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深模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深耕技术)

深模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深耕技术)

发布时间:2025-02-11 12:20:47 课外活动 331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这是一台注塑机,这是一台80T压力机。这些都是各种工具,可以制作数百个模具。”走进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模具立体车库,模具专业教研室主任、高级技师彭伟教授在这里发现了很多宝贝。

从企业到学校,从生产第一线到教学最前线,彭伟深耕模具领域30余年。带领团队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并获奖20余项,为学校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今天,让我们走近彭伟教授,感受他“教好书、育好人”的朴素初心。

深模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深耕技术)

参加比赛十余年,荣获20余项奖项

2022年8月,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大赛在山东省烟台市如期举行。河南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秦文强、吴可欣在本次比赛中获得国家队二等奖和省选拔一等奖。当聚光灯照在两位学生身上时,他们最想感谢的就是隐居幕后、给予大力指导的彭伟教授。

“今年的主题是行车记录仪的塑料外壳,设计加工量巨大,我有点紧张,担心他们会出错。”彭伟坦言。最终,学生以不到1分的差距排名全国第二。他对结果总体感到满意。“我的表现已经达到了正常水平,未来还有进步的空间。”

带队参加比赛对于彭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2009年以来,多次在全国、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彭伟教授带领团队参加近30项省级和国家级比赛,荣获20余项奖项。特别是2013年,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注塑模具CAD及主要零部件加工比赛中荣获国家赛组一等奖、省赛组一等奖,并荣获全国大赛优秀指导员。

更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2019年、2021年,彭伟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二职业组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技术大赛。三年来,彭伟勤奋、勤奋、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也赢得了全国各地专家的一致好评。

一举成功合模,竞逐精品工艺

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的背后,是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实践。这在“一次性合模”中最为明显。

“一次合模成功并不容易,每次比赛只有10%到15%的队伍能做到,我们每次都能完成。”谈及此事,彭伟教授显得非常自信和欣慰。他介绍,完美的“一次合模”意味着结构设计必须完全正确,加工精度必须完全到位。也就是说,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你在前期犯的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导致无法顺利完成合模。“设计、加工等前期都是为了合模成功。如果合模失败,你就得把模具拆开,找出不合适的地方,分析问题,周而复始。”多次测试非常耗时,一旦比赛过程中出现这个问题,很有可能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

在日常训练中,为了让学员掌握“一次合模”的成功技巧,彭伟每年都会带领学员进行专题训练,传授一些“小技巧”。例如,在合模过程中,如果切割面无法闭合,塑料就会漏出。这通常是由于“退刀”现象导致尺寸超差造成的。加工过程中,彭伟要求学生先用锉刀修整,然后合模。模具。

“每次训练都要求学员记录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分析出现的问题,一一排除,反复尝试。”彭伟说,这个过程漫长又无聊,很快就花了一个小时左右,但足足花了七八个小时。细致和耐心是必备条件。

用“绝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授、工程师、高级技师、高级鉴定师……彭伟有多重身份,其中“教学名师”称号对他来说最为重要。

1991年大学毕业后,彭伟在企业从事机械及模具结构设计和工艺编制工作。2004年9月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从事机械、模具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手把手培养的技术人员不下千人。

“我不喜欢看书本,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彭伟看来,要想在模具领域有所建树,必须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活跃的思维、善于发现。问题等能力,这些代表了一个人的专业理解力,是最有天赋的职业素养。“上课时,我会从日常生活中收集大量的牙刷、肥皂盒等实物,让课堂更加生动。我会从结构设计、色彩、形状等入手,一点一滴地讲解,慢慢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感受到模具这个专业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的应用。”彭伟教授表示,当他通过大量的实例和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看到学生上课时心理状态的变化时,他感到最高兴。“我的眼睛越来越明亮,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这是我特别想要的。”

从教十余年,彭伟三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2018年荣获“教学名师”荣誉,教学质量成绩均为优秀A级,与他幽默的教学风格密不可分。

彭伟教授的“独门秘籍”还体现在学生的选拔上。学校按照“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友”的办学方针,每年选拔一批高素质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省级技能大赛。在选拔学生时,他喜欢成立“兴趣小组”,通过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完成度、沟通能力等指标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2013年,我带队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其中一名大二学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彭伟说道。

“在比赛中,团队的组建非常重要。”彭伟说,现在大二已经毕业,目前在国家重量级研究院担任工程师。他经常与彭伟教授分享自己的工作细节,并对彭伟教授的善意表示感谢。

“教好书、育好人”的朴素愿望

作为学院双高数控技术专业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彭伟教授在潜心教学的同时也积极从事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发表论文并参与完成国家发明专利。1、实用新型专利2项,编写省级规划教材1部,规划教材6部,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项……每一项都是一部充满心血和时间的精品之作。

古话说,师以身作则。作为一名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教师,师德是立身之本、教育之本。

“教书育人,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最幸福的事”。如今,彭伟的学生遍布全国各行各业,其中不少人在国家级科研院所、重要军工、世界500强企业等企业工作。有件事让他感到安慰。“当学生走出校园时,他们有一技之长,被社会认可,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作为一名教师,我为他们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感到高兴。”

十八年潜心教学,用三尺讲台书写春秋。彭伟表示,未来,他仍会坚守教书育人的朴素愿望,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帮助更多学生实现技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