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焊花飞溅写青春(焊接飞溅最大的焊接方法是手工电弧焊)

焊花飞溅写青春(焊接飞溅最大的焊接方法是手工电弧焊)

发布时间:2025-02-18 18:22:54 课外活动 775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厂区风光

图片由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提供

焊花飞溅写青春(焊接飞溅最大的焊接方法是手工电弧焊)

艾爱国在工作。图片由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提供

一会儿火花四溅,一会儿热烈讨论。

湖南,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厂区“艾爱国焊接实验室”内,几名身穿深蓝色工作服的工人正低着头,聚精会神地进行结构件的焊接。

一位老人左手拿着防护罩,右手拿着焊枪。他抬起头,满是汗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湘钢72岁焊接顾问、被誉为“钢铁裁缝”的大工匠艾爱国。

这只是一个很常见的场景。53年来,艾爱国一直紧紧握着焊枪,从未停止过焊接。他成为我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

持续的

2021年7月,获得“七一奖章”从北京回到湘潭后不久,艾爱国就接到了新的任务:河北某钢管公司来到这里,要求艾爱国焊接一根直径300毫米、18英寸的钢管。米长的轴。

起初,象山钢铁的领导和同事并不赞成他担任这个职务。毕竟我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然我有经验,有技术,但我的身体却承受不了。此外,这项工作并不容易。18米长的轴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因此必须考虑变形和应力.

艾爱国已经退休七年了,但很快又被调到湘钢技术质量部材料研究所。湘钢集团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艾爱国焊接实验室”,他的心依然留在湘钢。重新就业回到工厂的艾爱国,每天仍然准时打卡。有人劝他,这么大年纪了,不用每天都来,或者可以晚点来。他只是微笑。他经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还在工作岗位上,就必须严格标准对待工作,始终如一。

虽然接手了河北这家钢管公司的工作,但艾爱国知道会有很多困难。焊接轴有严格的抗压强度要求,长18米。很容易变形。焊接时必须是直的,不能弯曲。钢材非常坚固,焊接时必须始终考虑裂纹。焊接时只要出现裂纹,就意味着焊接失败。即使几年后出现裂纹,由于焊接工艺不完善、焊接技术不达标,也是失败的。

艾爱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焊接工艺。焊接前,他把焊接所需的条件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做了最细致的准备。经过1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焊接飞溅,汗水淋漓,整个现场紧张有序。最后采用X射线检查,合格率达到100%,各项指标均满足设备运行要求。

1950年3月,艾爱国出生于湖南攸县。初中毕业后,他读了一年多的中专,然后以知青的身份来到攸县的一个偏远山村接受培训。面对艰苦的农村生活,他开朗乐观,总是干着最重、最累的活,遇到困难总是冲在前面,成为了村民们口中的“拼命汉子”。湘钢来攸县招工人,生产大队第一个推荐“绝望三郎”。艾爱国就这样成为了湘钢管道队的一名水管工。

1970年1月,北京派出数千人支援湘钢建设,其中包括许多技术精湛的焊工。看到师傅们在管道或锅炉上工作,焊花飞舞,弧光闪烁,艾艾很感动,也很向往焊接工作。他紧紧跟随焊接师傅,帮他们搬运水、氧气瓶,递给他们工具和设备。焊接师傅很喜欢这个工作眼睛明亮的小伙子,笑着问,你对焊接感兴趣吗?艾爱国用力点头。

很快,由于焊工不够,就从水管工中选拔了几个年轻人,跟北京焊接师傅学徒。“让小艾跟我来。”一位北京师傅首先说道,因为担心艾爱国被其他师傅“抢走”。

于是,艾爱国拿起焊枪,开始在飞溅的焊花中燃烧自己的梦想。

此后的近40年里,艾爱国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打工,过着吃饭睡觉的生活。尽管他在即将退休时成立了“艾爱国焊接实验室”,环境更好了,设施也完善了,他不再需要东奔西走,但他仍然坚持打卡上下班,骑自行车和他在一起,风雨无阻。

科技为本

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你就无法在工厂立足,更不可能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艾爱国深知,自己进厂是当工人,应该“以技术为主”。

他好学艺术,勤奋学习。好在他的北京师傅不仅技术高超,做事也一丝不苟。师傅对徒弟高标准、严要求,他的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徒弟。

艾爱国每天跟师父学习,晚上练习。他对知识如饥似渴,觉得光靠刻苦练习是不够的。他还要在实践中总结,在书本中探索。一有时间,他就去图书馆看一些国外翻译的专业书籍。通过学习,我对国外出现的手工电弧焊和氩弧焊以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有了一些了解。

但他并不满足。他觉得学好气焊还不够,就“偷”学了电焊。我没有戴口罩,就用一块黑色的玻璃观看焊接师傅们的焊接,思考他们的操作方法。我的手和脸经常被弧光灼伤,剥落一层皮肤。焊接师傅下班后,他借了师傅的焊接手柄和焊接面罩,抓紧时间苦练。

