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会考必背公式(生物会考公式总结2020高中)
距离高考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我想知道学生们对新知识的运用情况如何?一些关键内容你掌握到位了吗?老师平时布置的练习题你练过吗?如果你能把题目做对,那么大家的基础还是不错的,考试就不会有问题。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分享生物考试复习:【计算公式】常考5大类汇总,考前必读!
相关蛋白质和核酸计算
[注:肽链数(m);氨基酸总数(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a);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b);核苷酸总数(c);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d)]。
1.蛋白质(和肽):
氨基酸经过脱水和缩合形成多肽。各种元素的质量守恒,其中H和O参与脱水。每个氨基酸至少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多余的氨基和羧基来自R基团。
各氨基酸原子数的计算:
C原子数=R基上的C原子数+2;
H原子数=R基上的H原子数+4;
O原子数=R基上O原子数+2;
N原子数=R基上N原子数+1。
每条肽链至少有1个游离氨基和羧基;m个肽链蛋白具有至少1个游离氨基和羧基:每个m;
肽键数=脱水次数(得水数和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m;
蛋白质由m条多肽链组成:
N原子总数=肽键总数+m个氨基(末端)个数+R基团上的氨基个数;
=肽键总数+氨基总数肽键总数+m个氨基(末端)数;
O原子总数=肽键总数+2(m个羧基(末端)个数+R基团上的羧基个数);
=肽键总数+2羧基总数肽键总数+2m羧基数(末端);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总分子量(-脱氢总原子量)=na-18(n-m);
2、计算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量以及双链DNA(基因)和mRNA中的碱基数量:
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
mRNA中的碱基数(至少):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6:3:1;
肽键数(得水数和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mRNA碱基数/3=(DNA)基因碱基数/6;
D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DNA双链数=c-2;
脱水mRNA数量=核苷酸总数-单链mRNA数量=c-1;
DNA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DNA脱水总分子量=(6n)d-18(c-2)。
mRNA的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脱水mRNA总分子量=(3n)d-18(c-1)。
真核细胞基因
整个基因中外显子碱基对的比例=编码的氨基酸数3基因中碱基总数100%;编码氨基酸数6真核细胞基因外显子碱基数(编码氨基酸数+1)6。
该信息来自互联网。以下是获取完整高清可打印版本信息的原始链接。
王静老师:0同意·0条评论以下为知乎专栏。我发布的所有生物学信息都总结在这里。请关注持续更新。
王静老师:初中《生物》数据汇总及如何获取打印版17同意·0条评论文章x120.jpg'style='width:100%;边距底部:20px;'3.双链DNA(链1和2)和mRNA(链3)碱基的计算:
DNA单链和双链的碱基配对关系:A1=T2,T1=A2;A=T=A1+A2=T1+T2,C=G=C1+C2=G1+G2。A+C=G+T=A+G=C+T=1/2(A+G+C+T);(A+G)%=(C+T)%=(A+C)%=(G+T)%=50%;(双链DNA的两个特征: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
DNA单双链碱基含量计算:(A+T)%+(C+G)%=1;(C+G)%=1-(A+T)%=2C%=2G%=1-2A%=1-2T%;(A1T1)%1-(C1G1)%;(A2T2)%
=1-(C2+G2)%。
单链DNA碱基数关系:A1+T1+C1+G1=T2+A2+G2+C2=1/2(A+G+C+T);
A1T1A2T2A3U31/2(AT);C1G1C2G2C3G31/2(GC);
a.DNA单链和双链配对碱基的总和比((A+T)/(C+G)表示DNA分子的特异性):
若(A1+T1)/(C1+G1)=M,则(A2+T2)/(C2+G2)=M,(A+T)/(C+G)=M
b.DNA单链和双链中不配对碱基的总和比例:
若(A1+G1)/(C1+T1)=N,则(A2+G2)/(C2+T2)=1/N;(A+G)/(C+T)=1;若(A1+C1)/(G1+T1)=N,则(A2+C2)/(G2+T2)=1/N;(A+C)/(G+T)=1。
两条单链和双链碱基含量的关系:
2A%2T%(AT)%(A1T1)%(A2T2)%(A3U3)%
T1%T2%A1%A2%;
2C%2G%(GC)%(C1G1)%(C2G2)%(C3G3)%
C1%C2%G1%G2%。
4、与细胞分裂、个体发育和DNA、染色单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相关的计算:
DNA中储存的遗传信息类型
4n种(n是DNA的n个碱基对)。
细胞分裂
染色体数=着丝粒数;
1/2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N)=体细胞染色体数(2N)=还原后期染色体数(2N)=还原后期染色体数II(2N)。
精子或卵细胞或极核中的染色体数量(N)=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的1/2
(2N)=1/2受精卵(2N)=1/2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1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四个精子。
配子(精子或卵细胞)中DNA的数量为M,则体细胞中DNA的数量=2M;
祖细胞中的DNA数量=2M(DNA复制前)或4M(DNA复制后);
原代间充质细胞中DNA的数量=4M;次级间充质细胞中的DNA数量为2M。
1条染色体=1个DNA分子=0个染色单体(无染色单体);
1条染色体=2个DNA分子=2条染色单体(有染色单体)。
四分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突触期和中期减I),四分体数=0(后期减I及以上)。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胚胎细胞染色体数(2N)=1/3受精极核(3N)=1/3胚乳细胞染色体数(3N)(均质杂交);
