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时代(5g时代会是什么样)
从2019年开始,我们正式迎来5G商用元年。至此,遍布全国的5G手机和5G基站已经不能说是新鲜事物了。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罗伟曾提到,未来10年国内5G人才需求将达到2000万人。2020-2022年期间,5G人才需求量最大,届时将出现200万人。人才缺口。《5G人才发展新思想白皮书》显示,到2030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800万个就业机会。5G将通过产业联系和连锁反应,间接增加行业对数千万人才的需求。那么与5G相关的专业有哪些呢?未来哪些专业会成为热门专业?我们一起看看吧!
01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方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门理科专业,包括信息科学和计算数学。第一个方向以计算机科学为主,数学为辅;第二个方向以数学为主,计算机科学为辅。
一些学院和大学培养学生以下专业方向:
大数据、云计算、数学金融、信息处理、信息数字化、移动互联网、计算数学与软件。
就业前景:
主要从事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的研究、教学和计算机教学、应用程序开发和管理工作。
02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方向:
电信、物联网、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嵌入式系统、电子技术应用、电气及自动化、电子设计自动化、移动互联网应用、航电设备维护、移动设备应用开发、汽车电子设计与开发。
就业前景:
新事物、新兴产业总是备受关注。正是因为如此,计算机专业迅速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很多学生削尖脑袋,再削尖脑袋,钻进这座象牙塔的象牙顶,要么是为了兴趣,要么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谋生,要么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成长得更好更快。
与前几年计算机专业的火爆相比,该专业的选择逐渐变得更加理性和客观。学生和家长更多地基于更有利于个人长期自我发展的出发点来考虑。
03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方向:
1、微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基础知识;
2.物理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器件;
3、介电物理、电子材料、电子元件;
4、物理电子学、电子光学、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
5.微波技术、天线和无线电波、射频/微波电路。
就业前景:
我国电子科技产业将有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自主研发产品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与来料加工并存的局面;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分布和产品结构将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向民用方向发展,必然带动国内产品的需求和生产。随着社会需求将逐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整体就业前景广阔。
04通信工程
专业方向:
部分院校培养学生以下专业方向:海洋通信、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管理、无线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技术、电信网络规划与设计、通信系统运营管理、通信与广播电视施工工程师、通信设备安装与维护、无线多媒体广播技术。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通信技术和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经营、开发和应用工作。
05信息工程
专业方向:
主要学习各类模拟和数字信息传输流程、信息采集处理相关技术、协议、传输安全等,具备从事通信网络总体设计和调试的基本能力,具备信息电子采集知识系统设计、信息处理和网络安全基础设施设计的基本能力。
就业前景:
工业与电气工程相关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器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究开发、经济管理等工作,ETC。
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和跨学科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主要研究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涉及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领域。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广泛领域的工程技术适应性。他们就业机会广泛,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上岗速度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相关企业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技术工作。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及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类电子产品及设备的组装、调试、测试、应用和维护技术工作。还可以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从事一些机电设备、通讯设备和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维管理工作。
07人工智能
专业方向:
认知和神经科学课程;人工智能伦理课程;科学和工程课程;高级机器人课程;人工智能平台及工具课程;人工智能核心课程。就业前景:
目前,在高端人工智能领域,该专业的顶尖人才短缺,而且这种缺口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非常大。总体来说,人工智能专业的就业方向非常广阔。
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方向:
一些高校培养学生的专业方向有:NET、JAVA、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工程、金融信息化、嵌入式软件、媒体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信息与技术等。
就业前景:
据2017年第3期《电脑迷》发表的论文显示,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薪资仍处于良好水平。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以每年1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
一份样本为8000人的调查问卷显示,目前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开发行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大部分主要集中在网络开发和软件开发领域,分别约占受访者的32%和27%。其他包括约15%的毕业生选择网络测试技术职业,约10%的毕业生选择网站优化和推广工作。
09软件工程
专业方向:
一些高校培养学生的专业方向有:JAVA、大数据、云计算、软件设计、数字媒体、金融软件开发、嵌入式应用开发、软件开发与测试、移动互联网开发、移动设备应用开发等。
就业前景:
软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2002年新增的专业。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专业必将成为新的热门专业。软件工程的研究和应用,以及我国软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定的软件工程科技人员,既具有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软件工程的未来是光明的。
10网络工程
专业方向:
部分院校培养学生以下专业方向:物联网、铁路信号、智慧城市、渗透与测试、网络安全与攻防、网络工程与管理、移动互联网开发、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系统开发与管理、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安全。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学校、工厂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网络技术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开发、系统维护、教学、科研等工作。机构。
11信息安全
专业方向:
主要专业实验有:信息安全软件基础实验、信息安全硬件基础实验、密码学实验、网络安全实验、信息内容安全实验、创新综合实验。
就业前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变得至关重要,信息安全已成为信息科学的热点话题。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的起点还较低。全国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信息安全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通信等领域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和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还可以从事IT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其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顺应时代,抓住机遇!
12物联网工程
专业方向: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知识。部分院校培养学生以下专业方向:电子商务物联网、移动嵌入式、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等。
就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传统媒体、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团体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本专业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深入、全面、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又能从事新闻传播技术的设计、制作等方面的传播技术工作。
13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自动控制、电力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从事现代电子系统开发设计、过程控制、软硬件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智能装备、电力电子系统设计。
就业前景: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内外发展最快的领域。我国在制定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规划中,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摆在了首位。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不受行业限制。近三年,毕业生一直走在国家各类人才需求前列,就业率达90%以上。毕业生可在邮电、通信、金融、电力、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您还可以在政府机关和国民经济许多领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14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方向:
课程教学体系涵盖大数据发现、处理、计算、应用的核心理论和技术。具体课程包括:大数据概论、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基础知识、Python编程、统计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方法、多媒体信息处理、数据可视化技术、智能计算技术、分布式与并行计算、云计算与数据安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高级语言编程、优化理论与方法等。
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大数据分析、挖掘、处理、服务、应用和研究,也可从事大数据集成、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各个行业的系统。维修等工作,也适合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交叉学科继续深造。
15网络空间安全
专业方向:
包括信息科学基础课程、信息安全基础课程、密码学课程、系统安全课程、网络安全课程、内容安全课程以及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就业前景: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运维、安全管理等工作。他们的就业方向包括政府部门的安全法规和安全管理,包括法律的制定;为安全企业研发安全产品;一般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以及国家间空间安全的协调。
16虚拟现实技术
专业方向:
本专业面向虚拟现实行业发展需求,培养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虚拟现实建模技术、引擎开发技术、智能交互技术、5G+VR技术、算法分析技术、具备虚拟现实现实技术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和行业应用能力。
就业前景:
能在会展、数字娱乐、文化创意、艺术创作、素质教育等领域从事虚拟现实产业项目设计、开发、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