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那些五彩缤纷的称号是什么(古代诗人那些五彩缤纷的称号是谁)
古代诗人多彩的题名你知道多少?
了解古代诗人除了主要依靠他们的作品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例如,诗人的称号。大多数古代诗人都有多个头衔。要理解这些标题的含义,首先,当同一个诗人出现在不同的文献中时,他能够将标题进行匹配,以免被人笑话。其次,更重要的是,除了诗人名字之外的各种头衔往往是诗人某些品质的指标。了解它们有助于从一个侧面了解诗人。
诗人的称号大致可分为四类:
(1)正确的姓名或正式头衔。它由姓氏、名字和字符组成。比如李白,姓李明白,名太白;杜甫,姓杜,明甫,名子美。这没什么好说的。父母给的名字,出生时有官方认证。走路时不改姓,坐下时不改名。虽然有些人的名字可能有故事,比如李白的名字就与太白维纳斯有关,但毕竟是依附于传说,不足以教导。
(2)诗人给自己起的名字。这类似于现在人们给自己起笔名、网名、微信名的方式。诗人给自己命名绝对不是为了好奇或好玩,而是诗人对自己某一方面的自我认同。比如李白,因为信奉道教,所以自号青莲居士。这个标题显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同样,黄庭坚自称“谷道人”,姜夔自称“白石道人”。很多诗人喜欢用居士这个称呼,但这里的居士是指居士,与佛教居士没有任何关系。例如,苏轼因贬黄州时在东坡建宅,被称为“东坡居士”。白居易因退休后住在洛阳香山寺附近,被称为“香山居士”。绰号可以不止一个,比如李白也有“地仙人”这个绰号。另一位著名诗人贺知章第一次见到李白,就被他非凡的才华所折服。他感叹自己是谪仙,意思是从天上掉到地上的仙人。后来,别人也这样称呼他。李白索性不再谦虚,而是以此作为昵称。其他诗人有非正式的甚至自嘲的绰号。大诗人刘墉进士落榜,作诗《鹤冲天》:“有才华的诗人,自然是白衣宰相”、“容虚名低声吟而不浅杯”。”。他的本意只是抱怨一下,却被皇帝批评了:“你低声歌唱,何必出名呢?”刘墉干脆称自己为“奉命作词的刘三鞭”,是变相的自嘲和自我安慰。精神。
(3)别人怎么称呼他。这可以来自同时代的人,也可以来自后世的人。李十二、李翰林、李冲风、李十一、世贤,都是人们给李白起的名字。
这类标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相互礼貌。比如李士一,是李白兄弟中排名第一的。杜二是杜甫的排名,白二二是白居易。这有点像现在熟人互相称呼“王二张三李四”的意思,是出于亲切而不是不敬。
(2)赞美、欢呼。最常见的是,如果诗人当过官,就会用官衔来表示尊重。就像我们现在称呼某人为某个局、某个地方一样。李白曾拜翰林,故称李翰林或李冲风。杜甫曾被授予左士仪,晚年被称为“杜士仪”。在演武幕府时,他还担任过工部尚书,因此被称为“都工部”,听起来好像他曾在中央政府担任过工部尚书或尚书。魏应物历任江州刺史、苏州刺史、左司郎中。世称“魏江州”、“魏苏州”、“魏左思”。韩愈因担任吏部尚书,被称为“韩立部”。不过,诗人名字中的地名有时与官职无关,而只是诗人的家乡。韩愈郡王昌黎,世称韩昌黎,或“昌黎老师”。也是一种尊称。
他不仅生前彰显了自己的地位,死后也常常被称为荣誉称号。林逋被后人尊称为“和靖老师”,就是来自于他的谥号。韩愈死后谥号“文”,晚年被称为“韩文公”。颜叔又名颜元贤,元贤也是谥号。
(3)人们对其艺术成就的评价。比如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两人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此外,白居易被称为“诗魔”或“诗王”,王维被称为“诗佛”,李贺被称为“诗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诗鬼没有贬义。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诗歌想象力极其丰富,常常用神话故事来佐证古今。因此,后人常称他为“鬼”,有“相传太白为仙,长吉为鬼”之说。另一方面,李贺长期抑郁、多愁善感的生活方式导致他英年早逝,人们也用“鬼”字来表达哀悼。此外,王昌龄因其在七绝领域的杰出成就,被称为“七绝圣人”、“诗人皇帝”。魏应物在五古中成就最高,被誉为“五字长城”。
