计了三个主要项目:机器人、汽车配方、涡轮喷气发动机。“这三个项目几乎涉及机电相关专业的所有基础知识,重点关注产品的整个设计和生产过程,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挑战性。”段玉刚表示,该平台的项目设计经过学院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11名教授、总工程师、实验室技术人员组成指导小组。

“目前的人才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点突破型’,能够在某一专业点上深入到别人无法到达的领域;另一类是‘航母型’,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郑庆华认为,这两类人才都很重要,但我国更急需后者。

郑清华以“机电一体化”智能汽车平台为例表示,现实中汽车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门专业所能解决的问题。我国大学的专业划分细致,使学生在“点”上能力较强,但缺乏“面”整合性和系统性。

“设计这八个平台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聚大成、聚智慧’的氛围。”该智能汽车平台已联合至少5名大学生参与。“在这里,他们不仅能获得跨专业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还能锻炼系统集成和开发能力,获得我们常说的‘工程领导力’。”郑庆华说。

这样的平台在提升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作战能力方面可以说具有“几何级数”。仅近三年,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77项。

着力打造培养和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价值塑造、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品格培养‘四位一体’,是西安交通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观的重新定位。”郑庆华表示,百年交大正在努力打造培育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一是明确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通识教育。学生不仅可以选修40余门校内课程,还可以从网络课堂学习到更加丰富、实用的创新创业知识。

与此同时,创新实践也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实验课程设计为基础、综合设计、研究创新三个层次,逐步培养和提高。其中,综合设计课程占实验课程的80%以上。

再加上毕业论文设计、课程项目设计、综合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了交大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新生从踏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这个生态系统:一年级时,学生除了要进行学科介绍、邀请学者领军人才进行讲解和指导外,还要加强英语知识的积累。计算机和数学建模。实践能力,“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植根于深厚的学科基础”;二年级主要培养专业认知,建立对所学专业全面系统的认识;三年级开始培养专业能力,大量专业课程、创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习有序开展;四年级3类退出规划学生教育——人继续攻读研究生、准备就业、自主创业。

在这条人才培养“主线”下,西安交通大学所有实验室、基地均向全体学生开放;创新竞赛和8个课外学分与学生兴趣无缝衔接;200多个学生俱乐部、组织和第二教室使学生能够尽情地进行课外活动。

学校正紧锣密鼓地“试水”改革,校外也在积极寻求资源:与陕西12个城区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众多企业合作,涵盖各学科、各专业;“创客空间”等载体的建设,也为学生创业项目搭建了研发指导、风险投资、市场引进等全方位支撑平台。

“只要你愿意,就有平台支持你。”曾一起冲刺“挑战杯”的徐嘉余和赵毅异口同声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