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好吗)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好吗)

发布时间:2025-01-19 06:02:03 课外活动 679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谢谢你的邀请。作为一名2005年进入本科、2009年进入研究生的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我想我可以贡献一个没有计算机背景的高中生的答案。

我本来并没有想过报考计算机专业,更没想到自己会考上清华大学。当我上高中时,我对计算机一无所知,也不了解互联网上的新兴趋势。我是2005年参加高考的,应该说我很幸运。当时,安徽省实行的是评分填报的策略。因此,我认识的很多成绩比我好的同学都非常谨慎,没有报考清华,给我留下了这样的排名。进入清华大学的并不是最顶尖的学生。高中一年级时,受班主任的影响,我参加了化学竞赛。因此,我的第一/第二选择不是计算机系。我被调到计算机系。当时进入我省计算机系的主要是参加信息学竞赛并被保送的人才。其他考生申请计算机系可能并非偶然。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好吗)

我入学那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50多名学生。其中两位数的学生都有高中参加信息学竞赛的背景,其中不少人曾获得过各种国内国际金牌。进入计算机系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被压垮了”。事实上,这种感觉从大一就一直伴随着我。从我大一进入大学到研究生毕业那年,至少在竞技编程方面,我以为我从来没有超越过那些在进入大学之前拿过金牌的同学。直到今天,我仍然偶尔会在我读研究生的实验室组里向那些“神童”询问一些算法相关的问题。

本科前两年的学习以基础平台课程+少量专业入门课程为主,所以大学一、二年级计算机系的课程与系等其他院系的课程没有太大区别电子学系和自动化系。我大一时,系里的必修课主要是基础专业课,如《微积分》和《大学物理》,穿插一些入门专业课,如《程序设计基础》和《离散数学》。大二的时候有《线性代数》和《数值分析》,还增加了《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等专业课。

从高三到大学一年级,学习的节奏从每天复习、巩固知识,变成了同时学习几门学科。大学的教学也与高中完全不同。每个班级每周只有一到两节课。一个基础课教室可能有200到300名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除了课上讲课,课后很少见到老师,因为他们还有其他职责和科研任务。大多数时候,助教只负责批改作业,因为他们也是在校学生,有自己的学习和科研任务。学生们不再像高中时那样整天在同一个教室学习。下课后,大家分散去吃饭、锻炼身体,或者去宿舍或者图书馆学习。

我大一、大二的时候还算比较“公平”,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大学物理、数学之类的课程基础,所以还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家都会去自习、做作业,也会互相讨论作业,有的学生会去找助教解答问题。总体来说,基础平台课程对于大家来说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中,有基础知识的学生和没有基础知识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极端的反差。对于有信息学竞赛基础的同学来说,大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基本上就是个摆设,最多只能算是一堂学习C/C++的语法课。他们无需花费任何时间,就可以轻松地在课程中获得几乎满分。对于像我这样没有任何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第一次进入机房,他们正在学习如何正确地开关计算机以及如何从Windows2000桌面启动VC6.0程序。指针很难理解,递归也很难理解,而且我仍然无法绕过动态编程。与我有相同基础知识的学生不少。我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写一个课后练习,花更多的时间研究为什么VC6.0会报错代码无法编译,为什么程序运行时会崩溃,为什么我的运行窗口会打印出一大串字符串'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

“被压垮”是在这样的课程中体验到的。但正是这样的环境,提供了独特的空间。您可能会在床上睡觉时赢得国际信息学竞赛的金牌。无论你遇到多么困难的编程问题,你永远不用担心没有人能帮你解决。他们会雄辩地告诉你,“哦,这个问题是XX问题,blablabla……”。床上比赛第一名你不在宿舍吗?没关系,往外走两步,你就会再获得一枚金牌。几年后,当这些伟大的人毕业、走遍世界各地时,可能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见到其中的一位。计算机专家是计算机系普通学生身边最宝贵的资源。

我大一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学习,系里规定宿舍里不准使用个人电脑,所以大家平时都是去系里的机房进行电脑实验。在我大二的时候,规则开始放宽,几乎每个人都买了自己的电脑。2006年,我花了5000多元在中关村买了第一台台式电脑。作为我出生以来最大的个人购买,我非常兴奋。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的时代,电脑+互联网也为大多数学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搜索引擎、论坛、电子书、影视资源几乎占据了我们的业余生活。大二是学生最“堕落”的时期。玩各种局域网游戏在系里很流行。虽然我的游戏水平不高,但我热情地利用以前的经验搭建了直播平台,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系里的《魔兽争霸》比赛,并多次客串主持。

大三是计算机系,也是清华大学大部分工科系的分水岭。因为随着平台基础课程的完成,大量的专业课程开始出现。《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这三门专业课是当年初三学生的大山。我个人觉得是否学过这些核心课程的知识也是区分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程序员的主要因素。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这些课程特别“重”,主要体现在除了课本知识外,还有需要学生完成的“大实验”。