(4)根据诗人的某种特点所赋予的称号,类似于今天的“昵称”。例如,温庭筠就是一个思维敏捷的人。他每次入试,都与官韵押韵,八分手形成八分韵,故有“文八极”之称。张有信因在《红辞》中排名第一、京兆街头、状元第三,故被称为“张三头”。贾岛也被称为“诗佛”,但这来自于他的僧人身份。李绅因身材矮小,被称为“矮李”。何柱因面色铁青,被冠以“何鬼头”的不雅称号。
〈5)标题背后有一个故事。唐初诗人王绩在担任刺史等待圣旨时,曾抱怨道:“此职俸禄微薄,形势惨淡,只准时供应好酒三升”。简直不能让人错过。”好在他的老板蒋国公相当开明,爱惜人才,听了之后,他并没有感到不满,而是每天特意给王季一斗好酒。王吉也因此获得了“饮酒学士”的绰号。
(6)以诗人的作品命名。例如,何柱因写下“闲愁几多,一江烟,满城风柳,梅黄雨”的名句,被称为“何梅子”。(《青玉案》)。宋奇被授予“圜玉楼春”称号,被广泛传诵。诗人张宪听说别人称他为“张三忠,意思是心里的事、眼里的泪、喜欢的人”(张宪《行香子》,中句),他却说:何必呢?你不叫我“张三英”吗?“柳路上无人,风中不留影子。”“柔柔懒妇卧,帘中卷花影。”这是我一生中最自豪的一句话。大理十大才子之一韩红的诗《寒食》诗词名篇京城。以至于皇帝亲自封韩红为“春城花开”(《寒食》汉句)。
(四)诗人和其他人的统称。在古代,诗风和成就相似的人有时会被召集在一起。比如今天人们所熟悉的“建安七子”、“曹三人”、“竹林七贤”等等。这种现象在唐代尤为普遍。
比如李白和杜甫都被称为“李杜”。唐代还有两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也合称“李杜”。为了区别,前者称为“大李杜”,后者称为“小李杜”。
“初唐四杰”合称王勃、杨炯、卢兆麟、骆宾王。简称“王阳露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句“王阳、鲁洛、当代风”。杨炯本人对这个排名并不服气,称自己“耻于卢前,耻于为皇后”。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与刘禹锡风格相似,交往密切,故并称“刘白”。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六”,与魏应物、白居易并称为“三杰”。元稹与李绅、李德裕并称为“三杰”。
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李白、李贺合称“三李”。据说“三里”是毛泽东最喜欢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与温庭筠齐名,当时被称为“温李”。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后人常称他们为“王、孟、韦、柳”。温庭筠在诗史上与韦庄齐名,又称“温韦”。
“大理十才”是指活跃在大理时期的一批诗人,包括李端、卢纶、季仲复、韩红、钱起、司空舒、苗发、崔东、耿茂、夏侯慎石人。你比较熟悉的可能是鲁伦、韩红、千奇、司空舒。
孟郊、贾岛因其诗风质朴、孤独、苦涩,合称为“娇寒道瘦”。孟郊的《:010—》是唐诗中的佼佼者。贾岛因吟诗打韩愈的马头,留下了“考试”的佳话。
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唐代。例如宋代的颜恕、颜几道父子,都在诗坛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合称为“二颜”。苏轼家族旗下的“苏家四秀”、词坛领军的“苏辛”等。
我们研究古诗词时,不能忽视诗人丰富多彩的称号。从他们身上传递出来的信息量还是非常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