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工作机制(校企协同创新)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3月9日,记者获悉,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关村软件园联合主办的2023年“千校十企”协同创新对接会上,超过240家北京企业与170所国内10余所高校精准对接,同时发布“千校千企”协同创新国家对接行动计划。
据悉,本次大会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司、国家知识产权局应用推广司指导,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共性问题产业发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精准对接。探索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新模式。
“校企合作潜力巨大。”教育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司司长雷超子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努力支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2017年至2021年五年间,企事业单位对高校委托资金总额超过3200亿元,其中2021年较2017年增长69.12%。
同时他指出,“有组织、有目标、有效的校企合作还远远不够。高校对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国家战略认识不够深刻,落实不到位”。“主动性不够。与企业、地方政府的合作经常失败。主要着眼于资源;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合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记者了解到,会上发布了“千校千企”协同创新全国对接行动计划。中关村软件园将携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打造校企“11MN”模式精准对接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深度融合新范式产学研结合,企业“提出问题”,校企“共同回答”实施。
其中包括:每年举办一次“千校十企”协同创新对接会;打造校企协同创新对接平台;联合北京高校和企业创建一批产学研创新联盟;并针对不同行业主题开展校企协作对接。将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
大会同时举办了企业协同创新需求与高校科技成果专场对接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多所高校现场发布了“超洁净石墨烯薄膜”、“光计算芯片”等多项重大科技转化成果。会上,84家北京新技术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发布技术协作需求1100余项,102家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达成初步合作协同研发合作意向项目超过100个。
围绕实施“千校十企”行动,雷超子强调,一是高校要把企业技术难点作为科研攻关的重点;二是协同攻克关键领域技术“瓶颈”;第三,协同推进大学科技发展。成果很快实现了产业化。
雷朝子表示,高校仍有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颠覆性技术需要更快产业化。这些成果的转化单纯依靠部门政策激励,短期内难以实现。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让高校技术有机会在生产线上实践、迭代和优化,缩短产业化周期。
编辑苗晨霞
校对赵琳