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教育扶贫政策(推进精准教育扶贫 实现教育公平)
治贫必先治愚,脱贫先扶教育。近年来,汉滨区把教育扶贫作为首要教育工程,瞄准防止贫困学生因贫失学这一目标任务,打造“三个45”教育精准扶贫模式。精准施策、四个改进、五个举措,整合拓展教育脱贫渠道和空间,充分发挥教育脱贫的基础地位和引领作用,取得显著成效。
三大举措精准施策
汉滨区地处秦巴腹地,贫困面广、深度深。全区总人口102.56万人中,贫困人口达人。是陕西省唯一绝对贫困人口超过10万的县。
义务教育巩固率要达到92%的国家目标,这是贫困地区教育脱贫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该区从“帮谁”“谁帮”“怎么帮”入手,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资助”和“三精准”为切入点面临义务教育。对控制辍学、保学重点对象的——名贫困学生有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实施政策。
该区根据扶贫部门登记的贫困户数据,首先组织区内学校按照“逐村、逐户、逐生”的要求进行排查核实,精准识别贫困学生,并建立了学校和城镇中心。学校和区教育体育局两级精准的贫困家庭学生信息数据库,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模式。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全区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采取“师生结对”精准帮扶模式,建立帮扶关爱工作账户,落实了贫困学生的教育、贫困、志向等方面的帮扶任务一一担在全区8060名教师的肩上。同时,建立健全了控制辍学、保障学校安全的“七长制”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区长到镇长、镇长到村长、村长到家长、家长等制度。教育总监对校长,校长对教师。控辍保学工作制度从教师到家长实行周盘点、月报制度,将保学、保户、保个人任务落到实处,让“控辍保学”“无缝衔接”。全区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显着提高。2017年秋季,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2%,无贫困学生因贫困辍学。
精准资金投入是解决“靶心”问题的关键一环。该区严格执行省教育经费政策标准,规范教育经费宣传、审核、公示、兑付、审计、监督等工作要求,对贫困学生实行定向资助全覆盖。2016-2017学年,区落实兑现教育补助资金2314.7万元,共资助贫困学生人。
四项改进,针对性政策强力支持
教育扶贫从长远来看是有成效的。对于汉滨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来说,“扶贫先行智力”无疑是一项长期的扶贫举措。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中,该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推进实施“四个提高”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高贫困地区贫困儿童成长的起点,为教育扶贫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上,该区坚持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按照“高中城市化、初中区域化、集镇小学社区化”的思路,先后实施了薄弱学校、标准化学校、学前教育、农村乡村改造等工作。教育。在寄宿制学校等建设项目方面,去年以来,已实施项目132个,投资3亿元。全区29个乡镇(办事处)共建成公办幼儿园75所、省级标准化高中6所、寄宿制学校45所。学院旨在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贫困学生接受公平教育提供教育保障。
在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区从弥补偏远山区师资短缺入手,完善区级统筹教师招聘机制,将边远学校招聘的教师全部纳入特岗教师计划通过用情留人、提供学习平台、用事业留人、创新用人机制等措施,改善生活条件,对乡村教师实施差别化生活补贴,为335个国家5792名教师提供阶梯式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补贴为边远贫困村学校培养了一批能“留得住、教得好”的本土教师。实施特岗教师招聘以来,该区累计为边远贫困村招聘特岗教师1183名。教育部对汉滨区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并将该区的做法评选为教育部优秀工作案例。同时,该区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援计划”,推进城市优秀教师、校长合理流动到乡村学校的对口支援教研协作机制,增加“名师大篷车”数量。“教师下乡”和“国培”、“省培”项目向农村学校倾斜,建立“区、镇、学区、学校”四级教研网络,承载开展区域校本培训活动,组织实施精品课程定向帮扶制度,重点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缩小城乡教师差距。目前,区骨干教师体系占专任教师4%,位居全市前列,农村教育质量显着提高。
在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上,该区突出以就业需求为核心,紧盯市场需求,采取校企一体化、订单培养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开设了汽修、计算机、种植、养殖、电商、电工、焊接、汽车驾驶、烹饪等优质专业致力于支持贫困学生就业致富。在宁波大众、上海华拓金融服务集团、青岛海尔、上海大众、江苏崇村钢模、天汇国际、武汉东风本田等一批大型企业中,存在着“汉滨职教白领”的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汉滨区李增艳、于波、陈正伟、陈宏哲、叶淑伟等一批汉滨职教中心毕业生走上了管理岗位。贫困学生刘欢通过职业教育实现脱贫就业,成为家庭收入“支柱”。今年,该区进一步加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优惠政策,确保凡是愿意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能考入中等职业学校并享受中等职业教育补贴优惠政策,确保就业率不低于98%。
在完善信息化建设方面,区按照《汉滨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投入1.37亿元,优先支持贫困村学校实现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通过完成“三通三通”建设任务,进一步强化课程教学资源。“两个平台”合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让贫困学生在家门口的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五项举措,政策精准落地的机制保障
汉滨区从“工作谋划、政策宣贯、问题整改、监督考核、严明纪律”五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措施,为“真脱贫”、“真脱贫”提供工作机制保障。
围绕“明确方向、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如果你走错了方向,你的努力就会白费。为确保教育扶贫工作精准推进,该区在精准实施教育工作中从统筹抓起,在强化保障义务教育这一核心任务的前提下,按照《普及学前教育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提高高中教育质量,以“聚焦职业教育和就业”为思路,重点围绕“定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职业技能培训、建设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办法》《汉滨区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明确推进教育扶贫的具体任务和努力方向,充分发挥教育扶贫智慧、激发内生动力的功能作用。
围绕“政策宣传、家喻户晓”细化举措。实施教育扶贫,政策宣传是先导。为使教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区教育体育局建立了处级领导支持工作、和部门办公室为镇学校提供支持。学校成立教育扶贫宣传队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发放《教育惠民政策明白卡》份5万份,在全区主要交通干道和贫困村的显着位置增设广告牌300余块。同时,各镇办中心学校安排专人对扶贫“四队”(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村干部、村委会)进行集中培训,让家长扶贫干部熟悉教育扶贫方针政策。在处理过程中,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教育扶贫的浓厚氛围,凝聚推动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围绕“对标差距、补短板”细化措施。面对学前教育“入园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跟进不及时、义务教育分配不科学等制约教育扶贫的“硬骨头”,今年以来,该区制定下发《汉滨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及管理实施办法》《汉滨区义务教育十三五布局调整规划》,加大普惠花园、标准化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力度。今年以来,启动8所公办幼儿园建设、75所中小学改建、39所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5所,义务教育新增名额1万多个。通过实施大学区、督学责任区、教研合作区一体化改革,实行小学至初中招生,简化优化流动儿童。招生流程和认证要求解决了适龄学生就近入学的问题,提高了办学效率。
围绕“监督、考核、传导压力”细化措施。在督导评估中,该区将教育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定《汉滨区教育脱贫攻坚考核细则》,定期对各镇办事处进行交叉检查,上报检查结果排名,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立整顿工作台账,落实月度清单、月度评议、月度报告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围绕“严格程序、加强监管”细化措施。为准确、及时落实教育经费政策,该区着力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资金监管。工作中,对教育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定期组织扶贫、财政、审计、纪检、教育等部门对教育扶贫落实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检查缓解政策。在贫困学生资助资金发放中,根据贫困家庭学生的界定标准,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制定教育资助管理和分配办法,严格执行四个资助工作流程:建立学生资助工作监督举报热线,健全信访投诉处理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科学合理的教育扶贫运行机制。配置严格、程序严格、监管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