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流浪地球 人类(流浪地球是什么灾难)

流浪地球 人类(流浪地球是什么灾难)

发布时间:2025-02-20 02:01:07 课外活动 460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作者|谢明红

编辑|李春晖

流浪地球 人类(流浪地球是什么灾难)

今年春节最奇怪的就是很难看到内容层面的讨论。当然,也可能没有什么可讨论的。

但都是因为你抢了我的票房,我要告你诽谤。事实上,没有看过电影的观众根本不知道这些30亿+票房的大片到底讲了什么。可见,宏大叙事的崩溃不仅表现在娱乐内容上,也表现在娱乐批评上。当眼前的评论充斥着情绪化的批评时,我们早已忽略了事物的真实面貌以及电影应该讨论的话题。

电影本来就是给人们讲故事的产品。无论是催人泪下的《满江红》,还是浪漫悲壮的《流浪地球2》,我们都应该回到普通观众的视角,谈谈讲故事的水平。它可以舒缓不安的膀胱吗?

例如,《纽约时报》给《流浪地球2》打了30分,而《卫报》则只给了两颗星。这肯定是因为我们嫉妒我们电影中的地球计划不是由欧洲和美国主导的。但那些称赞特效和精妙原理的科幻迷似乎不愿意提及影片叙事上的缺陷。

按照硬糖先生的妥协观点,《流浪地球2》超过了科幻小说,但叙事性还不够。基于《流浪地球1》令人惊叹的特效,《流浪2》仍然能给人视觉上的惊喜,它打开的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还没有关闭;

虽然《流浪1》的叙事已经马马虎虎,但《流浪2》的剧情更让人目不暇接。刘德华这个角色对于任何演员来说都会很无聊。打脸的场面太多了。虽然他表现得很完美,但瘦削的性格弧线绝对欺骗了安迪。他们展示了《无间道》电影版的演技,郭导却交出了《无间道》话剧版的剧本。如果你有德,但不善用它,那它就毫无用处!

既然如此,如果《流浪地球2》砍一个“纯特效+少文戏”的版本,票房会不会更好?我们没有答案,只能根据现有的比例来讨论利弊。

两个家庭

《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1》的前传。在计划的五个步骤中,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流2》是“爆炸木星”的第三阶段,《流1》是“爆炸月球”的第一和第二阶段。总之,人类众生像蜗牛一样推着自己的家人在地球上转,杀佛、炸星。

将《流浪2》分为技术线(特效)和人物线(故事)有助于理解其有趣的部分和完全相反的感觉是如何同时产生的。电影中的罗希极限是指一个天体的引力等于第二个天体引起的潮汐力时的距离。当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罗希极限时,天体就会被撕裂。

总之,地球想流浪,月亮不同意。如果我们强行离开,地球将不可避免地遭受血腥打击。有观众认为导演应该安排一个像“大石”这样接地气的角色来简单解释一下,但硬糖先生觉得《流浪2》已经详细解释了。

《流浪地球》原著发表于2000年的《科幻世界》。当时尚未精通天体物理学的刘错误地估计行星发动机可以推动地球。随后,不少科幻迷进行了计算。一是时间不够。这远比小说里设定的三百年还要长。还没来得及推开,就被氦闪吞没了。二是地壳所受的力是有限的。如果推力太大,就会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相当于鸡蛋壳变黄。

当然,科幻小说不是科普,沉浸在想象和假设之美中无疑是一种思考的巨大乐趣。只是郭导对操作系统的痴迷太深了。很多任务显然是通过控制程序来解决的,但他必须不断强调操作系统的实时生成和编译。这或许就是中国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较晚的原因。我们总是沉浸在技术的东西中而疏远了理论的探索。

《流浪2》的人物台词主要讲述吴京和刘德华两个家庭:吴京加入航海家是为了让儿子在地牢里有一席之地,而刘德华失去了心爱的女儿,想把她变成变成一个数字人。其中,吴京更多被塑造成一个丈夫,而刘德华则以父亲的身份为主。

前期吴京追韩朵朵,戏份还是可看的。一方面,女孩已经知道男孩的意图,另一方面,男孩却又不能说什么。吴京的求婚幻想中,还模仿了他著名的表情包。说到老夫妻阶段,太典型、太冗长了。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这种场面不剪就留下来。难道只是为了考验影迷的膀胱吗?看到两个人在公园的长椅上秀恩爱,我真想唱《最浪漫的事》给他们听。

刘德华丰富的眼神和微表情总让你以为他会黑化,成为数字帝国的统帅什么的。但最终静水流深的演技没有强大的剧情支撑,实在是亏了。人物线最薄弱的地方是吴京和刘德华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集,他们只是在采访时隔着玻璃认识的。

如果这两个父亲不是敌对角色,那么他们中的一个应该从同一部电影中消除。缺乏心理博弈的两个人,最终在《流浪地球2》中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实在是让人看不懂。更何况吴京单枪匹马刺杀数字皇帝刘德华,应该还有一些合理的对手戏吧?如果再加点零食就好了。

两种计划

《纽约时报》对《流浪地球2》的批评集中在:缺乏欢乐、宏大部分有点空洞、故事情节复杂、主题不够成熟等等。说实话,硬糖先生可以反驳一点一点,却只能汇聚成千言万语“风笛从远方传来”。

