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义务教育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24-08-05 14:01:26 义务教育 378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号文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它根据实际情况。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全文如下。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定位类型,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把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把现代职业教育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立足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着力深化产教融合,以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为重点,以科教融合为新方向,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序有效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建设和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适应性、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工匠,为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奠定坚实基础。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了基础。

2、改革方向。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本、质量为本、诚信创新,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渠道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养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相互融合,让不同禀赋和需求的学生做出多元选择,发挥才干;坚持以教学带动生产、以工业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形成符合市场需求、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和区域布局。构建中央与地方联动、区域联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作的发展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省(区、市)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发挥引领作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改革。突破、发挥引领,形成制度供给充足、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体系。

二、战略任务

3.探索省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围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大区域战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牵头推动和地方创新实施,选择需求迫切、基础条件好的省(区、市)改革探索意愿,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部与省共同推动机制,在职业学校重点能力建设、产教融合、职教融合等方面改革取得突破教育投资机制、制度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制定支持职业教育的金融、财政、土地、信贷、就业政策。和收入分配等激励政策,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

4.创建全市产教联合体。省政府以工业园区为基础,建设具有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功能的市级产教联合体,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董事会,实行实体运作,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共同探讨培养计划,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推动教学改革,提高质量技术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促进产业规划和人才需求出台制度,引导职业学校紧跟市场和就业形势,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间紧密衔接布局和当地产业结构;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为园区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5、打造产教融合社区。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端仪器仪表、航空航天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能源电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大学、职业学校牵头建立跨区域产教融合整合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参与的社区,汇聚行业和教育资源,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能力项目,开发和推广教学设备;根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实行委托培训、订单培训、学徒制培养: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对行业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

三、重点任务

6.提升职业学校重点教育能力。优先选择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组织知名专家、行业精英和优秀教师,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师资队伍和实践项目,及时融入新方法、新技术,将新技术、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做大做强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变革、教学与评价方法。面对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广泛开展技能技能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技能型社会建设。

7.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依托龙头企业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实训基地,开发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开展定制化、个性化培训。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行动,对职业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定向培养。实施职业学校名师(名匠)、校长培训计划。建立灵活用人机制,采取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方式,支持职业学校公开招聘行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任教;设置一批行业导师专岗,按规定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通过兼职教学、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来校工作。

8.建设开放的产教融合区域实践中心。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现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采用政府主导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一批公共执业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支持等方式,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园区提高生产实习资源整合能力,支持建设一批企业实习中心。鼓励学校与企业以“校中厂”、“校中厂”方式共建一批实习中心,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产品中试等提供服务政府投资的保持公益属性,企业建设的按规定享受教育用地和公用事业费优惠。

九、拓宽学生成长成才渠道。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高职院校为主体,高职本科生为牵引,建设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探索发展综合性高中,支持技工教育改革发展。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教育,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完善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扩大职业教育高考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规模,招生计划由各地统筹安排以国家批准的年度招生规模为依据。完善本科学校招收有工作经验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办法。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完善专科到本科的考试方式和培养方式,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融合协调发展。和普通教育。

10.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继续办好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和世界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推动成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立足区域优势、发展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才需求,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教学跟随输出,产教联动,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职业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一批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推动专业化、模块化发展,完善标准法规,创新运行维护机制;推进“中国职业技能”工程,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国际化人才和中资企业迫切需要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四、组织实施

1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全过程各个环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促进就业创业、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的总体部署和实施相协调实施。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升级,并作为下一阶段的考核工具。是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办学基本功,实行公办职业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增强民办职业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教材、入课堂、入学生头脑,牢牢掌握学校思想工作领导权,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德技结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完善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设聚集教育、科技、工业、经济社会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咨询机构,承担职业教育政策咨询、标准制定、项目论证等工作。教育部牵头建立总体协调推进机制,会同相关部门推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制定人才需求、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三张清单”,健全实施机制。支持地方政府设立职业教育培训管理机构,整合相关职能,统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13.强化政策支持。探索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基金投入,按照公益性原则支持职业教育重大建设和改革项目。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投资等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探索建立分大类、差别化的职业教育生均资助制度。地方政府可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相关资助标准和生均资助等扶持政策,对非营利性民办职业学校给予适当补贴。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助学方式,建立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多元化发展要求的费用分摊机制。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和公平竞争的报名、招聘、就业条件。支持地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员工资收入水平。

14、营造良好氛围。及时总结各地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的典型经验,做好相关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充分理解、积极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在职业教育方面。组织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教师节等重要节日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发现和宣传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功的典型故事在基层。确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表彰奖励优秀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劳动光荣、技能可贵、劳动有价的时代潮流。创造是伟大的。

陈艳婷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