1982年,他以八项全部优异的成绩获得气焊、电焊证书,成为当时湘潭当地唯一持有“两证”的焊工,为他后来的焊接技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年,考验他的时候到了。

当年年底,当时的冶金工业部组织全国多家钢铁企业联合研发新型“高炉横流”铜风口,希望填补国内空白。然而,最大的困难是将锻造铜端头对焊到相同材料的铸造本体上。对焊接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所有材料中,大块的铜是比较难焊接的。正因为如此,冶金工业部计划只让湘钢负责车身和端部的生产,而把难度较大的焊接任务留给经验丰富的大型钢厂。

听到这个消息,艾爱国心里涌起一股青春的自豪感。

“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他向湘钢项目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风口焊接一直是让我们头疼的问题,目前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湘钢不一定能焊接成功。”项目负责人说道。

艾爱国虽然有焊接铜的经验,但还没有掌握完整的焊接工艺。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回到家,默默地行动起来。他翻阅了公司和家里所有的铜焊接材料,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大胆提出了当时国内还不流行的“手工氩弧焊法”的想法,并起草了一份一套焊接工艺。

艾爱国的想法和焊接技术让项目负责人感到惊讶。他当场决定接手焊接工作,成立了风口焊接研究小组,由10余名焊接、机械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艾爱国负责制定焊接工艺,并担任主焊工。

由于研究组成员没有被分配到该项目上工作,艾爱国只能在白天完成团队的日常工作后赶往试验现场进行实验。焊接大型铜零件需要预热。焊接部位周围温度较高,必须用石棉板覆盖本体并隔热。晚上,他会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到书本上寻找答案。

1984年1月的一天,湖南下了一场大雪。研究小组正在准备焊接正式插座。让艾爱国和课题组成员措手不及的是,官方出风口更大、更重,与他们想象的不一样。焊接从早上开始。他站在高温旁边焊接了6个多小时。衣服都湿透了,但还是没能焊接成功。

“看来我们焊不了,还是让别人来吧。”一位同事摇摇头说道。

“停止挣扎,放弃吧。”一些同事建议他。

艾爱国很担心。那天晚上,他翻来覆去,想着失败。深夜,他起床给课题组组长写了一份报告,分析失败的原因,并请求再给一次机会。

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断调整、反复论证。

他感觉自己就像在爬一座山,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

3月23日,艾爱国和队员们再次挑战风口焊接。这一次,他们熟悉了工艺流程,焊接技术也游刃有余,焊接进行得很顺利。一、二、三……他们成功地连续焊接了20个通风口。经检验,所有产品均符合国家技术标准。

由于在这项研究中的突出表现,艾爱国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渐渐地,艾爱国在焊接领域小有名气,前来求教的人也越来越多。

艾爱国的成功法宝就是先从理论上理解方法,写出好的焊接工艺。他喜欢记笔记。每次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他总是进行总结。几十年来,他保存了十多个有关焊接工艺的案例笔记。那是他的财富,也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愿意吃苦

那一年,公司派出一批技术人员出国参与二手高炉设备拆解工作,艾爱国就是其中之一。他负责拆除长500米、高20多米的高架走廊。

有一天,中国大使馆参赞来看望他们。当时,艾爱国正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辅导员问:“艾代表是谁?”

“我是。”艾爱国在走廊里回答道。

看到满头灰尘的艾爱国从雾蒙蒙的走廊里出来,辅导员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你是我们的人大代表吗?”辅导员有些疑惑的问道。

艾爱国微笑着回答:“是的。”

辅导员拍拍艾爱国的肩膀说:“我们中国工人真了不起,我们能吃苦耐劳!”

艾爱国笑着说:“要想当好工人,就必须敢于吃苦,肯吃苦。”

艾爱国的工作经常在户外进行,必须日晒雨淋,面对恶劣的环境。吃苦是他的必然选择。对于苦难,艾爱国有着自己的理解。

1984年,他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劳模称号————“咸钢钢铁劳模”。此后,他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成为别人眼中的“职业劳动模范”。父亲在世时,总是告诫他,做劳模就像坐轿子。如果站不稳,从轿子上摔下来,那就只会更难看。

“劳模户首先应该是勤劳户。”艾爱国说。

1985年6月27日,艾爱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觉得自己应该更加努力。遇到紧急、危险或重要的任务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冲锋陷阵。他做了更痛苦、更累的事情。

然而,身处前线的艾爱国却从不谈论艰辛。他把苦难视为人生的一种乐趣。其实人都不是铁打的,力气怎么用尽呢?力量的源泉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一次,湘潭当地一家机械厂正在制作直径3米的啤酒胶铜锅。当他们焊接遇到困难时,他们找到了艾爱国。

