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旭改编老舍(作家方旭)
老舍老师是新中国第一位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代表作和戏剧深受人们喜爱。著名戏剧导演、演员方旭花了十年时间将老舍的六部作品搬上了舞台。全部成为口碑剧目,被广大剧迷誉为“老舍专业”。
方旭首次将《骆驼祥子》以独角戏形式搬上舞台,共演出66场。随后,《四世同堂》《茶馆》《我这一辈子》《离婚》上演,好评不断。去年年底,他将老舍的小说《猫城记》首次搬上舞台,成为当年的热播剧。方旭直言,一是因为原作内容好,二是确实是“上天的恩赐”。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在老舍诞辰120周年之际,他可以用这部剧向他致敬。
方旭说,阅读老舍的作品让他思考人生的很多事情,不断完成自我教育。6月6日,导演方旭走进《情》云课堂,讲述了自己十年的戏剧历程以及与老舍老师的缘分。这个过程中他的真情流露,令人感动。视频分享结束后,“Favor”成员反响热烈。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方旭又回到课堂,再次用原汁原味的北京话“朗读”老舍老师,带领大家重温这位文学大师的艺术人生。
偶然来到这里《二马》
方旭1966年出生于北京,和祖母一起在四合院长大。本期“云课堂”以视频形式进行。起初,他友善地微笑着说:“我演戏了,半途出家了。”他在大学首先主修科学与工程。毕业后,因为喜欢表演,他回国读书,成为了一名戏曲导演。领带。他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个半导体。每天中午,他都会收听曹灿主讲的《老舍赶集》节目。傍晚时分,一个大院子里,约有十户人家,正在院子里纳凉。这也是他“登台表演”的时候,给大家讲他中午听到的故事。耳边听到曹灿的声音,我从小就有了当演员的想法。
方旭第一次接触老舍的作品是在2007年的中国戏剧百年经典回顾会上。他和石柯演过《牛天赐传》的小段。那一次偶然而短暂的接触,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那些人物和环境太熟悉了!他感觉自己好像已经和他们亲密接触了很久了。
2011年,方旭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我这一辈子》在第二届南锣鼓巷戏剧节上脱颖而出,被认为是他与老舍结缘的开始。但他笑称自己来到这里纯属偶然,“我很佩服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石慧,他自导自演的《小喇叭》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为一名大三学生,我衷心感谢我想通过这种方式向老舍和石慧老师致敬,当时国内很少有戏剧形式的独角戏,所以我下意识地问:你认为《高玉宝的故事》是吗?好吧?大家听了都说,哦,这个靠谱啊。后来在各种机会和机缘巧合下,我才有勇气做了这样的事。”
方旭特别感激的是,他和斯琴高娃老师在拍摄电视剧《骆驼祥子》时一起度过了六个月的时间,后来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从:010到30000,斯琴高娃老师一直很热情地帮老舍老师的家人“打招呼”。在后来的创作中,“大姐也给了我很多实际的帮助”。
独人秀《我这一辈子》演出后的场景历历在目。几乎每场演出都是爆满,吸引了大量业内人士。舒仪老师和舒吉老师也过来观看,当即表示认可。舒怡老师还写了剧名,给了方旭当时很大的鼓励。谈及往事,他非常感动,“我因为出生在四合院而迷恋京味,因为学戏剧而热爱舞台,是老舍老师的一句话连接了我的迷恋和热爱。”
有些东西是老一代人根本无法企及的。
在方旭看来,《我这一辈子》是中国老舍研究会老会长管继新先生花费大量心血写成的,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专着。还有舒毅老师写的《我这一辈子》几个版本。他爱不释手,读了一遍又一遍,感觉解渴了。
方旭坦言,做完《无字碑歌》后,当他害怕得浑身发抖时,“舒一老师开始带路,然后他就被舒吉老师拉着做《我这一辈子》,然后他就演了010-”大导演(林兆华)的3万。”经过这三部剧的洗礼,他找到了自己的感觉和方向。关继新老师告诉他:“《我这一辈子》是老舍老师本人非常喜欢的一本小说。”语义中蕴含的信任和希望,启发他再次思考《老舍评传》。