我还清楚地记得每门课程的实验场景。

《编译原理》的大实验:需要实际完成一个教学编译器来解析类Java语言的源代码,以及生成和优化中间代码。这次实验是我第一次阅读大型代码库,也是一次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纸上学终究是浅薄”的实验。但正是这个实验让我对工作中的静态分析技术非常感兴趣。写代码的时候就能发现和避免的问题,不必等到代码运行起来才被发现。

《操作系统》的大实验:MIT大学计算机系的操作系统实验jos(现在已经换成本科同学写的ucore)需要完成《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启动、内存管理、多进程、文件系统等功能教学操作系统。本课程的实验让很多同学第一次接触Linux和命令行程序。面对模拟器中漆黑的窗口,看着内存,这门课程还让学员们学会了另一项令人惊叹的技能:——,在Linux中运行Windows程序。否则,当你正在写操作系统的大实验,同学叫你玩Dota时,你只能移开视线,叹息“下一场”。

010-30000的大实验:使用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研制的TEC-2000AFPGA实验箱,模拟制作简单的MIPS指令集CPU。第一堂课结束后,我从实验室收到了一个手提箱大小的实验箱,此后做实验的行为被称为“烧箱”。我记得我执行了十几个简单的指令,但没有任何错误。后来,我借了别人实验用的一个盒子,通过翻转两个盒子上的输入开关,进行了“人肉”调试。当一切最终调整完毕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一个人了。拨开云层,见阳光。

整个大三感觉速度一下子提了起来,每个学生都面临着毕业后选择道路的问题。很多学生大一、大二就打算出国深造,大三就开始准备申请;一些学生想留在学校读研究生,他们也开始找系里的老师做一些学生研究项目来熟悉他们;还有一些学生希望毕业后直接工作,开始联系企业实习。准备读研或出国的学生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信用分数。为了让自己的成绩单更加漂亮,他们在每门课程、——份作业、考试和实验中都尽可能多得分。大型实验一般采用小组制,2~3人为一组。每个人的实验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的成绩。往往在课程开始前,一个大家伙就会有很多小家伙勇敢地上前乞求抱抱他。不过,大牛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大牛经常被宿舍室友分流,或者大牛互相联手。更多的时候,小家伙们只能挤在一起取暖。

“每个人都被迫出来。”这句话是系里的经典名言之一,也是大多数普通学生大三时期的真实写照。在如此巨大的学习压力下,一些普通的年轻人被迫成长为“小牛”、“中牛”。也许他们暂时还不如那些大牛、巨牛,但是这些经历让他们成长到了原本无法达到的高度。

到了大四,学生们的生活分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大部分研究生已经联系上了导师,通过了系里的面试,所以已经开始在实验室工作,享受毕业前的生活。最后的闲暇时光;出国的学生们抢着最后的机会刷GRE/TOFEL成绩,紧锣密鼓地申请学校,找老师写推荐信,等待学校录取,交流签证经验;直接上班的学生开始入驻实习单位,基本上只有晚上才能见到人。

我们每个同学大四下学期的去向已经基本确定,剩下的任务基本上就只剩下毕业论文了。这也是本科期间最轻松的时刻,但也是最悲伤的季节。同宿舍的同学可能很快就要分道扬镳,他们可能相距遥远,也可能远隔重洋;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对即将逝去的日子充满了憧憬。我们打造了自认为最好的毕业晚会,在礼堂的舞台上留下了我们的回忆。

本科毕业已经10年了,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经历仍然让我受益匪浅。如果说我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希望能够回到入学的那一刻,更加踏实地度过在系里学习的每一天。一天。

一觉醒来,发现有60+个赞,还看到了一些学弟学妹的回答(学弟学妹不存在吗?)。我心中暗喜,但又怀疑自己这个老混混是不是抢了他们的风头了。毕竟,这个答案可能更需要的是在清华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经历。

但读完现在同学的答案后,我很高兴我的答案与现在同学的答案有很多相似之处。表明了我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也表明了我这十年来所经历的氛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

关于被碾压或被殴打的感受: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认为自己属于周围圈子中的前X只是一个合理的规范。作为高中同学中的佼佼者,我的期望可能更是如此。

但是,如果你换个思路,觉得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中处于劣势,那只是说明你“赚到了”,你进入了一个不属于你的圈子。更幸运的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才与你没有太多直接的利益冲突。接受与人才相同的教学内容,其实对你来说是一种“鞭策”。如果你能用正常的学习态度来应对,那么这些一开始给你带来巨大压力的事情最终会让你和其他从未经历过这样环境的学生带来一些差异。

盐选栏目高考志愿者报名指南:提前批次、平行志愿者、十三大学科类别详解作者声音工厂等会员专享69.00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