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建市三十周年发展大会(日照建市三十周年庆祝大会)
岁月流逝,季节更替。
日照高质量发展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座海滨新城迎来了建市30周年。
漫步历史的长河,不难发现,30年前开始的巨变,被历史反复回忆。——-
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批准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1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12月,地级日照市设区、县,辖东港市区、莒县、五莲县。从此,日照以全新的角色出现在中国的行政版图上,开启了新的发展时代。
30年,只是历史的转瞬即逝;30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30年来,日照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建市之初的28.7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202.17亿元。
30年来,日照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日照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海滨城市发展成为一座欣欣向荣的海滨城市。
30年来,是日照人民生活发生幸福变化的30年。民生福祉显着改善,人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
30年的发展历程,跨越两个世纪,串联两千年。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勤劳智慧的日照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鼓点,乘着振兴发展的强劲东风,在克服困难和挫折中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中展翅高飞!
砥砺前行经济发展开创新局面
30年来,滩涂渔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年轻的日照,收获了无数发展奇迹————
经济总量跨越式增长,综合实力显着增强。198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74亿元。2017年进入2000亿元阵营,增长步伐逐渐加快。2018年达到2202.17亿元,是1989年的76.6倍。剔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9%。2018年,全市人均GDP元,是1989年的66.25倍,年均增长12.3%,全省排名由第12位提升至第7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1989年至2003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4年以后,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第二产业进入快速扩张时期。第二产业增加值总额一举超过第三产业。总量优势逐年增强,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格局。2018年,全市产业结构由1989年的54.5:23.1:22.4调整为7.6:48.3:44.1。
工业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全市工业总量和重点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工业总产值从1989年的26.70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2891.38亿元,年均增长18.2%。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钢铁工业实现总产值949.34亿元,汽车制造业实现总产值282.74亿元,造纸及纸制品工业实现总产值149.93亿元。
市场蓬勃发展,消费不断升级。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4.1亿元,是1989年的87.4倍,年均增长16.7%。2018年,全市人均消费支出元。其中,食品烟酒支出4521元,住房支出2814元,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498元,医疗支出699元。
回望过去,面对人均经济指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制约因素多等诸多问题,日照如何实现突破?
答案是:把发展放在第一位!
30年来,全市管理者带领人民找准自身定位,扭转发展主题,突出发展重点,用非常举措和力度,在思想解放和发展路径上寻求突破,解决了发展难题。一一不同的历史时期。攻坚克难,开创日照发展新格局。
如今,乘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一道“新”的阳光呈现在世人面前:一系列积累的能量正在释放,多年来束缚的束缚正在被打破,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逐步形成、汇聚。从“积蓄气势”到“发力超越”的磅礴力量。
日新月异城市建设开辟新天地
岁月如歌,城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比现在和过去阳光的画面,会给人一种时空错觉。
1989年,日照市的两个中心区日照和石臼仅由一条蜿蜒的道路连接在一起,中间有数英亩的村庄和庄稼地。唯一的1路公交车孤独地从西向东跑着。
建市之初,城市建成区面积仅有13平方公里。201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10.7平方公里,城市公园绿地面积4710.02公顷,公园面积1074公顷。完美的城市风景被固定在城市地图中。
“国家生态示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世界清洁能源奖”、“联合国“国家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一系列荣誉“落”在日照,让日照名扬海内外。
阳光变了!海变成桑田、平地建起高楼、棚户区建起家园……但转型离不开一条底线:坚持以人为本、把基础设施放在第一位。
高起点谋划,绘制蓝图到底————
在坚持绿色发展的同时,日照着力打好新一轮森林水攻坚战,重点整治环保突出问题;坚持向海发展,聚焦日照(石臼湾)中央活力区建设,用实际行动传递生态“接力棒”,续写绿色发展新奇迹。
高品位建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便利交通,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市委、市政府以大众交通为战略支点,发挥区位优势,全面加强以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233.2公里,是1989年的7.9倍。2015年,日照机场建成通车。如今,日照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90万人次,提前7年达到设计能力。2018年,日照西综合客运站建成投入运营,青延铁路正式通车,鲁南高铁也将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日照已进入“高铁时代”。2018年,沿海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74个,年吞吐能力2.56亿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38亿吨,是1989年的48.7倍,年均增长14.3%。
同时,立足城乡一体化,日照开辟了多条“死路”、“卡脖子路”,将主城区与日照开发区、石臼、老城区连接起来。城市。
高标准管理,城市发展越来越精细———
以绣花精神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办法》相继出台,治与治并重,双管齐下,探索建立加强和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机制。
30年来,日照以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为抓手,巩固城市功能,深化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已成为规划高、建设厚、管理强、城市氛围温馨的现代化海滨。城市越来越近了。
枝叶关情民生至上铸就新生活
日照建城初期,城市陈旧,道路狭窄,建筑低矮。人们为了生计而奔波,尚未尝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如今,随着民生工程逐年推进,城市美丽、道路畅通、楼宇高耸。人们正在努力追求品质生活,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听到幸福的脚步声。
回顾日照30年来的发展,加速上升的曲线尤为引人注目。这条曲线就是改善民生、惠及群众的“幸福曲线”。
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建市30年来,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和质量日益提高,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1989年的27.1倍,年均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1989年的23.7倍,年均增长11.9%。
教育事业迈出新步伐。三十年来,日照学院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8所,在校生人,是1989年的209.7倍;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13所,在校学生人。有学生26,40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有幼儿园637所,在园幼儿9.86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1103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100%、99.95%、99.06%。
文化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全市有各类文化机构93个(含文化站数量)。日照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实现全市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零”的突破。全市15个乡镇开展乡村文化聚会试点,巩固提升文化扶贫。全市301个贫困村建成文化大院。
卫生医疗保障能力逐步提升。2018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机构开放床位数分别达到2534个、人、张床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紧密医疗共同体建设和基层卫生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
清新明快的城市面貌、绿色文明的城市气质、厚重深厚的城市底蕴、完善多元的城市功能、开放融合的城市魅力……立足大海30年,一座海滨新城应运而生滩涂渔村上。
三十岁再次出发!办好日照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启新的历史航程,谱写新的辉煌!
(来源:日照新闻网
)寻找记者、报道、寻求帮助,可到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一点信息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等你在线报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