演了十年戏,方旭颇为感慨,“这个不需要钱,也不需要名,你一定要爱,不然十年不了,三年你就跑了。”他给大家分享了一个生动的故事。邵先生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我差点就做不下去了,那应该是2015年的事了,因为种种原因,我只能退票,取消演出,当时真的很绝望,反正我是这么想的。”,我已经这样做了这么多年了,如果不行,我就结束了。我准备退票了。没想到,舒怡老师和舒吉老师打电话来,让我去我家。之后开会的时候,两位老师告诉我,我们知道:你们的演出都给我们订了。哎呀,我泪流满面了!说到这里,视频屏幕前的他已经红了眼眶。“那年夏天的演出都卖完了,如果我不坚持的话我就不会继续做了,对不起你们两个老头。”
这些年来,方旭坦言,自己和老舍老师的家人关系非常亲密,家人般的关怀给他增添了力量。他清楚地记得,当《我的父亲老舍》的投资没有落实时,舒吉老师送给他一本39年前出版的书《我这一辈子》,让他振作起来。一个月后,合作顺利结束。每年,舒吉老师都会让女儿从丹石院给方旭送一箱柿子。每当剧本写不下去的时候,他就会说:哦,这些柿子就在那边,是老舍老师种的。啊!吃东西的人嘴巴短,吃完之后就得写下来。”
斯琴高娃老师曾说过:“方旭也和老舍续了情,断不掉。”舒吉老师还有趣地总结了:方旭一人表演《猫城记》,两人表演《老舍五则》,三人表演《离婚》,五人表演《离婚》,六人表演《二马》。这句话他记在心里,深深敬畏:“老一辈的东西,是我们根本无法企及的。”
随着剧本的不断改编,我对老舍老师的认识不断加深。
不少剧迷表示,方旭排练这部剧时,是在通过言语与老舍老师对话。他坦言,随着剧本的不断改编,他对老舍老师的理解不断加深。在他看来,老舍老师确实是一位老师,用小说的形式,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阅读完成自我觉醒。“老舍老师其实一直在为教育事业而努力,为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
每次决定修改一部小说之前,方旭都会来回考虑很长时间。他认为,读老舍的作品,必须关注当下,找到作品与当下、与观众的关系。“我们需要明确我们想和今天的观众谈论什么,这样才能引起台上台下生活中某些点和内容的共同反思。”
方旭坦言,每次改编戏剧,最困难的就是找到老舍文学作品与当下的相似之处。他在修改《老舍论剧》时,对原《:》作品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激烈冲突感到尤为困扰。但看完之后想了想,觉得这个点的运用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因为在1920年代,老舍老师乘船漂洋过海一个多月来到了英国。当时,顶级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程度绝对让老舍老师感到震惊。如今情况已不再如此,出国旅行已变得非常普遍。那么我们应该向今天的观众谈论什么呢?反复阅读原著后,他发现:“书中说中国人因为贫穷而被轻视和妖魔化。八十、九十年过去了,这个问题至今仍令人唏嘘。很多在国外行为不端的人也受到歧视。在物质层面,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其他方面还有什么遗憾或者不足吗?我认为这是值得反思的。这也是《我这一辈子》更有趣、更有价值的东西。”
在与老舍老师的十年“接触”中,方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老舍老师朴实、直接的性格。他微笑着举了例子。比如,大家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文学大师会给自己的孩子取什么名字。老板的女儿出生在济南,名叫舒吉。老二是儿子星儿,按照中文数字A、B、C、D,叫舒一。“老舍先生给孩子起名的方式显示了他的直接、敏感和纯粹的本性。”
方旭也能感觉到老舍老师的作品中有很多个人的经历。“比如短篇小说《离婚》,里面有老舍老师的初恋,如果你把它和《猫城记》这两部作品结合起来看,你就会知道他的初恋。”他是谁,非常有趣。”他进一步解释说,老舍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并不是虚构的,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比如《二马》中的老警察就是他的远亲,《老舍赶集》就是他的远亲”。他的。”张哥是他的邻居之一,这符合他直接、感性的性格。”
老舍老师塑造的人物让你读后难以忘怀。