《流浪2》确实很有趣,但是中国式的幽默外国人可能听不懂。吴京的队友小黑两次强调,他们还没有成为正式球员,也没有医疗保险。妈妈,这不是很有趣吗?当外国人进入中国主导的科幻体系时,即使是航海家这样的高科技职业也非常重视医疗保险,也许还关心人员配备。韩多多打入侵者时说的上海话震惊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男性同胞,也很有趣。看来中国女人能顶半边天是谣言。她厉害到能破半边天。

故事并不复杂。正如硬糖此前分析的那样,《流浪2》的故事情节缺乏复杂性,过于冗长拖沓。糟糕的郭导还想把它剪成两部分上映。代替硬糖的剪刀手,我可以在173分钟内将其削减到140。

最让欧美观众感到失望的,绝对不是《小破球》的理论和特效。毕竟奥巴马和他的女儿经常讨论《三体》。让他们不安的恐怕是美国在领导权和话语权上的彻底退出。他们早已习惯了美国人在科幻电影中指路。最终,他们依靠超级英雄或超级大国的力量,帮助大厦倒塌,拯救各国继续现有的世界秩序。

而在《流浪2》,我们看到了中苏友谊的考古复兴。俄罗斯搭台,中国唱主角。中国提出,俄罗斯支持。最中国沙文主义的台词应该是郝晓曦的强硬回复:“全部人撤进地下城,不是和你商量,而是通知你。”

讨论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有点过分了。硬糖更倾向于将其归类为“以集体主义为中心的中国英雄主义”。英雄往往在大局需要时牺牲自己,以实现个人魅力的升华。一个典型的情节是,当中国队以身作则,要求50岁以上的人牺牲自己时,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同时,李雪健饰演的周哲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刘慈欣的麦克风。一个能决策的高层领导坚信,团结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为了完成任务,他可以不顾眼前的得失。最后他还向“乔的微笑”致敬。这种追求不允许多样性的强大状态机的想法经常在电影中体现。

如果数字生活计划被判定为非法,推动流浪计划的一方将逮捕并镇压异见人士。李雪健将“只有责任才是危机时刻的责任”这句话重复了两遍,最后大胆地说:“我们的人民一定能完成使命,无论真假,无论生存。”

感动的同时,想想也不禁心生畏惧。当然,加入流浪计划是“为了大局”,也是为了未来。如果我加入数字人类计划,我会不会一不小心就成为少数非法失语症患者之一?

两种未来

拨打01053056389接收MOSS系统的语音留言。内容是你经历了很多危机,但挑战还没有结束。祝你们未来好运,也祝人类好运。后疫情时代,彩蛋《流浪2》仍有现实担忧。

《流浪地球2》一个更隐藏的想法是:人类主体(屠恒宇和女儿YY,可能还有屠恒宇的同事马昭)进入了MOSS主体,这表明人类通过入侵虚拟主体帮助真实人类逃脱。困境。

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MOSS中的人类主体利用算力全面帮助人类。这样,人工智能就会把人类沦为绝对的傀儡神。用《三体》的话说,它以“主在乎”的方式表现出“主不在乎”。另一种是,在感受到MOSS的力量之后,MOSS中的人类意识将再次成为数字生命派系,并且两派之间的斗争将在其中开始。

斯拉沃伊·齐泽克说:“国王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国王(能力超群),而是一个负责签署文件的纯粹工具。”《流浪2》最奇怪的是,莫斯作为人类命运的规划者,其实是有自我意识的。如果能够有效地延伸和讨论,《流浪2》应该是一部颇具哲学思辨的著作。可惜的是,在冗长的剧本和高比例的特效中,这部分被压缩和马虎。

当我们观察蚂蚁时,我们总是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引入沟渠来挡住它们的道路并解散队伍。我们甚至可以为它们安排“更好”的选择,比如随机丢弃一部分,同时保留另一部分。蚂蚁有时会联合起来拯救自己,牺牲一些来换取更大的生存机会,给所谓的“更好”增添了一些变数。

根本问题是:谁有权定义“意义”和“现实”、“多数”和“少数”、“更好”和“不太好”。是蹲在地上无聊地盯着蚂蚁的“我们”,还是在看不见的地方观察和控制我们的“另一群人”?谁知道那些高层思想和长远规划是历史的终结还是理性的傲慢?而我是否有权选择成为数字人并永远生活在百度云(那里有很多网络文章、影视资源)?

《流浪2》的标题应该是这一行——没有人类,文明就毫无意义。就像《黑客帝国》中红色药丸和蓝色药丸的选择一样,当有即时的安慰和更简单易行的方法时,人们是否愿意走出温暖,第二次踏入危险的河流。

电影所谓的宏大叙事,依然是人类政治斗争的片面投射。李雪健感叹:“人类用最尖端的安全系统来毁灭彼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人类仍然处于战争状态,各派势力相互渗透、互相争斗。因此,MOSS在彩蛋中回答了吴京:保存人类文明的方法就是彻底毁灭人类。《流浪2》乐观背后隐藏着一丝悲观。

就主题深度而言,《流浪2》绝对是中国科幻的里程碑式作品。在讲故事方面,感觉就像是贪多嚼不烂。两者结合起来,离经典就差了半步或者说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