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义务教育 >中国航空工业简史(中国航空工业诞生)

中国航空工业简史(中国航空工业诞生)

发布时间:2024-10-11 21:06:58 义务教育 503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的战争硝烟中诞生。1951年4月17日,第四次战役即将结束时,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号(以下简称《决定》号)。在《决定》的引领下,我国航空工业踏上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征程。《决定》也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诞生证”。

从修复到仿制再到自主开发,我们已经走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如果说中央的决定是一面旗帜,那么在这面旗帜的召唤下,有志于航空报国的有志之士聚集在一起,为中央的决定和人民的期盼而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这是航空事业永远不会抹去、不会忘记的初心和寄托!

中国航空工业简史(中国航空工业诞生)

航空工业总部

变迁1951年4月18日,即《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号文颁布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批准成立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拉开了航空工业斗争的序幕在新中国。

1952年4月5日,航空工业局正式迁往北京。随着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航空工业局迁至德胜门国子市原摄政王宫。1963年,在航空工业局的基础上组建新的第三机械工业部(简称三机部)。1972年,三机部迁至北京交道口南大街67号原交通部办公楼。随着时代变迁,三机部先后更名为航空工业部、航天部工业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其办公地点一直位于北京市交道口南大街67号。2008年,两个集团整合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中央商务区。2017年,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上,乔迁三元桥。

航空工业哈飞中国航发东安

新中国航空工业最初兴建的六家重点工厂,大部分是在解放前留下的废墟上修建的。东安发动机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东安前身)和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中国航空工业哈尔滨公司前身)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在困难的条件下,航空界的企业家们齐心协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创办了东安发动机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是两个现代化航空工厂。

航空工业洪都

1951年4月23日,新成立的航空工业局正式通知南京二十二厂迁至南昌原国民党第二飞机制造厂厂址,洪都机械厂诞生于此。1952年底,铁路、跑道、机库、宿舍等相关工程逐步竣工,一座初具规模的航空工厂诞生了。

航空工业沈飞

1951年7月至1952年初,沉阳飞机厂(沉阳航空工业的前身)先后从华东地区、军队、铁道部、航空工业局所属企业抽调大批干部职工投资建设项目一期。到1952年,工厂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中国航发南方动力

1951年11月的一天,徐州第三兵工厂的干部职工突然接到上级命令,派他们去株洲建设新工厂。他们被要求三天后出发。员工及其家人将先行,然后是设备。

航空工业计量所

1952年2月,重工业部兵器工业总局筹建在第四研究所建设精密机械加工车间和精密计量室(航空工业计量所前身),专门从事制造和计量工作。火炮和炮弹口径测量仪以及火炮和炮弹尺寸样本。工作中,使用高精度校准样品来统一军工产品的数值。1952年至1953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个初具规模的研究机构终于建成。不仅具有一定的研究设计能力、科研用实验室和试验厂房,还拥有240米恒温实验室。

航空工业勘察院

1953年4月,第二机械工业部成立测量处(航空工业测量所前身),办公地点设在北京东交民巷。1953年10月,调查所迁至前门外银寺街15号。地质队位于东41街何家口,实验室位于北新十二门楼巷。主要为各军工企业提供工程地质勘察。以及水源的勘察和开发。从此,诞生了一批国防建设的先锋人物。他们在沙漠中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在山里刻下了奋斗的足迹。

航空工业津电

1953年2月,重工业部电讯工业局将中央第一电工材料制造厂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器工业局领导。1953年7月,航空工业局视察中央电工材料第一制造厂,将其改制为航空电器厂。从此,我国第一家航空电器厂————天津航空机电公司诞生了。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工厂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航空工业电源

1953年底,国家确定国营115厂(1957年6月改称国营秦岭电厂,现航空工业电源)在天津建立新厂,后迁至兴平。这就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个重点。其中建设项目之一是,它是我国第一家由生产地面电气的工厂转为生产航空电气的工厂。这也是我国第一家航空电器厂。

航空工业万里

“一五”期间我国航空工业得到长足发展。1954年底,一批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厂相继建成,部分与新飞机配套的发动机试制成功并投入生产。为解决航空工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快速形成独立完整配套的生产体系,国家决定“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机载设备制造厂。1956年4月,我国与苏联签订协议,苏联援助我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航空工业建设项目18个。国营万里机电厂(现航空工业万里)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航发黎明