方旭直言,想要了解一个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他的传记。老舍老师的最后一部小说《二马》是一部关于他的自传体小说,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他从出生到整个青春期的一生。“不过可惜的是,小说还没有完成,如果能完成,那将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杰作。”
大家都喜欢老舍老师幽默的写作风格。其实,从老舍老师的内心世界来看,他是一个充满悲伤的人。老舍老师的家庭和童年的生活环境对他产生了终生的影响。除了个人之外,旗人的命运、满汉文化的融合等等,都在老舍老师身上得到了体现。“清朝灭亡后,整个旗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很多人都隐姓埋名地生活。老舍老师的苦难是无法形容的,但从他的身上却可以看出许多痕迹。作品。”
方旭说,他在改编小说《二马》时,从文字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老马应该是老北京人,但为什么小说里写的是老马是广东人,辛亥革命后1911年,老马还专门写了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我是中山人。“老舍老师实际上把当时的社会环境联系到了小说里,所以他并没有提到这个关于老北京的人物的身份。”
老舍先生为什么写很多底层人物?首先是他的生活环境,这些都是他前后所见的人。另外,清朝灭亡后,几乎所有旗人的生活都不好。老舍老师的父亲是一名守城的军人,靠粮食和工资为生。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他阵亡。他认识的很多人都成为了他作品中的人物,《微神》臭脚巡逻队《正红旗下》《我这一辈子》马车夫,他们纯粹靠当苦力生存。他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如《离婚》中的母女,最终都被迫卖淫。“大家都知道旗人有多无耻,他们是因为生活才被迫迈出这一步的。老舍老师在《正红旗下》中表达了他对旗人的心理痛苦。”
很多人说老舍老师的作品充满了悲悯的气质。方旭认为,这确实和他的整个人生经历有非常直接的关系。老舍老师自己也说过,他要写的就是让人“笑中带泪”。方旭特别欣赏老舍老师的写作风格,“他不擅长讲故事,基本上是一种叙事与讨论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但老舍老师写出的字,让你读完之后就忘不了。”
老太太突然提醒我,是时候做牛天赐了!
方旭觉得戏剧是剧场里的邂逅,是真诚的交流。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来他依靠节目本身粘住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二马》已经演了三年了,大家都还在”。去年5月,《我这一辈子》的第二场演出不但没有黑暗反而更加火爆,场面火爆程度超乎想象。台下的观众感染了舞台上的演员,他每次都真的很感动。
方旭回忆,2017年巡演《骆驼祥子》,2018巡演《月牙儿》,反响不错。但舒吉老师一直有一个遗憾,《月牙儿》从来没有被任何人碰过,包括电影和电视剧。“大家都问能不能再加点,老太太也说了,这提醒我,真的到了赚《二马》的时候了!”
方旭读不厌读《二马》,这是济南老舍老师写的。他的个人风格极具表现力。更为难得的是,“在老舍老师的长篇著作中,涉及儿童成长的题材并不多,特别是那些以北京味的气氛和语气写的,只有《二马》部。”
仔细想一想,从他出生到十七十八岁,他怎样才能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成长呢?方旭有些头疼。就连舒吉老师也觉得这个话题不能搬上舞台,觉得必须跟方旭提一下。这件事对于他来说,是相当困难的。方旭沉默不语。他回去想了两天,就去找舒吉老师了。“如果你想让我自由地表演,我可以把它放在舞台上。”
有趣的是,排练时,舒吉老师派了两个女儿到现场。两个女孩告诉他:“其实老太太一直在说要在家里给方旭挖个坑,这太难了。”直到首映。那天看完戏,两人回去向老太太汇报,老太太这才放心了。方旭也松了口气,“我很喜欢《老舍赶集》,今天是老舍老师诞辰120周年,老太太85岁了一直有这样的愿望,所以我会尽力的试一试。”
三个字符,一次就能搞定。
方旭坦言,《牛天赐传》的改编对他来说是最困难的一部。“编辑其他书的时候,至少我在电脑前有两三天没能写出一个字,但这一次却真的发生了。”起初,他无法放下笔。真是的,“小说是全知视角,老舍老师的叙述相对来说不如议论部分精彩,但议论部分却无法转化为人物台词,这不是致命的吗?”
