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毕业去务农的博士后有补贴吗(毕业去务农的博士后怎么样)

毕业去务农的博士后有补贴吗(毕业去务农的博士后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4-08-15 21:40:57 课外活动 880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在田里生活了14年,石燕已经把自己定位为农民。当她出去填表时,她没有犹豫,毫不犹豫地在职业一栏写下了“农民”二字。

日常生活中,她经常扎着低马尾辫出现在蔬菜大棚里。从她朴素的外表来看,很少有人会想到她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

毕业去务农的博士后有补贴吗(毕业去务农的博士后怎么样)

她已经习惯了农民的身份和生活状态,希望尽可能带来一些改变,吸引更多人关注农业,降低人们从事农业的门槛,让年轻人过上好日子。并到农村工作。她在抖音上科普农业知识,“蔬菜的播种方式有哪些?”“什么是天然肥料?”“堆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目前,这个名为“分享收获有机农场”的账号已经积累了18万粉丝和58.4万点赞,石岩也成为了很多人的榜样。

分享收获有机农场成立之初的石岩(右二)(受访者提供)

知识应该服务社会发展

施言并非出生在农村。她最初因为高考失利而学的是农业,而声誉良好的河北农业大学就位于石燕的家乡河北保定。

小时候,在城市长大的石燕,对农村的记忆只有20世纪70年代上山下乡的父母给的。“当时他们工作很累,那也不是田园生活,但那是他们青春的记忆,所以他们说得轻描淡写。”

2002年,石燕刚入学时,她对自己的专业持反对态度。“就是感觉很土。”石岩毕业于商学院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农业不好招学生,所以大家都要包装一下,看起来不那么农业。”她说,一开始她完全没有信心。

2006年,石岩大学毕业,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农村发展博士学位(硕士、博士结合),师从农村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在那里,石岩开始真正了解这片土地。

“温老师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更宏大的叙事中。”石燕说,她刚入学时,温教授就送她到山西一个煤矿村考察农村经济。她几乎没有去过农村。完全无底。“后来我明白了,他想让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到真正的问题,只有不只关注自己,价值观、世界观才能建立起来。”

石岩2008年在广西调研(受访者提供)

除了深入的农村视角,温铁军对农民的关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石岩。农民不仅仅是他们的研究对象。在学院大楼里,石岩经常看到前来参加论坛的农民。“这让我觉得我们做的很多工作是真正服务于农民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做研究。”

“知识应该为社会发展服务,而不是为了学术而学术”。这成为施言此后十年的信条。2008年,石岩来到明尼苏达州的地生农场实习。正是在这里的六个月里,石岩第一次接触到CSA(CommunitySupportedAgriculture,中文译为“社区支持农业”),终于找到了知识与土地的联系。

简而言之,社区支持农业是消费者和农民之间的直接联系。农民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强的经济保障。在欧美,这种模式很常见,但当时该国还处于发展阶段。石岩经常嘲笑那次经历是“外国人插队”。

石岩在美国地生农场(受访者提供)

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7点30分到下午5点30分,她都会在种植园里学习浇水、插秧、犁地、播种、施肥、采摘。为了方便工作,她还学会了制作小型机械、开拖拉机……现在回想起来,施妍觉得那段时间最重要的收获不仅来自于农业技术,也让她度过了一段时光。思考将来要做什么。

去美国之前,她读了很多关于有机农场的研究,但到了之后,她发现自己每天要面对的不是理论模型,而是很多实际的琐事。她逐渐将种田的过程视为一种精神修行。“原来我一直在想,做什么事情才有意义。每天拔草的时候,我就在想,如何在这样持续不断的状态下寻找意义。”

施言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她就决定以务农为生。她只知道,当她博士毕业时,它已经成为她的第一选择,而不是在大学任教或在其他科研单位工作。2012年,石燕与未来的丈夫程存旺博士共同创立了共享丰收有机农场。多年后,她还记得丈夫的鼓励:我们要有信心,通过农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石岩在美国农贸市场(受访者提供)

