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9月统一换英语教材(明年9月上小学什么时候开始报名)
近日,《中国教育报》职业教育版刊登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惠朝阳同志题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赓续红色基因,攀升发展新高度》的署名文章。全文转载如下:
《中国教育报》2021年6月8日第6版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延续红色基因,迈向发展新高度
惠朝阳
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诞生,红色基因开始在全国传播。当她来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三秦大地,不仅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也孕育了一批具有浓厚红色基因的职业院校。作为一所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扎根西部,立足装备制造业,秉承“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品格,走出了一条“提供有灵魂的教育,打造一流文化、一流学校、自信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大指标”引领增效,有灵魂的教育进一步升华
陕西工程学院的大门外,醒目的雕刻着一块巨大的标语:“进来学习知识技能,出去报效祖国和人民”。表达了陕西工程学院师生的崇高情怀和共同愿望: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长期以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以提高党委向心指数、总支质量指数、支部活力指数、党员先锋指数为引领,构建了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氛围。凝聚支部好案例、讲好党员故事,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家国情怀,升华教育灵魂,打造智慧党建。
针对党建手段缺乏创新、特色品牌项目不足、党员专业能力薄弱、教师党支部凝聚力弱等实际问题,学院深入开展组织能力提升行动延续“初心使命”行动,“站稳第一”强化基本行动、“金先锋”引领行动、“时代之声”传播行动、“红色”行动等七大行动35项举措工匠精神”建设行动、“正心正形”廉洁行动,努力实现国家荣誉突破,服务教师学生零距离、工作落实零距离、干群关系零差距群众。
“四个战略”培育人才赋能、建设优质学校、再创新
一是实施“机制兴校”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夯实产教融合基础,修改《理事会章程》,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咨询、指导、监督权利和义务。实施产教融合载体,牵头成立“陕西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政、教、产、企”协同育人战略联盟。该联盟现有会员612家,每年提供4万多个就业岗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接高端产业与高端产业,与日本欧姆龙公司、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牵头制定三项国家机械行业标准。
二是实施“人才学校”战略,培养大国能工巧匠。我们着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坚持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运行体系和治理能力,新增艺术教育系等5个厅级单位、思想政治部等11个厅级单位。在西部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园建设带动下,西部职业教育研究院、西部创新创业研究院、西部产教融合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按照西部地区17个总院的职能整合。以业务为主线,形成学院深化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
三是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博士研究人员为主体,依托西部创新创业研究院,组建科技研发团队,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四是实施“新区强校”战略,夯实发展基础。为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优化办学基础条件,学校启动了新校区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将于明年9月投入使用。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夯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基础。
“四化融合”升级打造一流文化进一步巩固
学院秉承“创建一所具有革命精神的革命学校”的初衷,紧扣“技术技能工人向大国工匠”的培养进程。将以延安精神、西进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精益求精、诚信创新。匠心文化、与时俱进、专注工作的职业文化,与历史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以“红色”为底色、“产业”为灵魂、“以“精”为境界,以“精”为境界。“匠心”作为特色“红色匠心”校园文化。
一是开辟实现“五育融合”文化教育的路径。学校通过“教学链”和“教育链”分别将“红色工匠”文化教育理念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文化教育实施计划中。建立专门的“全面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构建精神、环境、制度、行为、事业五个“文化教育体系”,为教育实践提供一体化指导。同时,高度重视美育,坚持“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智育与美育的融合”。设立了美育大讲堂、陕西工艺馆等系列论坛,打造了三琴文化工坊、音乐文化工坊等一系列工作坊。
二是创新“五历实践”文化教育行动机制。结合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办学传统,将文化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统一,开展“红色游学体验、社会实践体验、创新创业体验、企业实习”等“五历实践”经历、劳动培训经历”“文化教育系列实践覆盖在校学生100%,并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三是搭建“五区合一”文化教育实践平台。为营造生动、具体、实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学校依托一校区(红色文化广场)、一馆(校史馆)、一廊(企业文化长廊)、一园(机床文化馆)园区),“一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温暖港)一空间(VR智慧思想政治培训中心)”的“六个一”文化教育综合实践平台,打造“行走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课堂”,打造校园、社区、厂区、博物馆区、公园区等多元文化的“五区合一”教育平台。
“四优工程”纵横运行,自信培养人才,再提高人才
为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陕西经济强省建设需要,学校结合“双高计划”建设实际,实施“优质生源计划、优秀师资优育计划、优秀生源计划”以“卓越产业计划、卓越产业帮扶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四个卓越工程”,就是培养无愧于时代重任的时代工匠。
一是实施优质生源计划,构建选拔优质生源长效机制。选择30所与学校专业匹配程度高、招生效果好的、地方支持的优质中等职业院校开展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并给予重点支持。完善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招生方式,探索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四优工程”订班、拔尖人才免试招生、特色专业优先在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的学校。招生“四优工程”学生不少于900人。
二是实施卓越教师卓越教育计划,创新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采取自主招生个性化选拔、普招直选、院内二次选拔等方式,建立“四优工程”实验班,灵活选择专业,实行全学分制,开展个性化培养,建立滚动式培养体系。淘汰制度。建立由不少于100名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大工匠组成的“导师库”,以技术专家为“名誉导师”,教学名师或优秀教师为“班主任”,优秀教师为“名师”。班主任”。“学业导师”多层次辅导体系,提供双向选拔、全程“一对一”指导。
三是实施优生优就业计划,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推荐优秀毕业生到科研院所、普通院校或职业院校的技术培训中心、重点实验室担任“实验助理”,并招收一定数量的优秀毕业生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助理、教学支持服务等;开展优秀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试点和探索。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大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工作;推荐政治素质优秀的毕业生入伍或到国家重点军工企业建功立业;积极探索设立“优秀人才海外订单班”。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项目;鼓励和引导优秀毕业生回乡创业。
四是实施优秀产业扶持计划,促进毕业生快速成长。制定优秀毕业生扶持标准,在职业规划、心理咨询、学业提升、培训认证等方面为毕业生提供针对性帮助。建立优秀毕业生毕业三年全程创业服务机制,帮助毕业生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路径,鼓励毕业生通过学历和技能提升,增强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