一旦卡住了,他就会回去看原著,琢磨摸索,“牛天赐没有陪伴,原著里的孩子整天在角落里说话。”这种孤独的感觉,方旭太熟悉了,“小时候就是这样,最喜欢的就是钻进奶奶家八仙桌下的面缸里,待在里面。”
突然有一天,他一拍大腿,想着可以让牛天赐跟门敦说话,让门敦成为一个人!大家都很兴奋,这戏是有可能的。
当实在憋不住的时候,大家就去看原著。“洗三、擒周,这些都需要大场面,而且他的梦想必须有想象力和氛围。”就像门上被戳了一下,突然有一天,也许有什么灵感出现,从那个戳中,就会有戏剧。柳暗花明,终于到了岸边。我是2018年10月开始写的,2019年3月结束的,历经五个半月,修改了几稿,终于完成了。
方旭回忆,成团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演员圈起来,把原著看了两遍。近十万字,花了一天多的时间读完。他觉得这个努力必须要花。读完原著后,他围着演员们进行了一轮生活旁白,引导他们在开放式的状态下互相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后来演员们回过神来,都惊讶不已:“太奇怪了,我喝醉的时候说的话居然是这么说的,说的时候还哭得很伤心。”方旭信心满满,“这都是根据原著来的,因为演员在看原著的时候就已经被感动了,你把他带进来的时候完全是下意识的。”
方旭直言,中国戏剧和中国戏曲必须融合起来,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他认为,假设性是戏剧“最痛苦”的属性。“同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无论演什么戏,都是一样的。可以是金銮殿,也可以是路边的茶摊。戏曲靠的是表演,反过来定义空间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舞台表现力。”
方旭有明确的自主意识,用比较简单写意的方式行事。因此,观众不会在舞台上看到他的戏剧建造房屋和庭院。“如果你的表达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他们之间就会有一种愉悦感。”突破从《牛天赐》开始,他用两个演员兼顾了三个角色,最终讲述了整个故事。舒毅老师看完后表示这是“最神奇的改编”。
方旭可不想演戏的时候台上有几十个人“哇哇哇”地叫。他喜欢一个人呆在那里,“像猴子一样变脸”。《牛天赐传》一个演员最多可以扮演七八个角色。换衣服,换发型,有时是男的,有时是女的。“他们玩得很开心,观众也看得很开心。”“洗三”的大蓝布和“抓周”的大红布,都是非常写意的表达方式。很多观众都记得这两块布。《牛天赐传》郭麒麟、门墩严鹤翔主演的《牛天赐传》让观众大吃一惊,全男演员阵容也让观众看得更过瘾。17位演员演绎了68个角色,无论男女老少,精彩纷呈。
观众喜欢《牛天赐传》,但方旭始终愿意回归原著。“成长的故事,才是与观众沟通的最好故事。”他也希望大家能通过作品感受到人生的苦楚、空虚和无常,“刘妈妈、季马儿子的死、老牛马的死,都没有太多的伏笔,希望是在人们迷茫无措的时候,在生活中认识自己,就能通过了解身心,学会透彻地认识世界,学会生活中的自我意识之道。”
十年间,方旭一步步成为“老舍专业户”。他说:“我不知道比天还大是什么意思,但我已经做过不止一次了。2016年我在海淀剧院表演《离婚》时,我全身流血,我崩溃了。”演出前吃了八颗立救心丸,整个表演过程中都在晃动,谢幕后直接被送往安贞医院抢救,当时就下了病危通知单。”林兆华导演曾说过:“你的孩子就是为此而生的。”十年后的全彪对于这件事,他自嘲道“我就是在上面打滚爬过去的”。
要想演好戏,在方旭看来,只有:三个字合适。对得起我付出的努力,对得起原著,对得起买票观看演出的观众。方旭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我宁愿活得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