利用短视频科普

近十几年来,不仅“共享收获有机农场”逐渐被人们接受,也是CSA模式在中国扎根的时期。

石燕刚创业时,全国只有屈指可数的CSA农场,而现在,有机农场的数量已达到300至500个。石燕和她的团队在郊区建了260多英亩的农场。北京,为1500户家庭配送绿色蔬菜。同时,她还积极组织CSA联盟,为全国新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平台。

为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石岩共开展新农民培训班37期,组织培训新农民1000余人。以前她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招募参与者,但2020年加入抖音后,石燕发现通过抖音进来的新农民比例达到了60%到70%。“我强烈地感觉到抖音可以扩大我们的宣传,无论是对生产者还是对消费者。”

施言原本以为通过传统的传播渠道,她已经获得了大部分能接触到的受众。直到开始刷抖音,她才发现这里还藏着一个“广阔的世界”。不久前,石岩前往北京市平谷区参加休闲农业推介会。在一个蘑菇摊前,老板告诉石岩:“我经常看你的抖音,这些蘑菇尽量是有机的。”按照方法种植。”石岩感觉很有成就感。

抖音短视频、直播已成为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重要工具。抖音发布的《抖音农技知识数据报告》显示,近一年来,抖音农业科技知识相关视频日均播放量突破10亿次。不久前,抖音还携手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发起“新农民计划2022·来抖音学农技”活动,计划引进1500名专业农业技术人员或机构,助力农业信息化推广技术。

“我发现很多人对有机农业其实缺乏了解,利用短视频科普可以让人们直观地知道绿色、环保、健康是可以实现的。”石岩说。它还可以纠正人们对蔬菜的一些错误认识。看法。

学生时代的石岩(受访者提供)

有一次,一位顾客问她,为什么收到的黄瓜顶花是带刺的。她想知道:为什么黄瓜的顶花不能有刺呢?后来,她了解到网上流传的一则新闻,称黄瓜顶上的刺是激素类药物引起的。“我们每天在地里干活,都知道新鲜的黄瓜有这个特性,成熟后花就干了,一碰就掉。不过,该帖子的作者可能不知道实际的生产过程,所以他总结道:它使用激素……”

施言气得去黄瓜地里拍科普视频。解释完干花和鲜花的区别后,她把黄瓜掰成两半吃了。有评论称赞石岩绿色无污染,不使用农药化肥,也有网友调侃:“一口就损失50块钱”。

有机蔬菜比较贵。这是消费者的共识,也是石岩希望通过科普解释的又一命题。

“如果我们希望有一种更健康的生产方式,不使用除草剂或工业化肥,这些成本谁来承担?”在石岩看来,每个人都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都是可持续发展链条的一部分。的一个链接。“没有人能够独立于这个世界而存在。如果城市人想要吃得健康,他们还必须确保农村生产者有可持续的生计。”在她看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农民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

石岩在田间劳作(受访者提供)

希望多元化的选择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如今,石燕早已习惯了自己农民的身份,甚至希望能给人一个对比。“过去,人们认为博士后成为农民是不可接受的。未来,我希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种多样化的选择。”

她说,如果以后大家都回到农村,就不会被贴上标签了,“医生”、“海归”务农将不再稀奇,会被人羡慕。“到时候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

她在乡村的平静生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些都市人的选择。有一位新农民实习生,曾在北京一家时尚媒体担任美容师。经过一年的培训,他回到安徽老家种植生态莲子。在施言的印象中,那个学生以前每天过着精致的化妆生活,但现在他已经回归了本性,非常享受这种状态。

不过,石岩并不建议城市人急于尝试农场经营。正如她在科普视频中分享的“第三产业怎么做”、“休闲农业要做什么样的规划”,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如果你只是抱着纯粹的幻想,到了农村之后,你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

此刻,石岩也希望引导人们思考原来的粮食供应体系。她一直主张城市应该有自己的农业带。她认为科普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教人们认识蔬菜。“我们还是要让大家了解农业的价值,思考生活中的农业问题。”石岩说道。

抖音拍摄过程花絮(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字|李娜

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