1954年3月31日,我国第一座航空喷气发动机制造厂在沈阳市东塔脚下诞生。为了建设强大的国防工业,国家把黎明发动机厂的建设列为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正是在这片沃土上,黎明发动机厂的员工建造了亚洲第一家、也是最大的航空喷气发动机制造厂。

航空工业成飞

20世纪50年代末,第一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决定采用“工厂承包兴建新工厂,老工厂为新工厂输送和培训各类人员”的方式,从而加速了航空工业的发展”。“工厂”的原则是为新工厂配套培训和输送干部职工,确保新飞机、发动机、特设配件工厂如期建成投产。成都飞机厂是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喷气式战斗机制造工厂。它是航空前辈们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建成了航空城的雏形。

中航西飞

1958年7月23日,陕西机械厂(现中航西飞)第——3号生产准备厂第一栋厂房破土动工,拉开了生产区建设的序幕,标志着工厂建设全面启动。1960年上半年,生产区内建成了一批生产厂房、发电站和仓库,铺设了大量水管、电力管道,安装了一批生产设备。至此,工厂已初具规模,为试生产创造了条件。

中国航发西控

1956年,位于古城西安的航空发动机厂(1957年4月改称国营西安机械厂,现中国航空发展西控)基本建成。同年12月至1957年1月,根据二机部航空工业局的指示,将原来借助外厂试制的配件改为先自行试制。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1957年4月底,从国营湘江机械厂接收试制的第一个产品——某型燃油泵,加工组装成功,顺利通过了长期检验运行并验收,并投入小批量生产。满足飞机配套需求。

中国航发西航

1958年8月,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来自长白山、江南水乡的企业家;他们来自山村、城镇、校园、军营。“天上繁星璀璨,工地冰雪覆盖;艰苦奋斗,磨练意志,心系航空事业。”这是当年西安航天发动机厂干部职工中流传的一首歌曲,也是他们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

航空工业曙光

曙光电机厂原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徐家寺地区。由于原厂址地势低洼,厂房建设标准过低,厂区面积过小,1959年9月,上级决定将新厂址选在东郊牛王庙地区。1959年11月11日开工建设,在这片曾经不毛之地,航空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建成了集科研、生产于一体,具有开发、生产多种高科技机电产品能力的大型企业。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了贡献。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航空工业青云

1958年秋,一家航空仪表制造公司在北京著名风景区大中寺西诞生。当时,外部工厂称为国营庆云仪表厂(现为航空工业庆云)。1956年11月,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部)航空工业局党委作出第《关于加强仪表、电器、附件工作的决定》号决定,要求加快辅助设备厂建设,以满足航空工业发展需要。新型飞机配套设备。庆云仪表厂等多家辅助机械厂应运而生。

航空工业导弹院

1961年7月18日,航空兵器设计研究所(现航空工业导弹研究所)在古城西安正式诞生。1962年8月6日,研究所东迁洛阳。研究所203人及全部随身物品全部乘坐军用列车抵达目的地。从此,航空兵器设计院开始了邙山下、洛河畔的奋斗。奋进新篇章。

航空工业兴华

国营兴华电器厂(现航空工业兴华)原是上海航空电器厂的综合车间。由国营松岭机械厂(航空工业沉飞)锻造车间、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所、沉阳第一航空工业工人技术学校利用房产兴建而成原俄罗斯第二机械部职业学校的设施。成立于1957年9月4日,主要生产航空插头插座、微型电机、自动保护开关等,并直接供应各种飞机、导弹、船舶及地面设施提供配套产品。

航空工业江航

1962年2月,我国航空供氧设备专业工厂航空氧气仪表厂(又名:江淮仪表厂,现航空工业江航)几经周折终于在安徽合肥诞生。该厂由合肥航空工业学校(1961年5月4日由合肥技工学校和六安航空学校合并而成)和湖光仪表制造厂整合而成。从此承担起生产航空供氧设备的重任。

航空工业惠阳

1960年代初,国家决定“动员一切可能的技术力量,挖掘一切积极因素,立即建立螺旋桨制造厂”。虽然主体于1964年11月竣工,但由于坚持基建与试制并举的政策,早在1963年10月,我国第一代木制螺旋桨就在临时工厂里仿制出来。

航空工业计算所

20世纪50年代末,电子计算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还是空白。经中国科学院党委、陕西省委研究决定,中国科学院陕西省分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筹建西安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现航天工业计算研究所)。1958年11月,中国科学院西安计算技术研究所正式成立。航空人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四面八方齐聚大油北。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为计算所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青春和岁月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