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拔制度(选官制度高考题)
【编者按】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金桥智库”,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好久没说高考了(《高考四十年:一座不完美却不能拆的桥》)。今天是全国高考的最后一天。再说高考的事。6月7日,2022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1193万考生在全国33万个考点参加高考,超过100万监考人员保障高考公平。今年恰逢全国统一高考70周年。经历了七十年的动荡,高考的魅力并未减弱。今年,考生比去年增加了115万人,考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如果你要问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你首先会想到被西方启蒙思想家推崇的四大发明(今天的文章《梦溪笔谈》是最早记录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古代著作,传于明清时期)今年高考内容)。
最典型的就是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的名言:“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但如果我真的要选择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那么我会选择科举制度。是的,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并不是所谓的四大发明。事实上,它几乎是像四大发明一样被发明的。比如中国发明的马镫,由匈奴人传到西方,催生了西方中世纪的骑士阶层。这种影响力其实并不比四大发明小。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真正最伟大的发明。这是天才的创造。正是因为科举制度,中国在西方所谓的黑暗中世纪1300年里成为了人类文明的灯塔。它从隋元年(605年)一直持续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充分说明了科举制度的生命力。
自从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以来,人才的选拔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情。古代六经之一的《礼记》讲到了“选贤任能”的问题。总体来说,经历了四个阶段。夏朝以前,三皇五帝时期实行“荐举制”;汉、商、周时期,都是世袭制,天下的重臣、大臣都是贵族。秦汉时期是科举制度。直到隋朝才发明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
科举制度包括我们今天的高考制度和公务员考试制度。当今世界各国的高考制度、科举制度都是源自科举制度。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西方所谓“民主”制度重要得多的制度。什么是三权分立?多党选举远不如高考制度和公务员制度重要。今天要谈制度自信,就必须谈科举制度,它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功绩任命制度。
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隋文帝于大业元年(605年)首次实行科举制度。用这种相对公平公正的方式选拔人才,打破了九品中正宗制度。科举制度是在唐代发展起来的,唐朝的辉煌有一半可以归功于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宋代最为繁盛,录取的官员数量为历代之最。明清两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明清两代近三百年的繁荣,都离不开科举制度的贡献。
清朝的科举考试有四级。第一级是进士考试,通过考试的人称为学者;第二级是进士。第二级是乡试,通过考试的称为举人。第三级为一般考试,通过考试的人被称为贡。第四级是殿试,通过考试的人称为进士。进士前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二人、三花。古人的三大喜事中,第一件是金榜题名,第二件是洞房花烛夜,第三件则有不同的解释。最常见的就是在异国他乡遇见老朋友。
“秀才”一般不能当官,但可以当官。我们不应该认为官员年轻。其实古代的读书人就相当于今天的本科生。古代除了县令以外,县令以下的人都算官。“秀才”也得到了很多好处。他们可以当老师,办私塾,写备忘录、对联等。他们被认为是县乡以下的显赫人物,因为古代皇权不下乡。
一般升迁的人不能当官,但可以当更高的官。左宗棠是一名公务员。也从官起家,曾任湖南巡抚张良吉的幕僚。后来张良吉升任湖广巡抚,仍任用他为幕僚。事实上,这个工作人员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省委的秘书长。不过,在古代,这个杖并不叫官。只有总督、总督和其他主管领导才是朝廷任命的官员。当然,后来因为他的才华出众,对国家有巨大的贡献,他成为了德高望重的大臣,成为了大官。
工士、进士是官场的主力。进士参加了皇帝主持的科举考试,进士的人数就更少了,所以进士的起点就高很多。翰林院七品编修。进士大多从七品起,担任州县官,是官场的主力军。贡士与进士类似,人数较多,起点较低,但与进士一样具有不受限制的官职地位。
古代生产力落后,教育普及率很低,受过教育的学者地位很高,更不用说官员了。宋真宗曾赋诗一首:“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读书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古人叫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我们当然觉得科举制度落后,但要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除了少数修道士,也就是传教士之外,其他阶层都没有读书。我们再看看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很多西欧国王都是文盲。唐宋时期任何一个游历欧洲的学者都可以成为国王,并且比他们做得更好。这就是为什么蒙古数万人的西征能够横扫欧洲。如果不是为了王位之争,拔都早就毁灭了整个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启蒙时代,它开始完全中国化,想把中国的一切复制到欧洲。这包括中国的书院制度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西方演变为高考制度和现代文官制度(文官制度),并于20世纪传回中国。所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派官员去欧美学习。英国某官员惊讶地说,我们的公务员制度是向你们国家学习的,现在你们也来向我们学习?
如今,高考和公务员制度早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标配。一个国家建设得好不好,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取决于高考和公务员制度。这与是否投票给国家领导人关系不大。
欧美崛起后,能够进入现代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只有东亚。这与东亚地区较为完善的高考制度和公务员制度有关。尤其是最早成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和韩国,他们的高考更是难上加难。日本、韩国有“四上五下”的说法。
这是什么意思?即每天睡四个小时的中学生会被选中,即会考上理想的大学,而睡五个小时的则会失败。韩国电视剧《天空之城》展现了韩国高考的残酷,但看过该剧的韩国人表示,韩国高考的现实要残酷得多。
这是因为日本和韩国没有像中国那样经历过彻底的革命。相反,他们保留了更多的儒家精英教育体系。此外,两国都是财阀经济体。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敲门砖是名牌大学。日本和韩国比中国更看重学历。文凭的价值更高,大概相当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水平。名牌大学生是天之骄子。
如今,中国的高考其实远没有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那么残酷。1977年恢复第一次高考时,高考录取率仅为2%。直到1998年高校扩招之前,我国高考录取率为2%。非常低。但如今的高考录取率已经很高了。许多省市的985录取率高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学录取率。
过去20年,中国有两个领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是房地产,二是高等教育。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房价的快速上涨,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则带来了文凭的快速贬值。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2021年入职深圳中学的教师全部是来自世界知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学历最低的只有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这在20多年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对于20多年前的清华本科生来说也不一定如此。我愿意在深圳一所中学当老师。这当然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中国人民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欧美国家的高考远不如中国严格,令人非常失望。美国一年考七次,所谓的快乐教育也盛行。假以时日,中国必将在科技文化各个领域超越欧洲和美国。只有拥有强大的人才储备,中国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碾压者!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富则国家富。我们要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