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已知最大的台风(人类史上最大的台风)
原标题:人类已知最大“台风”已刮350年。风速极高,可以毁灭地球上的一切。
在中国古代,台风常被称为“飓风”、“大风”、“风暴”。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太平洋产生的气旋性环流,即台风,常常登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带来强烈的天气变化,甚至造成灾害。因此,我国的历史文献中留下了丰富的台风记载。
唐代文献《岭表异录》记载:“南中夏秋多恶风,人称‘飓风’。”这里的“南中”指的是岭南地区。
康熙四年农历七月初三,即1665年8月13日,我国江淮地区刮起了台风。这次台风从黄海直接登陆我国江苏省。因此,给江淮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后果。由于暴雨和风灾,江苏省东台县(今东台市)沿海海潮汹涌,数丈高,大量房屋被淹没。在中国古代,人们并不了解台风的真正成因,也无法预测台风的路径。因此,台风造成的灾害一直困扰着当时的人们。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台风的真正原因。
台风实际上指的是热带气旋。什么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指热带、亚热带地区海面产生的气旋性环流。因此,台风本质上就是气旋。
既然有气旋,就有反气旋。本质上,气旋是低压,反气旋是高压。低压是指中心压力低于周围气团的气团。高压是指中心压力高于周围压力的气团。地球上方气流之所以存在低压和高压,是由于海拔高度和热特性的差异。每个地方的温度都不一样。简单来说,就是温度高的地方,气压低,温度就低。在气压高的地方,气流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从而形成风。在北半球,当某地气压低于周围气压时,风从周围吹向中心,受地转偏转力的影响,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气团。这是低压,即旋风分离器;当某一地点的气压高于周围空气时,风从中心吹向周围地区,并受到地转偏转力的影响,形成顺时针旋转的气团。这是高气压,即反气旋。在南半球,情况则相反。南半球的气旋顺时针旋转,反气旋逆时针旋转。
台风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中心风速超过每小时118公里的热带气旋就是台风。地球大气层是一个三维空间,而不是一个平面。当风从周围吹向中心时,中心的气流会聚集,形成相对于高空的高压区。这样,气流就会从地面被迫上升到高空,上升气流往往会导致阴雨天气,这就是台风能带来降雨的原因。
高压(反气旋)的情况则相反。气流从中心吹向周围,使得地面中心的气压越来越低。高空的垂直气流会被迫下沉。下降气流通常不太可能导致降水。所以当气旋发生时,往往会出现晴朗的天气。
夏季,台风(气旋)会带来降雨,反气旋会带来干燥天气。我国长江流域的干旱天气是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造成的,也就是副热带反气旋。冬季,反气旋也会带来寒流,因为冬季的反气旋一般来自高纬度地区,带来冷空气。当然,在秋季和春季,受反气旋控制的地区经常会出现凉爽的空气和微风。美丽的天气。从某种意义上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天气是受到“反台风”即副热带反气旋的影响。当台风(热带气旋)闯入副热带反气旋控制的地区时,会立即带来降雨,炎热干燥的天气会变得凉爽。所以说,台风并不是没有用的。台风所到之处,往往会带来降雨和降温天气,有助于缓解当地高温干旱。当然,降雨过多可能会引发暴雨,引发洪水。
当热带气旋在太平洋形成时,为什么会移动到东亚大陆?因为在地球中纬度地区上空,整体盛行西风,存在西风带。受西风影响,台风的移动路径总体上是由西向北移动。夏季,我国东部地区原本受副热带反气旋影响,造成高温干燥天气。突然,一股热带气旋从太平洋吹来,带来了降温和降雨。
为什么台风来了之后,风很大,但受副热带高压(副热带反气旋)控制时,却感觉风不大?在地球上,气旋控制的区域一般都比较小,最大的只有2000到3000公里,最小的只有200到300公里。但反气旋控制的面积特别大,最大可达数万公里。所以虽然反气旋也是一个气团,但气流总是从中心缓慢地吹向周围。当中心气压慢慢降低时,高空气流也会慢慢吹向地面。因此,不容易产生反气旋。风暴。如果地球上的反气旋形成风暴,它们通常是暴风雪。冬季形成的暴风雪是由高纬度地区冷高压气团带来的。反气旋可以是冷的也可以是热的。夏季的副热带高压是温暖的。反气旋,而在冬季,西伯利亚和北极圈附近的反气旋是寒冷的反气旋。这个寒冷的反气旋的面积非常大。当气流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线下降,就像大坝决堤一样。它像海潮一样,奔向我国的南北地区。这就是冬天的寒潮。因此,本质上,冬季寒潮和夏季台风是同一个东西。
反气旋的面积很大,风速往往很慢。夏季不容易形成暴风雨。然而,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上,情况就不同了。人类在木星和海王星上观测到非常强且稳定的“反气旋”。气旋风暴”。
太阳系中最强大的反气旋风暴是木星上的大红斑。人类发明天文望远镜后,看到了木星的卫星,也看到了木星上的大红斑。这个大红斑很像地球上的“台风眼”。》,其实它是一场“台风”,而且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大的“台风”。木星大红斑的面积有多大?东西长2.4万到4万公里,南北宽12000至14000公里,地球的平均直径约为12000公里,这意味着木星的这个大“台风”可以将整个地球装进去。
世界上第一个看到木星大红斑的人是英国博物学家和发明家罗伯特·胡克。1664年,他第一次看到木星上的大红斑。不过,当时他可能还没有看清楚,因为木星的大红斑据信位于北赤道地区。1665年,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首次确定了大红斑的位置。卡西尼号后来还发现了四颗土星卫星。为了纪念卡西尼号,美国人后来将探索土星的飞船命名为“卡西尼号”。木星大红斑自公元1664年,即清康熙三年被发现以来就一直存在。也就是说,这场“台风”从清朝康熙年间一直刮到现在,至少距今已有350年了。
木星大红斑的风速有多高?边缘风速为每小时430公里。地球上的台风一般为每小时118公里至239公里。如果超过每小时239公里,就是超强台风。每小时超过230公里的风速常常会把地球上的树木连根拔起。炸毁房屋。如果风速达到430公里,那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地球被放入木星的大红斑中,地球表面上的所有人造物体都将被摧毁。
木星大红斑边缘的风速很大,但中心的风速相对较低。越靠近中心,气流就越稳定。木星大红斑中心只有少量气流。因此,呆在木星大红斑中心是相对安全的。其实地球上的台风都是一样的。站在台风眼里,你会感到非常平静。台风眼的直径一般为30至65公里。这片区域看上去很大,但别以为刮台风了。站在台风眼里是安全的,因为虽然台风中心相对平静,但台风眼壁就在风眼旁边。这是风墙,是强雷暴区,是整个台风系统。在天气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首先是不可能进入台风的核心区域的。一旦进入核心区域,就无法穿过这面风墙。然而,事情走向极端就必须扭转局面。走过这堵墙到达台风眼时就变得安静了,但我们人类仍然无法站在台风眼里,因为台风在不断移动,台风眼的面积也在变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