胚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精子中的染色体数+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远距离杂交);
胚乳细胞染色体数=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精子染色体数+卵细胞染色体数+极核染色体数;
1个胚珠(双受精)=1个卵细胞+2个极核+2个精子=1粒种子;
1个子房=1个果实。
DNA复制:2n个DNA分子;每代只有2个标记的DNA分子;标记的DNA分子占:2/2n=1/2n-1;
标记DNA链:占1/2n。DNA复制n次需要原材料:X(2n-1);
第n次DNA复制需要原材料:(2n-2n-1)X=2n-1X。【注:X代表DNA碱基数,n代表拷贝数】。
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双层膜=2层细胞膜;1层单层膜=1层细胞膜=1层磷脂双层=2层磷脂分子。
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计算
1、实际(真实)光合速率=净(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暗测):
实际光合作用CO2吸收量=实侧CO2吸收量+呼吸作用CO2释放量;
光合作用时实际O2释放量=实侧(表观光合作用)O2释放量+呼吸O2吸收量;
光合作用净葡萄糖产量=葡萄实际光合作用产量-呼吸葡萄糖消耗量。
净有机质(积累)量=实际有机质生产(光合作用)-有机质消耗(呼吸)。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混合计算:
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进行有氧呼吸,吸收的O2和释放的CO2量相等。在绝对无氧条件下,只能发生无氧呼吸。但如果在缺氧条件下,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吸收O2和释放CO2不一定相等。解题时首先要正确写出并配平反应方程,其次计算前要区分CO2的来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产生多少CO2)。
遗传概率计算定律
遗传学问题分为两类:因果问题和谱系问题。
因果问题分为两类:由因求果和由果推因。基于因果关系解决问题的思路:亲本基因型亲本配子类型及其概率后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后代表型及其概率。
解决因果推断问题的思路是:后代的表型比例父母的交配模式父母的基因型。谱系问题要明确:谱系符号的含义,是根据谱系判断显性和隐性遗传病以及推断父母基因型和预测未来后代表型的主要依据及其概率方法。
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确定显性或隐性遗传疾病和基因位置;b.写出表型根:aa、A_、XbXb、XBX_、XbY、XBY;IA_、IB_、ii、IAIB。C。根据情况,选择待定方法:人物突破法;性别突破法;显隐比法;配子比例法。d.综合写:完整的基因型。
2、个体乘法(集合交集法):
父母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概率;
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
某种基因型或表型在后代中出现的概率。
解决方案:
首先确定:必须符合基因自由组合的规律。
重新分解:利用分离法则(伴性遗传)一对一地单独研究。
再乘:按需采集进行组合乘法。
注:当多组亲本杂交时(不论遗传病),一定要先找到能产生aa和XbXb+XbY的亲本组,计算出aa和XbXb+XbY的概率,然后找出所有A_、XBX_+XBY的概率。注意识别(两套概念):求得病男孩的概率,求得病男孩概率的后代(男孩、女孩和全部)范围;找出后代(正常、隐藏、患病和所有)范围的基因型概率和表型概率。
3.计算继承规律:
通过连续一代又一代自交育种纯化Aa:杂合子(1/2)n;每个纯合子1-(1/2)n。
每对均为杂合F1配子类型及组合方式:2n;4n;F2基因型和表型:3n;2n;F2纯合子和杂合子:(1/2)n1-(1/2)n。
4.基因频率计算:
定义方法(基因型)计算:(常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A或a)%=某些(A或a)基因总数/群体中等位基因(A和a)总数=(纯合个体数2+杂合个体数)总人数2。
公式:A%AA%1/2Aa%;a%aa%1/2Aa%;
哈代-温伯格定律
A%=p,a%=q;p+q=1;(p+q)2=p2+2pq+q2=1;AA%=p2,Aa%=2pq,aa%=q2。
(多个等位基因)可调整公式为:(p+q+r)2=p2+q2+r2+2pq+2pr+2qr=1,p+q+r=1。p、q、r的每个多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例如:在一个大的人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为1/10000,那么基因a的频率就是1/100,Aa的频率约为1/50。
5.对于染色体变异计算:
倍体生物(2n=mX):体细胞染色体数(2n)=染色体群碱基数(X)染色体群数(m);
(正常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数每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
单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该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该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2n=mX)2。
6.基因突变相关计算:
群体中基因突变的数量=群体中个体的基因数量每个基因的突变率群体中的个体数量。
人口规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计算
1.人口规模的计算
标记-重捕获法:种群规模[N]=首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中的标记数
J形曲线人口增长率计算:假设起始人口数为N0,年增长率为(保持不变),t年后的人口数为Nt,则人口数Nt=N0t。S形曲线最大增长率的计算:种群的最大容量为K,则物种
群体的最大增长率为K/2。
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和尿量;净产量=同化量-呼吸量;
如果生产商将所有太阳能固定为2870)X千焦耳。
增加第n营养级生物Ykg,第m营养级生物(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