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天山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曾天山简介)
曾天山:打造升级版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文章来源: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时间:2023年8月1日15:09:49|微信扫一扫:分享点击微信“发现”扫一扫
使用二维码将本文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2023-08-0115:09:49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加大实训基地支持力度”等5项重点任务和19项政策措施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实训基地建设流程”等,深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改革。但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升级过程中,仍存在运营模式碎片化、建设主体统一而不统一、评价体系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当前,迫切需要从“产教联盟”出发,实现“产教合作”,进而过渡到“产教融合”。重点发展产业学院、市产教联合体、产教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实践培训。基础增值赋能。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之三重梗阻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一个涵盖工业、教育、社会等领域的复杂系统,需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来建设。建设过程中,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重点领域,推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共商共建,协调开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和专业建设,激活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等发展活力。但由于顶层设计、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尚不成熟,探索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引导体系和配套支撑缺乏,运营模式各自为政。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营模式多样化,但现行政策法规尚未明确界定,导致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保障。其中大部分是地方政府或职业院校。法人实体的自主行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主导部门多为教育部门。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缺乏国土、规划、发改等相关行政部门的配套和协调支持。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资源聚集、功能禀赋往往运行不顺利。同时,由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普遍在行政区划、用地规划等方面划分不明确,专门的基地运营机构较少,部分基地建设停留在形式上的“挂牌”,难以落地实施。一个实质性的方式。甚至未能与组织形成协同共生关系,造成“整合”松散、运行低效。
二是制度理念与利益需求存在差异,建设主体有团结而不团结。产教融合的合作性决定了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利益相关者需要结成命运共同体。但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来看,由于宏观制度和文化环境偏差的影响,单位之间存在“表象分离”的现象。一方面,在教育体系内,不同的政府部门主管不同类型的高校。缺乏统一的制度和政策的激励或约束。存在“各行其是”的现象,很容易对实体整合形成障碍。在“利润至上”的价值取向下,各主体资源共享意识淡薄。另一方面,高校和企业对政策的响应和落实并不一致。特别是企业还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阻碍落实组织职业教育、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主体责任。
三是严重缺乏激励和牵引导向,评价体系可持续性不足。构建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关系到产教融合不断升级。特别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学校内部管理、教师、学生等,还涉及政府、企业、用人单位等。——教育一体化建设不到位或设置不合理,会限制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意愿和融合程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测算,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约为普通教育的三倍,技能人才的培养比学历教育更为复杂。实训基地建设、产教融合、技能考核评价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所需的评价体系自然也更加多元化、系统化、复杂化。但在实践中,学校管理者更愿意选择简单可靠的评价体系,这可能会造成评价方式的不匹配,导致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潜力不足。
发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之“三新”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扎实有效的推进策略,升级现有产教联盟、产教合作、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探索产教融合培训。工业院校、市级产教联合体等组织基地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
一是鼓励教育方紧扣产业链,探索产业院校支撑基地建设新模式。在传统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营模式中,主体大多具有产教联营关系。学校通常处于被动地位,需要努力在外部市场寻找合作企业。他们的校企合作行动也往往不稳定。性别、短期特征。为进一步提高区域产教融合水平,职业院校应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形成紧密联系,通过引进企业进校、企校一体化。企业、骨干企业等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情境,充分发挥学校与产业企业融合过程中独特、互补的教育优势,促进人才培养供给结构和产业化需求侧全面对接,实现从松散连接的产教融合向实体嵌入的教育与产业链融合转变,加大对实训基地的支持力度。
二是多措并举,打开融合局面,形成市产教联合体标准化基地建设新方向。产教融合的本质是一种以价值需求满足为导向的跨界融合行为。在市产教联合体的支持下,对各主体的利益、需求、价值进行了全面规划,有助于打破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各利益相关者结盟的症结,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问题与产业需求侧错配等问题,形成了高校与企业“双向”构建产业赋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培育可持续循环生态圈的良性局面。人才支撑产业,人才支撑产业。推动市产教联合体有效建设发展,要广泛征求各单位意见,组织制定产教联合体年度重点任务和具体工作,并将相关工作分解到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职业学校等会员单位。随后,各单位按照任务分工,梳理分析细化各项工作措施,列出任务清单,制定行动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分阶段、分步骤推进。
最后,双管齐下,构建产学研共同体,探索支持基地建设新路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需要优先考虑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以及医疗健康、托幼等领域。作为产教融合的重点任务,产教融合体的核心是促进教育资源与主要产业布局战略匹配,产教资源协调,产教融合需求。教育配套,深化产教融合,支持产教发展。建立产学研共同体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途径。一方面,坚持政策导向,解读落实政府部门对各级社区职能定位、运行机制和重点任务的要求,明确社区牵头单位,列出培养方向以及技术改造的主要领域。另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各社区根据文件精神和地区实际,创新制定形成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创新开展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利用产学研共同体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将实训基地建设纳入区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推动产教融合长远发展。社会各界,有序推进,引导实训基地发展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