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义务教育 >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方法)

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4-04-06 23:04:48 义务教育 945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教师要“以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谁’为根本导向,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结合课程、专业、学科实际,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增强课程的教育功能,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开展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呢?您可以尝试运用“一基础、三结合、四整合”的模式来开展教学。

一个基础

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方法)

按照课程所属或服务的学科、专业进行挖掘。课程是专业的组成部分。各类课程的教育作用必须立足于专业建设,需要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教师应结合课程所属和服务的学科、专业的形成背景、发展历史、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特别是所涉及的重大工程和科技发展成果、科学家或模范人物的事迹、原理等。学科、专业的意见和看法。相关生活实践、教学实践、科技实践等,挖掘其中蕴含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主义、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内化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种组合

1、要根据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进行挖掘。

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固有的规范和要求。它是从业人员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每一个大学生在未来职场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一般专业素质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甚至差异很大。教师应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和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专业要求,从职业素质发展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教育元素,增强课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2、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来挖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就是对学生进行“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爱国主义教育。生动的教材。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地区的实践成果进行案例教学。教学,并分析和解释其中所包含的理论逻辑和含义。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激发学生热爱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增强课堂教育效果。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背后的文化优势,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印记。”教师要重视文化对学生成长的渗透和影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挖掘课程教育所需的文化元素,滋养学生健康成长。

3、挖矿应结合国际国内时事进行。

新时代大学生保持积极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热情。他们特别关注国际国内时事、社会热点问题、重大事件等,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把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置于国际国内两个情境、两种资源的背景下,探索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内容。进行教学,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和分析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和中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如中美关系贸易战、新中国成立70周年、英国“脱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

思政课不是“课程+思政”,也不是课程“思政”、“去智化”,而是对包括思政课在内的所有课程发挥教育作用的新要求。教师开展思政课时,要避免对其挖掘的思政要素进行“说教”、“生切”、“嫁接”等简单化处理。他们必须在探究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成分的基础上,重新认识、重新认识课程内容。重构再造,将挖掘出来的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在所授课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进而实现育人与人才的统一。

说教:这主要是指教师未能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课程中,而是生硬机械地讲爱国主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题。思想政治部分和专业课还是有区别的。

盛切:主要是指在教授专业课时突然切换到思想政治内容,让学生感到困惑。

嫁接:主要是指同一专业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师使用同一个案例。虽然教师轻松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中,但学生在上多门课、听同样的思政案例后,很容易产生疲劳。

四整合

当教师将挖掘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而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艺术的“化学反应”。这是一项复杂而微妙的教育工作。教师必须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专业培养计划、课程大纲中的教育规定,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重新认识和梳理,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独特的设计和实践体现在课程教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实现了课程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融入教学计划是关键。教学计划是教学实施的方案设计,是教师实施教学大纲的主要依据和路线图。教师将挖掘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教学计划中。这不仅是根据学科知识特点和教书育人规律对综合内容、时间、方法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也是对课程内容的重新整理和重组。重构保证知识教育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统一,是教师开展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准备。

例如,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桑健老师在制定《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计划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课程大纲中规定的7章内容重构为5章,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政课程推出前,按照知识转移的导向,编制了《饮食文化概论》门课程,包括《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中国饮食科学与人物》、《中国饮食民俗礼仪》、《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宴会文化》。共有《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等7章;开设思政课后,桑健老师根据新的课程目标,重构了原有的知识结构,编成了《政治的共味——饮食与政治的关系》、《民以食为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饮食与经济》《神食————饮食与宗教的关系》《紫海飘香——饮食与汉字的关系》《大胃碧荷————饮食与哲学的关系》等5章凸显价值塑造方向。

融入课堂教学是重点。一切课程都具有教育功能,一切班级都是育人的主渠道。将挖掘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是教师思政课的重点。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艺术性,需要选择适当、多样的教学方法作为辅助。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价值判断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问题和知识背后的理论思维、方法论和价值判断,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导。

例如,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韩曦教授在讲授《传感器芯片设计原理与制造工艺》时,通过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分析,深刻阐释了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的战略意义。比如中美贸易战、中兴事件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科技兴则民族富、科技强则国强的信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VR虚拟仿真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价值上的优势。引导、情感传递、道德示范。

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曹丽婷老师在讲授《物流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时,通过视频让学生体验了京东无人仓储的全自动化物流作业。中心,体验真实的现代物流,了解我国现代物流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融入实际教学是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实践教育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探索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挖掘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融入实践教学,就是把教育目标融入实践教学目标,坚持把教育要求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吃苦耐劳、吃苦耐劳的作风等

例如,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举办“追寻红色起源”创意活动,组织艺术类学生来到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手绘北京副中心,渗透学生对红色的热爱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北京与爱国主义。

同时,要充分挖掘实践场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践教学中。

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周爱华老师将《空间数据采集实习》课程与红色“1+1”活动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实习内容、形式和实习任务,运用红色乡村作为实习地点绘制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图、交通图、乡村旅游资源手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锤炼了他们的意志,而且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

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肩负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和责任。

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邱红老师讲授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要求学生调查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婚姻四大事”内容,并进行在指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时,对周围的人进行研究。通过访谈加深对消费1.0时代向消费4.0时代转变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7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70年来国家的改革开放40年来,也带来了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思想政治课,开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