艾爱国来到工厂的生产车间。厂长看了要焊接的铜锅后,想给他一个大红包。

“我们请你当顾问,这是咨询费,只要铜锅焊接成功,我们还是会感激不尽的。”厂长说。

“帮忙焊铜锅也可以,但是不能收咨询费。”艾爱国说:“你得先联系我们公司,我从来不接受私人工作。”

随后,厂方联系湘潭钢铁有限公司,该公司派出艾爱国组成调研组提供支持。

当时,“秋虎”肆虐,天气酷热。每天,他的同伴都用气焊火焰将铜锅外壁加热到600摄氏度左右。艾爱国在锅里放了一块石棉板,跳进去焊接了几分钟,然后又跳了出来。经过12天的努力,由42块扇形铜板制成的铜锅终于焊接完成。他还减掉了20多磅。

“艾大师,真是太感谢您了!”厂长激动极了,紧紧握住艾爱国的手说:“你们的技术、你们的精神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艾爱国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有人认为艾爱国很傻,不会利用自己的技术赚大钱,但他却以此为荣。无论去哪里寻求技术研究或支持,他都愿意贡献,不求任何回报。”“公司,我毫不犹豫地选择让员工回到公司的原因是为了利用他们剩余的精力。很多东西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有一次,在一所大学的报告厅里,艾爱国向老师和同学们讲述了自己作为劳模的经历。说话间,一张纸从下方递了上来。纸条上写着这样的话:“这些年你支持了这么多工厂,得到一些奖励是合理的,但你不想要,金钱对你来说没有一点诱惑吗?请回答。”署名是“一群大学生”。

他定了定神,大声说道:“同学们,人需要钱,因为需要吃饭,需要穿衣服,但是不能一味的进入金钱的眼中。有些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充满了钱的。”钱。人在哪里?”

他话音一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无私地传授技能

那是欧勇第一次来到“爱爱国焊接实验室”担任焊接测试员。

“主人,让我来吧。”欧勇自告奋勇。

不就是一块20厘米长的铜片吗?更何况我还有10年的工作经验。欧勇并不认为焊接眼前的铜片有什么困难。

由于铜件的温度在700摄氏度左右,而他的手距离铜件又很近,欧勇的手上裹了几层帆布,还戴着手套。他右手拿着焊枪,左手拿着焊丝,开始焊接。为了防止铜件冷却过快,艾爱国将它们放在一边加热,并让火来回摆动,使铜件受热均匀。

过了一会儿,欧勇的手开始颤抖,焊接自然不到位。

“你先休息吧。”

艾爱国戴上手套,开始用焊枪焊接。没有颤抖,只是飞溅的焊花,刺耳的滋滋声,还有焊丝烧焦的特殊气味。不一会儿,20厘米长的焊缝就完成了。

当艾爱国摘下手套,露出布满水泡和血泡的双手时,欧勇的眼睛湿润了。他以为主人把钢铁炼成了一种不怕高温的特殊“材料”。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材料”,主人只是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力。

肩上挂着氧气袋,右手拿着割枪,左手拿着防护面罩。为了防晒,我还戴了一顶帽子,帽子上面还套了一个草帽箍。擦汗的毛巾搭在肩上。焊接的时候,我的脸总是红的。这个大师的形象一直深深地刻在欧勇的心里。大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他,影响着他。

艾爱国不仅教欧勇焊接,还教他如何做人。在湘钢工作8年后,欧勇决定参军,被特招为一名焊工。他的师父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当他退伍后,师傅张开双臂欢迎他,并建议他重返焊工岗位。来到“艾爱国焊接实验室”后,他跟随师傅学习焊接的每一个流程和细节,努力研发出让客户买得放心、用得放心的产品。

“欧勇,你要永远记住,你是一名焊工,要讲敬业、讲创新、讲科学。”曾担任湘钢首席焊工技师、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艾爱国每次落到欧勇的时候,总是这么说。

而欧勇只是艾爱国几十年来带领的众多徒弟中的一个代表。

有人建议艾爱国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徒弟,要留一些后备。艾爱国说:“照顾好徒弟是工人的责任。”他认为徒弟的技术比师傅高,这证明师傅教徒弟很好。只有把徒弟培养好,人才才会越来越多,整个行业才会越来越好,国家的事业才会更加繁荣。

当你走近艾爱国时,你会发现他的家里、办公室、书桌、书柜里都堆满了书。说他是一名“学习型工作者”是非常恰当的。艾爱国经常阅读100多本技术书籍,做50万多字的工作笔记。他提炼出四项“先进操作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他撰写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审阅并参与了多部焊接书籍的审稿……他表示,这些成就离不开不懈的实践和学习。

走近艾爱国,你会深深感受到一种永远追求卓越的灵魂,一种永远奋发向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