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深刻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深刻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是)

深刻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深刻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是)

发布时间:2024-11-15 22:34:21 课外活动 890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作者:郭伟(北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家强大,经济体系也必须强大。加快形成现代经济体系,可以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经济体系是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各层次、各领域相互联系、内在联系组成的有机整体”。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这一方面全面讨论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任务,是对现代经济体系科学内涵的准确概括,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深刻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深刻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是)

1.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以创新为引领、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打破从一二三产业视角认识和推动产业体系调整的传统分析框架,创新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人力资源部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作用不断增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配置将不断优化。”这种基于生产要素投入视角的新分析框架可以避免产业体系分割造成的失衡,是产业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其中,实体经济是产业体系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实体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的支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经济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的动力,是提高一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现代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一方面,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人力资源是实体经济的支撑。从数量上看,人力资源供给的增加可以促进分工,分工带来的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带动总产出的增加;从结构上看,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意味着较高的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对应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相应的实体经济就会发展得更快。

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现代经济体系的规则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市场体系必须“实现市场准入顺畅、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可以使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顺畅流通,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整体协调、流通畅通的市场体系。统一开放为有序竞争创造了前提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普遍采用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有序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关键。这一本质要求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为适应供需结构的变化,各经济主体的决策将更加科学、灵活,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有序是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规则要求。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必须是基于统一规则的有序竞争。特别是要处理好产权平等保护、生产要素平等利用、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等各个方面。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3.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激励机制。提高收入分配制度科学性、合理性的关键是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后,针对过去平均主义“吃一大锅”造成的抑制生产积极性、效率低下的弊端,十分重视提高效率。党的十三大指出:“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帮助善于管理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扩大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差距扩大”。坚持贫富共同富裕的方向。体现社会公平,促进效率提升。”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党的十八大提出:“分配首次注重效率,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整过大的收入差距。”在更加注重效率的政策引导下,经济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效应显着。收入普遍增长,但收入分配不规范、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日益显现。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制度导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个分配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创造性地采取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存、并存,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意味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深刻认识,体现了面向实际问题的强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优势突出、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现代经济体系的空间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也是发展目标。也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它是两点发展理论与关键理论的统一。它是平衡发展与不平衡发展的统一。它是发展缺点和潜力的统一。“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发展的先天优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经济结构是否均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因素,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城乡从分离到一体化的转变仍需要一定的物质社会条件作为前提。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产业集群加剧了地区间生产要素配置的不平衡。我国的区域政策必须改变过去以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为主要手段的单一做法。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考虑到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在选择各地区主导产业时,可结合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历史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系统规划,强化制度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力争继续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优势凸显、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只有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在保持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一重要论述,把绿色发展放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突出位置,是我们人民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现代经济体系需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基础,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开放水平也稳步提升,多元均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正在形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互利共赢、多元均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并首次提出“多元均衡”理念开放型经济体制,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市场多元化、均衡化。当前,百年变迁、世纪疫情交织。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定。要进一步促进进出口、引进来、走出去等市场多元化。二是贸易多元化、平衡。我国不仅是货物贸易大国,也是服务贸易大国。虽然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但与同级别经济体相比仍较低。挖掘我国服务贸易在扩大开放中的红利日益迫切。第三,区域多样性和平衡性。在提高沿海开放水平的同时,要注重加快内陆和沿边开放,在不断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的同时,增强开放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安全角度看,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和扩大开放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开放保障体系,构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安全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开放,越要注重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大问题,增强竞争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不仅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也成为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和资源跨境流动的规模和频率将不断增加。要在加强监管能力的同时提高开放水平,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从效率看,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追求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依靠外部动力向依靠内生动力转变,从拓展市场广度向挖掘市场深度转变,从赋能向发展转变。充分发挥低端因素的优势。完善培育高端要素新优势,全面实现内外循环畅通,推动我国供应链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重构,持续提高对外开放经济效益外面的世界。

7.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准确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问题上,要讲辩证法、讲两点论,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着力把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形成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理论和实践证明,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一方面,市场可以通过价格信号传递多元化的经济信息,引导消费者和制造商做出相应的选择,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市场可以使一切劳动力、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爆发出来,让社会财富的一切来源充分流动。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存在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点,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但如果政府与市场的界限模糊,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就会极大阻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政府既不能充当“甩手掌柜”袖手旁观,也不能充当“全才”,为别人做一切事情。必须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市场管不了或者管不好的事情。以维护宏观调控为重点,积极维护市场秩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供公共产品。

《光明日报》(2022年5月12日版本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